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黛妃與女皇

看板movie (電影)作者 (天路)時間18年前 (2007/04/17 14:02), 編輯推噓1(101)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本來沒什麼時間去看這片 不過後來知道光點有放這部片 手邊正好有貴賓券 就去看了 會有一點沉悶 但感覺得出來是一部很用心在拍的電影 片中當事人大部份都還在世 兩相對照更覺有趣 ******************************************* 以下有雷 圖文版http://0rz.tw/c12A7 黛妃與女皇:傳統的變與不變 很多事情並不能在發生的當下就立即看到一個確定的結果,隨著時間的過去,很 多後續效應才會慢慢顯示出來,所以隔一段時間再回頭看看事情本身其實會是個好主 意。在西元2007年時回顧西元1997年發生的事情,經過十年的沉澱,可以讓我們對事 情的輪廓與內涵有更清楚的了解。   西元1997年英國有三件大事,在2007年看來都會有特別的意義在:Tony Blair當 選英國首相、香港脫離英國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有黛安娜王妃因車禍死亡。當然 ,既然電影演得是黛妃與女皇,自然就跟香港沒什麼關係了。   自從西元1981年黛安娜王妃在號稱『童話般的婚禮』中嫁給查爾斯王子之後,她 就成為最受當時世人矚目的女性之一;由於平民作風與皇室慣例互相衝突而造成爭議 性,黛安娜在西元1996年離婚之後,雖然失去了皇室成員的資格,但她仍頂著王妃的 光環參與了許多人道活動,因此也格外受到人民的愛戴。所以當她因車禍去世之後, 第一時間即造成英國全國之震撼,其衝擊不僅僅是正對皇室,也是對準剛上任不久的 布萊爾。 本片的重心,就以黛妃的死為中心點,圍繞著登基加冕已長達45年的英國女皇和 上任剛滿3個月的首相布萊爾之相互周旋交鋒,但更深一層的著墨,則是女皇心境的轉 變,那是皇室光榮傳統與現代民主政治的拉鋸。 從邱吉爾開始,女皇努力地扮演好大英帝國守護者的角色,儘管沒有實權,但這 是數百年來的國家傳統,也許不時會有一些要求廢除王室的呼聲,但總是不成氣候的 。所以當黛妃進入王室時,她享受到了身為王室一份子的尊榮;當黛妃刻意打破某些 傳統時,她得到了人民的敬愛,而這些榮耀不但沒有隨著她離開王室而有所減損,更 凸顯了王室的沉默保守。也因此當黛妃殞命之後,民意之衝擊就讓王室傳統顯得搖搖 欲墜;身為新民意領導者的布萊爾,一方面要維持民選首相的尊嚴,不能完全聽任王 室意見,另一方面他也必須維繫英國傳統,也許不合時宜,但這是他權力的來源。當 他開口請求女皇授權組閣時,某種程度上代表他認同了此一體制,並且親身遵循;若 權力來源崩解,他的權力自然會消退。所以在這個當下,他必須小心翼翼,既要維護 體制,也要說出他該說的話。   女皇登基四十餘載,第一次遇到如此狀況,謹守王室傳統規範是最正常不過的反 應;但人民失去了景仰的對象,民意如流水,自然而然地把所有的矛頭都指向王室。 王室的所有儀節,甚至是女皇身為丈母娘的心情反應,全都被拿來進行最無情的檢視 ,連代表王宮主人在宮內與否的王室旗幟之升降都成為民意發洩情緒的理由。就在雙 面夾攻下,女皇慢慢了解她登基已久,似乎與民眾漸行漸遠,若是繼續緊抱儀節,也 許就會永遠失去人民的支持,就像那頭公鹿,儘管擁有美麗碩大的鹿角,但終究難逃 一死。雖然沒有實權,但名義上她還是一國之主,必須對她的人民有所交待,撫平人 民心中的傷痛,而非任由自己的情緒反應去擴大傷痕。 十年過去了,民意的確如流水。女皇還是當初的女皇,但布萊爾已不是當初意氣 風發之布萊爾;女皇仍保有日不落國的傳統榮耀,布萊爾卻飽嚐民意的無情輪轉。片 中末了女皇對布萊爾說的話,現在看來格外諷刺。 -- 『我們打贏戰爭靠的是比敵人更加強大的精神意志和人民的英雄氣概。』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7.0.11

04/18 17:08, , 1F
這片哪裡悶了? 根本就是熱鬧非常的皇室宣傳片
04/18 17:08, 1F

02/23 15:19, , 2F
我也推這一部是皇室宣傳片 根本不用怕被告
02/23 15:19, 2F
文章代碼(AID): #1696CBz9 (movie)
文章代碼(AID): #1696CBz9 (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