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色戒 有雷喔!(還參有一點小說情節之比較)

看板movie (電影)作者 (大口)時間18年前 (2007/10/19 21:23), 編輯推噓4(400)
留言4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其實是真的不太有差別的網誌版 http://www.wretch.cc/blog/dakou&article_id=8850903   王佳芝木然的作愛。我木然的走下微風已停擺的電扶梯。靜悄悄的,四下無人,只有我的腳步聲。   我認為張愛玲寫的這篇文章,在描寫的是王佳芝和易先生的飄泊感。王佳芝或如書中所述的,沒愛過任何人,也是因為這樣,當她感受到易先生的暖情,一手打翻策畫已久的計畫與自己的屈辱,叫易先生快跑;易先生也不會在明知處處有敵人的情況下,接受一個女子的愛意──即使他們平時在生活上並不會有任何的交集。   可是李安把這篇文章翻了一翻,我們嗅到了更幽微的細節。其實我會想,李安的擴張是不是太過了一點,不過這畢竟是他的作品,連徐克亂改七劍下天山(或金庸的一些小說),作者都沒有表達抗議之情了。何況是張愛玲?   「你好像有一點感覺了。」   「我不想跟你討論這個事情。」   這兩句甫一看到,心微微一酸。他們的作愛很制式化,沒有激情,沒有呻吟。其實苦難不是從這邊開始的,這只是一個崩潰點。易太太的一通電話,讓這一切都顯得荒唐。一個民風保守的年代,貞操失的太過於糊塗。或許這是個不得不的舉動,但帶有的是更多的徬徨;偏偏又是個不起眼的梁潤生……   在這部片中,描繪了大量的性愛畫面,著實讓我有一點吃驚。因為在張愛玲的小說中隻字未提。我加入了質疑李安這種手法的行列。其實這些畫面非常的有力道,易先生的粗暴鑽入反襯了他的內心的空虛,當然一方面也是表述著,他是一個冷血之人。毫不留情的對待別人,連同自己的情婦亦是。這背後隱含的是恐懼,或許易先生也是因為這樣在王佳芝身上找到了安定感,因為他覺得王佳芝很特別,在她身上,「看不到任何的恐懼。」易先生說道。   但是或許用一些鏡頭的轉換跟特寫就可以描寫這一類型的場景。我不是什麼衛道人士,只是一向很含蓄去表達情感的李安,怎麼會轉變得如此之深?我疑惑著。   在這部片當中跟原著差異最大的地方是王佳芝與鄺裕民在香港的那段時期。這些地方在小說之中只是一筆帶過,在電影是不是亦可以純粹的用幾個場景去表達?   先論他們的感情。這段在小說中隻字未提。但小說也沒有說王佳芝參加這個活動到底是基於她的愛國心或是其他。李安在這一段作了一個翻案。這給王佳芝的特務行動一個正當的理由,而,也扣緊了整個故事──大家都被感情的束縛著,連同當初王佳芝的動機一樣。讓整個故事從頭就扣緊了一個情字,即使這段感情得不到善終。而這段情節在小說中只有一兩句的篇幅,但要拉大在電影中呈現,這個安排顯然給了這段情節一股內在的力量去支撐。也合理化了另一位女生的嫉妒與安排。   或論以曹副官被殺的那段。殺人,本不是原來想像中的那麼簡單。他們的數刀插入跟曹副官的掙扎,把整件荒唐推向一個結束。把這些學生的恐懼與決心推向極致,或許殺人不難,但是殺人的恐懼卻難以克服。也呼應了他們的分崩離析跟老吳的介入。要不是有國民政府的介入,這件事恐怕不會善終。他們也不見然能夠那麼容易全數脫逃。   在這部片中令我印象深刻的尚有王佳芝在咖啡廳,於咖啡杯上留下的口紅印。那是王佳芝活在世上一個欲留還休的象徵。很快就會被洗掉了吧,那一抹鮮紅。就像王佳芝的生命一樣,一下就逝去了。那表徵了王佳芝的年華,王佳芝的短暫。   「那不是我的。」易先生在看到王佳芝的戒指以後說。當然那不是他的,那是王佳芝的。那對易先生是一個欲留難斷的情感。對王佳芝又如何不是呢?她拿出了毒藥,猶豫的不是自己的死亡,猶豫的是他跟易先生的感情。未進,也是一種不捨。易先生真的生氣的也不會是身邊人的不幹練,而應該是王佳芝對她感情的欺騙。他不忍去看王佳芝,就死吧。難以挽留。   最後了,易先生在黑暗中,坐在王佳芝的過往之上。易太太問了,易先生無言以對…… -- 誰說帶刺的玫瑰需要緞帶的束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21.89.95 ※ 編輯: DAKOU 來自: 59.121.89.95 (10/19 21:24)

10/19 21:30, , 1F
你為什麼可以寫得這麼好~
10/19 21:30, 1F

10/19 22:21, , 2F
口紅印的地方詮釋的很棒
10/19 22:21, 2F

10/20 00:54, , 3F
怎麼能不大推呢!!!!!
10/20 00:54, 3F

10/22 15:54, , 4F
推那段口紅的描述...>///<
10/22 15:54, 4F
文章代碼(AID): #176A_Cd1 (movie)
文章代碼(AID): #176A_Cd1 (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