[小雷] 電影「世貿中心」(World Trade Center)
(原文在http://www.wretch.cc/blog/wildflower&article_id=4810838)
這部電影主要是講述2001年9月11日,美國世貿雙子星大樓遭受恐怖攻擊
後,兩名救難人員受困的經歷,與他們家人的心路歷程。情節非常簡單,
甚至,這部片與911可以沒有關係,同樣劇情可以套用在山難、工地或礦
坑坍塌等等。這是個焦點非常微小卻深刻的故事。
編導方面,整部片的步調流暢,嚴肅的議題中卻也穿插不少輕鬆的笑料;
特效頗為逼真;運鏡方面,彩色與灰色調輪流交替,掌握了觀眾的情緒與
感受。尤其片尾某位倖存者抱起全身穿紫衣、笑靨燦爛的小女兒,鮮豔的
色彩──藍天、綠地、耀眼的陽光、小女孩燦爛的金髮...使得這部災難
片的收尾,呈現了一個美好的世界。
然而對我來說,整部片有個非常「擾人」的小地方,最傳神的說法應該說
「disturbing」,就是片中一名已退役的美國陸戰隊隊員。他在電視上看
到九一一事件後,認為老天感召他去救難,於是穿上舊的陸戰隊制服,進
入現場救援。任務完成後,他說「作這些事情的人一定要得到報應」,到
了片尾,字幕上提到這位中士回鍋陸戰隊,並兩次至伊拉克服役。雖然導
演沒有直接將此兩件事情相連,但畢竟這位陸戰隊成員戲份不多,我相信
觀眾一定會自然地把這角色的所有經歷連起來看。他的所有戲份串聯在一
起,就變成這樣:「看見美國被恐怖份子攻擊→死傷慘重→他決定去現場
救援美國同胞→救援完畢→誓言報復犯下罪行的恐怖份子→重回海軍陸戰
隊,並兩次至伊拉克服役」。
這位陸戰隊員是真有其人,的確誓言要報仇,也參加了對伊拉克的戰役,
導演保留這段真實故事,充分展露了當時事件發生後,美國人同仇敵愾的
愛國心。但是,愛國是一回事,但是顛倒是非,卻又是另一回事。純就九
一一事件來看,要報仇的話,頂多找阿富汗,畢竟賓拉登與塔立班政權,
是在阿富汗,除非小布希都買廉價的GPS,明明要導航到阿富汗,卻迷路
到伊拉克,否則攻打伊拉克以報九一一之仇,實在令人匪夷所思。何況美
國政府一直沒有提供足夠證據,顯示海珊的確協助賓拉登,或是擁有大規
模毀滅性武器,一切都是嘴巴說說而已。以後我應該拍一部「小布希之中
東迷航記」才是。
再想深一點,會覺得更無奈──強勢文化真的很好用,不光只是使推銷星
巴克與麥當勞變得比較容易而已。九一一事件發生在國際第一大都市紐約
,受到國際矚目,各種驚心動魄的畫面播了再播,加上各地許多人都去紐
約觀光過,甚至居住過,紐約的文化又是大家熟知的西方文化,因此發生
在世貿中心的慘劇,讓許多人感到震驚與同情。
然而,場景換到無人聞問的伊拉克。如果小布希的中東迷航記,只傷到海
珊以及伊拉克軍人,也就算了。然而,殘酷的事實是,美伊戰後,時至今
日都還未從伊拉克撤軍,這期間伊拉克的狀況可說是每況愈下。不撤軍的
理由,官方說法當然是美國很負責任,要等到伊拉克人民從此過著幸福快
樂的日子之後,才會撤;然而真實狀況是,美國接管了那麼久,只是更升
高了伊拉克的反美情緒,以及增加更多內戰與武裝衝突,現在美國即使想
撤軍也不敢撤,被卡死在伊拉克的內戰裡。簡而言之,在美國的駐軍期間
,伊拉克的無辜人民過了好幾年水深火熱的日子。九一一事件死了快三千
人,很可怕對不對?聽聽這個:三年來伊戰造成伊拉克平民死亡逾十萬人
﹝伊拉克總人口約兩千六百萬人﹞。平民。超過十萬人。相當於整個台東
市人口。最糟的是,這一切還在惡化,民主偉大的美國,一步步將伊拉克
全國領往更黑暗的深淵,根據聯合國的報告,伊拉克平民在反叛分子和教
派對立自殺攻擊中死亡的人數,今年7月和8月就有6599人。如果我是伊拉
克人,大概會蠻懷念海珊的。
試想,如果把這些事情在電視上播了又播,甚至拍成電影或紀錄片,會是
多麼恐怖,恐怕連世貿中心的災難都變成小兒科了。
不管是美國的九一一事件、或是伊拉克的長久內戰,都是良心還在的人們
不願看到的,不管傷亡者國籍何處。當我看到這些災難中,那些小人物:
警察、消防隊員、軍人、義工,慷慨冒著生命危險搶救傷亡時,我很難過
。最難過的是,他們為誰冒生命危險?為著世界各國爭權奪利的政客與大
公司老闆們。這些仗,是小布希、倫斯斐、賓拉登那些人該去打的,傷亡
也該是他們去承受的。然而真實生活中,犧牲的是與那些利益無關的平民
,痛的是這些無辜平民的家人、配偶與兒女。
但是,我們畢竟管不了那麼多,只好在這險惡的環境中,盡力求生存。這
是否為導演把這麼大的背景故事,拍成一部焦點這麼集中、這麼與反恐無
關的電影之主因呢?我不知道。不過這種把焦點集中在「求生」的處理方
法,更有感人之處。片中「愛情與親情讓人活下去」的寓意當然很老套,
但是我看到主角們在最危險、最接近死亡的時候,想的不是恐怖攻擊、報
仇、愛國...等等,他們想的全是家。「想家」才是一切的根本。家人需
要你,所以你必須好好活下去。其他國族情仇、宗教戰爭、政商鬥爭,都
是沒有意義的﹝類似電影「慕尼黑」給我的感覺﹞。
最後,我要提一下。導演老了是不是都會轉性格呀!上回「慕尼黑」讓我
覺得史匹柏大爺轉性了,這回Oliver Stone也有了很大轉變。以前Stone
大爺每拍出政治相關的電影,觀眾走出電影院第一件事,若不是跟身旁朋
友吵架,就是跟朋友一起罵Stone。不過在這部片中,Stone只是很忠實地
說故事,沒有立場﹝除了那個糟糕的陸戰隊角色以外﹞。我喜歡這種對九
一一的詮釋方法。
--
我的部落格: http://www.wretch.cc/blog/wildflower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5.60.142
推
10/04 00:06, , 1F
10/04 00:06, 1F
推
10/04 09:16, , 2F
10/04 09:16, 2F
→
10/04 09:18, , 3F
10/04 09:18, 3F
推
10/04 11:07, , 4F
10/04 11:07, 4F
→
10/04 11:08, , 5F
10/04 11:08, 5F
→
10/04 11:09, , 6F
10/04 11:09, 6F
推
10/04 15:00, , 7F
10/04 15:00, 7F
推
10/05 09:08, , 8F
10/05 09:08, 8F
推
10/05 11:19, , 9F
10/05 11:19, 9F
推
10/06 02:38, , 10F
10/06 02:38, 10F
推
10/11 12:33, , 11F
10/11 12:33, 11F
movie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