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紀子,出租中

看板movie (電影)作者 (aboveskys)時間18年前 (2007/10/09 16:08),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文 / woosean 她的父母不了解她,他們自顧自地過,從未考慮過她的想法,他們一家人一起吃飯、對話 、出遊,然而身為父母的他們,卻從未認真地看著她,看著她臉上的表情,是真實的開心 、亦或勉為其難的僵硬,他們想要的,只是平凡的、規律的、定型的人生,如同那永遠風 平浪靜的無色小鎮,至於她要什麼,他們不在意。 於是她決定出走,在那個尋常的停電夜晚,她悄悄地收拾行李,悄悄地離開,悄悄地來到 了她父親視為罪惡與荒唐的東京,她一無所有,但她不在意,她想在這個憧憬的世界裡, 找到真正的自己。 這是《紀子,出租中》的主角,紀子,的故事;某種程度,這也是你我曾經經歷的青春故 事,雖然你我可能都不曾離家出走,更不可能像紀子那樣,投入親情租用的行業、走向烏 托邦的盡頭與瀕臨崩解的自我;《紀子,出租中》有著最殘酷的故事,在片中,親情、友 情、愛情與自己,都能重新被定義,也都能失去意義。 在久美子的帶領下,紀子進入了詭異的親情租用世界。 片中的紀子離家後,來到東京與她所崇拜的網友,久美子,見面;身為被遺棄在車站置物 櫃的孤兒,久美子有著尋常女孩沒有的早熟、魄力與邪氣,她的本尊,比網路上缺乏面孔 與溫度的溫字,更有致命的吸引力,紀子立刻就臣服於她,也在搞不清楚狀況的前提下, 被帶進了神奇的親情租用產業。 親情租用所販賣的,是客製化的人造親情,客戶可自由選擇想要的演員、隨意指定希望其 扮演的角色,再提供足夠的資訊後,他們將化身你出走的妻子、已死的孩子、失蹤的兄弟 姊妹,或你想像中的任何人,這是一種客戶與廠商合作的服務,是一場觀眾與演員同時參 與演出的電影,只是這一次,觀眾可能比演員還入戲。 無論怎麼偽裝,紀子自始自終都是個迷惘而恐懼的女孩。 因為時間一到,所有的演員都會恢復正常,就像論時計費的心理醫師一樣,他們會收起前 一刻燦爛的笑容或滿溢的淚水,像完事的妓女一樣,專業地、平靜地、冷酷地離開──而 如果你認為這就是本片的主題或重點,那你就完全錯誤了,這裡面有更大、更廣、更可怕 的東西。 所謂的親情出租,只能算是一層皮,這個產業背後所蘊含的,是銷毀原有自我、展開全新 人生的烏托邦邏輯,加入親情出租的人,就像投入線上遊戲的玩家,以虛擬的、想像的、 嶄新的身分見人,然而不同於線上遊戲,這群人以賭命般的催眠執念將過去的身分埋沒, 他們深深相信,他們就是自己扮演的角色。 看似平凡而幸福的家庭,其實早已被空洞與疏離所包圍。 更驚人的是,只要被指定,即使這些演員必須演出走向死亡的角色,他們也會甘願地演出 ──名符其實地、安然地邁向死亡,得到獲得神諭般的幸福。 在這個產業背後,有一套看似荒謬但自成邏輯的體系,他們相信,這個體系能提供遠比現 實更「自然」環境,讓「所有的人都有機會扮演各種角色、體驗各種人生」,現實環境裡 ,強者、弱者、獵人、獵物,往往一出生就注定了,唯有在這裡,人才有可能在扮演完弱 者的瞬間,立刻扮演強者。 而能夠安然扮演死者與獵物的人,在這體系裡,是真正優秀、自由與解放的人。 在扮演獵物而死去的朋友身旁,久美子留露奇異的羨幕之情。 片中有一個被景仰的女孩,受命扮演客戶痛恨的妻子,她被盛怒的客戶刺殺身亡,然而這 是她的任務、她的使命,她倒在血泊之中,臉色如此安祥,像烈士、像殉道者、像獲得至 高幸福的人,那景色又殘酷又美好,讓人心生寒意之時,又能感受到一股奇異的溫暖。 這當然是異常的、是脫軌的,然而誰能否定他們在那瞬間獲得的、心靈上的滿足? 在那迷幻的世界,女孩們找到了屬於她們自己的自由與意義,至少她們是這麼相信的。 而烏托邦之所以有意義,正是因為其並不完美、而且根本不存在,即使在劇中人眼中這烏 托邦體系是如此地牢不可破,事實上,它仍建築在成員逞強、恐懼、迷失與不滿的前提上 ──紀子如是,步上紀子後塵的妹妹由佳如是,甚至她們的前輩,久美子也是。 不斷聲稱父母不了解自己的紀子,自己又多了解自己呢?她不知道要往哪走、不知道自己 要什麼,所以她熱烈地崇拜著神秘的、強悍的久美子,表面上,她為了得到自由、重尋自 我,所以放棄了過去的身分,實際上,她因為恐懼未知、害怕做選擇,所以她將角色的選 擇權交由他人,換言之,她放棄了掌握命運的權力。 由佳是全片中唯一企圖掌握希望的人。 追隨姊姊腳步的由佳,雖然鄙視父親,卻留下各種線索給父親參考,那是想被找到的渴望 ,一如她是為了找到姊姊,才縱身躍入那神秘的烏托邦,當她和姊姊在那相遇,不能以姊 妹相稱,卻又因為任務所需,重新「扮演」姊妹,那真是極悲哀、諷刺、恐怖與空洞之大 成的一幕。 至於向來以女神之姿操控人心的久美子,實際上是靠扮演親人來滿足自己對親情的渴望, 然而人終究是笨拙的、不完美的,在她眼中,現實的關係比表演的模擬更不符合理想的真 實,於是她沉迷於扮演、並期待著扮演弱者以及進一步的解脫,她是最悲傷而空洞的人, 她是如此寂寞,所以她希望眾人陪她一起陷入空洞。 烏托邦並不存在,完美並不存在,不透過深刻的自省與探求,真正的自我,也不存在,當 由佳最後選擇一個人走時,她似乎了解到這份道理,帶著一點悲哀、一點陽光,還有一絲 伴著矛盾卻確實存在的、泛著希望的青春。 而這只是這部電影的一小部分,其他的東西,我不應該也沒辦法好好地繼續寫出,因此, 我由衷地希望,大家能走進戲院,試著欣賞這部片。 本文轉引自http://tw.myblog.yahoo.com/bathory_woo/article?mid=5925&prev=-1&next=5917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0.51.208 ※ 編輯: abovesky 來自: 61.230.51.208 (10/09 16:16) ※ 編輯: abovesky 來自: 61.230.51.208 (10/09 16:57)

10/10 03:21, , 1F
推 超棒的
10/10 03:21, 1F

10/16 02:15, , 2F
(Y)
10/16 02:15, 2F
文章代碼(AID): #172pS7cW (movie)
文章代碼(AID): #172pS7cW (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