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關於狄倫伯--擁舞的詩神與厲鬼(一)

看板movie (電影)作者 (lalala)時間18年前 (2007/11/28 13:40),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aerymani 信箱] 作者: aerymani.bbs@music543.com (aerymani.bbs@music543.com) 標題: 擁舞的詩神與厲鬼(一) 時間: Mon Nov 26 15:17:03 2007 作者: honeypie (20th century boy) 看板: BobDylan 標題: 擁舞的詩神與厲鬼(一) 時間: Fri Jan 28 13:33:52 2000 于浩歌狂熱之際中寒; 于天上看見深淵。 于一切眼中看見無所有; 于無所希望中得救…… ——魯迅,一九二五年 這是最後一場演唱會了。迪倫在漫天掌聲中緩步上台,時間是一九 六六年五月二十七日。一束聚光燈從倫敦亞伯宮(The Royal Albert Hall)漆黑的天幕斜射下來、籠罩著迪倫和他的吉他,把瘦 長的影子打在背後的布幕上,琴身不時隨著身軀的傾側反射出刺眼 的亮光。 迪倫的頭髮糾結夾纏、散亂地爆開,宛若火山噴發瞬間凝定的熊熊 煙霧;他的膚色呈現病態的蒼白,原本圓潤的臉龐整個瘦了下來, 困頓的雙眼漫無目標地游移著。那個態勢,似乎隨時身子一傾就要 倒在舞台上了。他像醉漢一樣顫巍巍地站定,靜靜等待掌聲止歇, 然後不發一言、刷起木吉他,清脆的撥弦聲頓時響徹整個大廳。迪 倫緩緩開口: 她擁有她需要的一切/她是藝匠/她從不回眸 她能萃取出夜晚的幽闇/繼而染黑白晝…… 兩天前,迪倫剛剛過完二十五歲生日,然而他沙啞、疲倦的聲嗓, 衹能屬於兩百歲的蒼老靈魂。他像一抹鬼影飄浮在舞台上,成串詭 奇的意象自唇齒間源源不絕滾動而出、瀰漫開來,把所有聆聽者攫 進濃稠綿密的樂音中,逐漸滅頂。 迪倫撥弄著琴弦,一字一句地唱著詰屈聱牙的冗長歌詞,他唱得極 慢,彷彿要重新確認每個詞彙的定義一樣,把每個音節都拉得長長 的,令人擔心他是不是要在舞台上睡著了。強光照射下,迪倫迷離 的雙眼看不見舞台下的人群,他聚精會神彈著吉他、不按章法地吹 著架在脖子上的口琴,蒼涼淒厲的音色破空而出,一路迤邐蜿蜒而 下,令人汗毛倒豎。他不再意識到台下一排排的觀眾,只偶然昂首 向天頂的強光,沈溺在歌詞織就的幻境,一腳踏進了黎明與暗夜的 曖昧交界: 聖母依舊沒有現身/我們看見空著的牢籠都已蝕壞 布幔曾一度翻湧/在彼處她底舞台 提琴手正踏上旅途/他寫道: 曾經虧欠的物事/如今盡皆償還 在載魚的貨車後座/我的良知爆炸開來 口琴吹奏著/骷髏的樂符以及雨水…… 觀眾的掌聲聽起來有些遲疑,困惑顯然多於贊嘆。就像迪倫自己唱 的:我們困坐,擱淺在這裡/卻又竭盡所能地否認…… 事實上,有不少人是為了鬧場纔來的。他們知道:結束上半場自彈 自唱的表演之後,迪倫要和一個五人組搖滾樂團一齊登台,肩上的 木吉他即將換成一柄通體黑亮的Fender Telecaster,凝滯神秘的氣 氛也將轉為狂囂暴烈。這些不滿的群眾靜靜坐著,準備等下半場節 目再給他難看。對他們來說,迪倫是個背棄理想、無可救藥的變節 者。這是怎麼回事? 迪倫的一夕成名,從瓊拜亞(Joan Baez)在一九六三年的新港( Newport )民謠音樂節帶他上台合唱Blowin' In The Wind轟動全場 算起,到這時纔不過三年,這個來自明尼蘇達州的男孩卻已經永遠 改變了流行音樂的模樣。祇消看看1964年的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和1965年的Bringing It All Back Home兩張唱片封面就 可以明白,短短一年之間,迪倫的變化有多大︰1964年那幅照片是 黑白分明的高反差,一顆腦袋就佔掉了大半個畫面。瘦削的迪倫頂 著一頭洗衣刷也似的剛硬短髮,穿著粗布襯衫,眉頭緊蹙、冷冷往 下睨視,彷彿要用凌厲的目光殺死世間所有的罪惡與不義。這張封 面的一切,連同印刷字體在內,都在告訴你這張專輯有多麼嚴肅、 多麼沈重--再也沒有比這幀相片更完美的「抗議歌手」形象了。 然而僅僅一年之後,迪倫坐在擺滿雅緻飾物的沙龍,換上了一身剪 裁合度的西裝,穿著硬領襯衫、露出精巧的袖扣,懷裡摟著一隻長 毛貓,身後斜躺著一位彷彿剛從法國電影裡走出來的紅衣女子,用 完美的手勢捏著一支香菸--當年歌迷煞有介事地傳說這位女子其 實就是迪倫本人扮裝演出,可惜並非如此,她是迪倫經紀人的妻子 。鏡頭外圍那圈柔焦效果,替這幅精心佈局的場景增添了幾分華麗 頹廢的神秘感,若是把標題遮去,你幾乎不可能認出這兩張照片上 的男子竟是同一個人。 這兩幀完全對立的相片,意味著迪倫已經跟過去的自己一刀兩斷了 。一九六五年四月二十五日,迪倫推出一張名為Subterranean Homesick Blues的單曲唱片,徹底揚棄了口琴木吉他的民謠詩人形 象,改用搖滾樂團伴奏,結果成為迪倫第一支打進排行榜前四十名 的單曲。在專放暢銷歌曲的電台節目裡,人們聽到輕快的搖滾節奏 竟然配上了這種挑釁、調皮的歌詞︰「不要跟隨領袖/看好你的停 車表」;「你不需要一個氣象員/來告訴你風往哪個方向吹」。這 首歌夾雜在排行榜上一堆偶像情歌中間,就好像高中畢業舞會上忽 然闖進來一名賣藝的流浪漢,把學校樂隊趕下台、自顧自站在台上 唱起囉囉唆唆的勸世歌,雖然格格不入,卻也另有一番趣味。 不過,許多人不喜歡迪倫這樣的轉變。大多數的民謠聽眾是自許為 「敲打族」(beatniks)的知識青年,對媚眾的流行音樂深惡痛絕 。對他們來說,搖滾樂就是幾個穿著滑稽制服的傻笑偶像,拿著電 吉他在螢光幕上蹦蹦跳跳,唱些衝浪飆車泡馬子之類的玩意兒。這 種東西只能拿來騙騙十來歲的青少年,迪倫搞搖滾樂簡直是譁眾取 寵、出賣良心,不僅背叛了當初栽培他的民謠圈,更嚴重褻瀆了當 代美國民謠從伍迪葛瑟瑞(Woody Gutherie)到彼特席格(Pete Seeger)一脈相傳的老左派知識份子傳統。 但事實上,迪倫從來就不甘被囿限在那個老傳統裡。他的野心太大 ,完全沒有可以追尋的典範,只能單槍匹馬、奮力闢出一條險路。 從粗布襯衫牛仔褲到爆炸頭墨鏡法藍絨西裝長筒靴;從一柄木吉他 一支口琴到狂暴放肆的搖滾樂團;從主題鮮明的抗議歌曲到揉合韓 波、艾略特和金士堡風格的晦澀詩句,迪倫孤獨地走在整個世代的 前端,步伐太大、腳程太遠,完全沒有人跟得上。毫不誇張地說︰ 即使他此刻死在亞伯宮的舞台上、一筆抹掉此後三十年的種種,僅 只這短短三年,也足以在樂史留下不朽的傳奇了。 這次巡迴演唱已經斷斷續續進行了九個月。從紐約開始,踏遍美國 本土,之後是澳洲、瑞典、丹麥、愛爾蘭、英國、法國、再折回英 國,以連續兩天在倫敦亞伯宮的演出作結,這絕不是一趟輕鬆的旅 程。從一九六五年八月二十八日踏上紐約森丘網球館(Forest Hill Tennis Stadium)的舞台開始,來自觀眾席的噓聲與倒采就未嘗間斷 。日復一日,迪倫和他的樂團來到一個新的城市、表演、被憤怒的 歌迷喝倒采;接著轉向下一個城市,繼續表演、繼續被喝倒采…… 歌迷甚至包車跟著迪倫到每個城市,只為當著他的面大聲鼓譟。場 場爆滿的演唱會,總是從迪倫背著電吉他現身的那一刻就充斥著怒 罵和噓聲。流行音樂史上從來沒有一個藝人能激起這樣的公憤,讓 歌迷甘願跟蹤他跑遍全國,僅僅為了喝倒采。替他伴奏的樂團名叫 Hawks,平均年齡還不到二十二歲。鼓手李凡賀姆(Levon Helm)受 不了每天被喝倒彩的壓力,半途掛冠求去;吉他手羅比羅伯森( Robbie Robertson)多年之後回憶起當時種種,感慨地說:每一場 演出,他們在滿室鼓譟中結束表演、回到旅館,挫敗沮喪之餘,總 會重新聆聽當夜的現場錄音,然後說:「肏!我們明明做得棒透了 ,為什麼他們不喜歡?」 迪倫和他的樂團其實是在全無前例可循的情形下,進行搖滾史上第 一遭,激烈、大膽的聲音實驗。他們把演唱會當成另一個即席創作 的場域,在舞台上摸索「新的聲音」,夜復一夜,迪倫的作品在演 唱現場發展出和原始版本完全不同的面目。以當時的演出環境而言 ,要實現這樣的野心,先天上是備極艱困的:搖滾樂是一門誕生纔 不過十年的新興藝術,一般的巡迴演唱純粹是為了促銷唱片,現場 器材只能算聊備一格,演唱會的「看秀」意義遠大於「聽歌」,沒 有人把舞台音響認認真真當一回事。就在迪倫擁抱搖滾樂的同時, Beatles正在歐美各地巡迴演唱,但是現場除了歌迷的尖叫聲,什麼 也聽不見--事實上,連站在舞台上演唱的Beatles都聽不到自己的 聲音,演出品質可想而知。當年看過Beatles演唱會的人表示:就算 他們一人拿一枝掃把裝裝樣子,大概也不會有什麼差別。兩相比較 之下,迪倫的企圖和野心著實令人咋舌。 迪倫有好幾個禮拜完全沒闔眼了。他靠安非他命提神、喝大量的咖 啡,在所有人都沉沉睡去的時分坐在打字機前,叼著菸、劈哩啪拉 敲著一行行的詩句,等待天明。他並不在意進一步虐待自己的身軀 :酒精、藥物(可能是海洛英、可能是古柯鹼),還有不斷投懷送 抱的女子們姣好的肉體……迪倫在急速耗竭自己的能量,而且惟恐 不夠快似地,他在兩頭燃燒的蠟燭中央又架起一盆烈火,任憑這一 切加速摧毀自己。 他獨自站在亞伯宮的舞台上,唱了七首歌,五十分鐘已經過去。中 場休息之前的最後一首歌,是著名的Mr.Tambourine Man: 嘿!鈴鼓先生,為我奏一曲 我還不想睡,而且無處可歸 嘿!鈴鼓先生,為我奏一曲 在這鏗鏘的晨早,讓我與你同去…… 儘管你也許聽見笑聲,旋轉著、瘋狂地擺盪,越過烈陽 那並不針對誰,祇是漫長路途逸出的聲響 況且藍天之上,並無柵欄阻擋 若你還聽見模糊的印跡,韻腳跳躍旋轉 與你底鈴鼓唱和,那祇是跟在身後,一個衣衫襤褸的小丑 我并不介意,畢竟他捕捉的,祇是 你眼中的一抹淡影…… 然後帶我消失罷,穿過意識底層浮昇的煙圈 沈入時光深處霧氣氤氳的廢墟,遠遠越過凍僵的寒葉 穿出陰森悚慄的林木,來到多風的沙灘 與狂亂傷悲的扭曲界域,遙遙隔開 是的,在鑽石的天空下起舞,一隻手自在地揮呀揮 側影反襯著海水,四周是圓場的黃沙 帶著一切記憶與命運,一齊潛入波濤之下 明天到臨之前,且讓我把今日忘懷…… 他的聲嗓已經幾乎報廢了,不時在句與句的空檔咳嗽著。從他殘破 虛弱的聲音,不難嗅出頹敗的氣味正在吞噬他的肉體、咬囓他的知 覺。聽到這樣的聲音,沒有人會相信他還撐得下去。 然而在下半場的演出,迪倫和Hawks把音量扭到最大,從漂浮在舞台 上的夢遊詩神、變成自焚的猙獰厲鬼。祇等迪倫的靴跟用力踏在地 板上數拍子,一、二、三、四,整個樂團就會像火球一樣迸炸開來 。目睹他們演出的人回憶說:你聽見火箭在教堂裡飛竄、原子彈在 腳底轟然引爆,震耳欲聾的聲量讓你喘不過氣。觀眾席的鼓譟愈大 聲,樂手的滿腔怨怒就愈熾烈,兩相交纏,把舞台幻化成噪音的戰 場,這是地球表面從來沒有出現過的聲音。真正的衝突和暴亂,這 時候纔要開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09.103.226

11/28 20:38, , 1F
這篇寫得超好 推推推~~~!!!
11/28 20:38, 1F
文章代碼(AID): #17JFzPlv (movie)
文章代碼(AID): #17JFzPlv (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