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投名狀 不過這篇寫得好長喔...
是部好片,我覺得。
什麼兄弟情誼,反目成仇之類的話就不多說了。想知道原劇情請去知識+搜尋打"刺馬"。
先說說我覺得讚的地方吧!
東方終於也拍起了氣勢磅礡的戰爭片,不過跟好萊塢不同的是,投名狀加了大量的武打元
素,碰巧這本來就是中國人所在行的,再加上李連杰這個國際級的武打巨星入列,讓戰爭
場面更為震撼。而就大場面的拍攝、掌鏡,片子裡呈現得也都很棒。
另外,居功厥偉的當然就是三大男主角了。劉德華演技真的沒話說,而最需要演技的龐青
雲由李連杰來擔綱也讓人驚艷,許多橋段都看到他精湛的演出。相比起來,金城武就稍微
遜色了點。演技OK,不過聲音怪怪的,不夠有氣勢的感覺,尤其他的角色定位,在最後那
幾幕時,讓我覺得稍微的遺憾。
"兄弟殺兄弟者,必殺之。"
如果他這句話說的再沉默一點,再用力一點,我想我真的會被他逼出淚來。
投名狀取自於水滸傳理的橋段。那時梁山泊還沒易主,是由第一代寨主白衣秀士王倫作頭
。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殺了人被迫流落江湖,雪夜上梁山,王倫本來喊的是廣招豪傑
的口號,那時卻害怕林沖本是高超自己寨主的地位不保,所以藉故推三拉四。幸好他的兩
個節義兄弟還算憨直,兩人一心替林沖說情,最後才出了這個折衷案--
"下山取投名狀,三日為限。"
林沖允諾,取槍告辭隨即下山。
這段在一般水滸傳裡的評論書都會被提到,一方面它顯出了江湖的現實與殘酷,二來這個
現實也"殘酷"地表達了原本屬於軍官級的林沖,竟在一夕之間毫不考慮地也跳入了江湖規
矩中。
這個故事後來有個小延續,梁山山腳下少人經過,林沖等了兩天半都沒看到人,心裡暗自
擔心;終於在將近傍晚時,看到個挑著行擔的人影走過山林。他二話不說拿起槍便衝去,
幾回合之後,那個人僥倖逃過一劫,跑了,只留下一地的行李。
林沖暗自懊惱,過不多久一個人怒氣沖沖地殺了過來,兩人二話不說便鬥了起來。殺到最
後王倫出來替他們勸解。寒暄話語一番後才知道,原來後來的這個人事京都制使楊志,先
頭走過去的是替他挑行李的小廝。小廝本事弱,被林沖下跑之後跑去像楊志哭訴,楊志也
是個血氣方剛的,所以來向他理論。
王倫勸他們兩個都入梁山,但那時的楊志剛好和林沖相反,說"父母生得我清白骨,不能
便這樣落草為寇,把這清白給玷污了。"
後來林沖入了伙,楊志便繼續在官場翻滾,直到最後兩人終究在宋江的手下在梁山重聚頭
。
楊志外號青面獸,在徐寧連環馬戰役裡出場時有過這樣一段詞(?),我一直都覺得帥氣又
熱血:
曾向京師為制使,花石崗累受艱難。虹霓氣逼牛斗寒。刀能安宇宙,弓可定塵寰。虎體狼
腰猿臂健,跨龍駒穩坐雕鞍。英雄聲價滿梁山。人稱青面獸,楊志是軍班。
算了,離題。
笑傲江湖電影版裡有過一句經典台詞:
"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
在動亂的時節裡,就像龐青雲說的,死還容易些,活著很困難。也像趙二虎說的,在亂世
裡,沒有兄弟,就活不下去。
所以我們都需要兄弟。趙二虎需要,龐青雲需要,姜午陽,更需要。
從頭到尾姜午陽都是最單純的一個角色:盡忠職守,唯命是從。他是投名狀最完全的代表
者,最忠心的僕人,誓死捍衛這個血性的情誼。所以他思考模式很單純,想法很單純,做
事更單純。
"你身手不錯,跟我,我帶你去見大哥。"她和龐青雲出此見面交手後,他說。
"我去!"當龐青雲要人衝破太平軍的槍陣時,他主動請纓。
"大哥是對的。"他認定龐青雲是大哥。
"亂我兄弟者,殺之。"他殺了大嫂。
"大嫂死了,你沒有動二哥的理由了。"這句再清楚不過,面對問題他看的是情義,看的始
終是三人一心的共同個體。他相信,而且想要捍衛的,都是那個歃血同盟。
最後,他說:
"兄弟殺兄弟者,必殺之。"這時他和死心隨的大哥終於反目成仇。而且他沒流一滴眼淚。
而趙二虎呢?他是顯型的悲劇角色,大公無私,為了正義為了公道他可以放棄一切。龐青
雲才能出眾,二虎便把頭頭的位子拱手相讓,從此心甘情願死心蹋地地跟著青雲。但可惜
的是他沒有姜午陽那般浪漫(或許說稍微有頭腦些,必竟是幹過大哥的),又沒有龐青雲那
麼市儈狡猾,夾雜在中間,終於釀了悲劇。
有注意到嗎?他在死前,嘴裡仍然喊著大哥。
為什麼說他是顯形悲劇角色?因為從頭到尾他都在拼命,都在用力地掙扎著。
當三官給他們部隊時,他第一個大喊說要進蘇州,打南京。
當蘇州圍城一年士氣低迷時,他決意進城進速解決戰爭。
當他發現龐青雲意念不堅時,咬著牙說要走人。
而當他在發現4000人要被屠殺,他則哭著吶喊,想爬離綁著他的那條鐵鍊和木柱...
最後他也死在"義氣"用事,他的死也代表投名狀的決裂。
龐青雲,它是我覺得整部片中隱型,卻也是最大,的悲劇角色。
在裡頭名狀之初,相比二虎、午陽的豪邁與俐落,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龐青雲顯得猶
豫扭捏,下不了手。
良久,他對那個人說:
"記住我的臉,下輩子,找我報仇。"說完刀輕輕一抹,結果了他的性命。
他說,我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我只是覺得,我相信他們兩個。
那只是單純的信任,單純的生死相托,禍福與共。然而他畢竟是滾過官場,上過戰場的人
,注定與二虎和午陽不同。
二虎看著前線衝鋒的敢死隊,朝青雲咆嘯:
"人都快死光了還不衝!?"
青雲也對他怒吼:
"我要你記住,部隊裡只有一個頭!"
狗子小七強姦民女,青雲說要殺一警百,以敬傚尤。二虎死死擋著。但青雲最後依然沒讓
步,還是由午陽落的刀。
二虎為的是兄弟情,午陽為的是三人聚義,青雲想得更遠,更務實: 他為的是一個現實倫
理,他看的是怎麼怎麼在現實中殺出自己的路。
後來三人之間又加入了一個女人。
以先來後到之分,旁青雲無疑是第三者;但若論兩相情願,其實旁青雲才是真正的真命天
子。
"你聽過蘇州瘦馬嗎?"青雲和那個萍水相逢的女子一同躺在破屋的床上。女子問他。
"嗯,把女孩子買來養大了,做媳婦,是嗎?"
"嗯。那年,我也大了,本來也要嫁人了。可惜一個從小和我一起長大的男孩把我搶了回
來,後來進了山寨,成了土匪。"
"他沒想到妳變了,這麼做,其實是害了妳。"
到底變了什麼?這我說不清。不過在女子眼神裡,看得出其實她對二虎只是盡一個規矩妻
子的本份。她有名有實,卻無法給予那貼近心裡的比此相知相守。可青雲卻懂了她,也說
出了她心中的話。
於是天雷勾動地火,一段畸戀便這樣開始,再無法收拾。
兩人在戰壕裡追逐的戲,突然感動到我。也許是黑暗中不再需要兩人的演技與表情,只是
那樣單純的追逐和逃避,急急的身影和背景音樂,我突然感到悲哀,悲哀而後感動。
這也是當二虎回來時,我覺得二虎戴綠帽雖然可憐,但青雲心中,必定更是難受。
而我想這樣的難受是會改變一個人的。就像連城訣裡的花鐵幹。他本性並不壞,但在一場
際遇中他失卻了他本身的本份和價值觀,從而成了書中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青雲他尷尬,必定也曾有過幾許懊悔。看到李連杰的眼神流動,我肯定他的演技,而這刻
也代表兩人之間必須有個決斷,而投名狀,終究得破裂了。
二虎的死,參雜了很多因素,可也有點自討苦吃。
在聚義沒多久後三人性格上的裂痕就已經產生,不過共患難的情誼再加上彼此的容忍,依
然風平浪靜過了很久。只是一場爆炸總需要導火線,二虎的分不清場合,就給了這場決裂
一個重要的開頭。
這世界不是殺人的就是對。青雲是殺了人,但在最後三人決裂的點上,二虎犯了最大的錯
,那就是以山頭草莽作風來處理軍中事務。
1.擅自帶人走,這是教唆叛離。
2.青雲不准他進蘇州他卻單刀赴戰,這是違抗指令。
3.青雲殺了4000人沒錯。他沒有主帥的命令,憑什麼擔保4000人的生還?
4.雖然他還是給青雲保住了面子,但私分軍餉,在法理上是無可饒恕的。
一個部隊只有一個頭,這不是殘忍奪權,而是現實真理。他只想著三人結拜,卻沒想到如
今是身處軍營,而不再是橋頭堡壘的草莽了。
是他的妄動給了事實發展的客觀條件。說難聽點,如果沒有這些事,青雲想動他,也找不
到藉口,更遑論最後加入的政治因素,官方壓力了。
"你是山字營還是趙家軍?"
青雲最後痛下殺手,也許有部份是他已經失去自我。他無法面對自己的兄弟,只好一步錯
就錯到底。二來是他終究要贏得女人。三者,那句話成功挑釁了他,他感到威脅,必須當
回自己的頭。
四,最後,最大的原因: 他始終是顧到現實面的。他不全是依照江湖條例和義氣準則來做
事的。他必須給上頭一個交代,也給全軍營一個交代。這是身為管理者必須做的事情,為
了全軍的向背,他遲早必須降服那些不安者。而二虎的這些舉動,給了他最終的下刀處。
這幕我一樣又是印象深刻。李連杰的獨戲,劉德華的死前掙扎。我差點留下眼淚。至此三
兄弟情誼破裂,再無法挽回。
午陽的戲份看起來只是陪襯,他似乎只是在找個依靠者。他一輩子都是。他要找個可以做
為人的價值觀,而二虎的熱血無私影響了他。只是他比二虎更單純,一心只是跟著大哥,
而後把自己的命給了投名狀。
所以當嫂子說"你不會殺我的,你從小跟著我長大...."
他還是下了刀。原因,就像他後來敲門時說的:
"嫂子死了,你沒有理由動二哥了。"
而當他知道自己的兄弟是被大哥殺死時,他的想法依然簡單:
"兄弟殺兄弟者,必殺之。"
最後一場武打戲也是精彩,午陽根本就是開外掛,手斷腳折的卻像Iverson一般意志頑強
打死不退,宛若戰神再世。
原因,還是那句話。
最後青雲死於暗槍。這樣安排也許是不想讓青雲就這樣被午陽刺死,顯得青雲依然是武功
最強的一個(不過這好像沒有太大意義)。
最重要的是,青雲他為了大局,為了公事殺了二虎,毀了投名狀,但最後卻是他頂頭上司
,他深信不移的價值觀,反過來咬他一口。
忙了大半天,他不過是顆棋子罷了。
歷史上應該是沒有這段的。但在最後加入了這個橋段,我突然覺得青雲才是最後最悲劇的
角色。就像連城訣狄雲被自己師傅捅了一刀,他所深信的人,所深信的情誼,最後只把它
當卒子在利用。
二虎為的是兄弟情,午陽為的是投名狀的義氣,兩個都是浪漫主義者,一派單純。只有青
雲想得更遠,更深,更世俗也更複雜。
可惜他終究沒有辦法像他兩個弟弟一般堅持。
初始時他是個將軍,正派人士。殺個手無寸鐵的人都還有些手軟,他不像林沖一般果斷地
跳入江湖。立頭名狀之初仍有些不夠索性。也許他經歷過死亡,更有份憐憫。
他以草莽的方式帶人,卻在臨頭突然拐彎,殺雞儆猴。立意沒錯,但是看得出來他的立場
已經改變--他不再想當土匪,而是將軍。
但是在姦情終於爆發,而戰場的現實一再催逼下,他也失去了自我。他以為自己還是有些
兄弟情,還是還是為了那個太平盛世;然而到了最後一幕,他眼神迷濛,卻只是看到了搖
搖晃晃的那個兩將總督之位...
就三人立場交錯而言,午陽沒錯,他是為私;青雲沒錯,他是為公。錯的,是二虎,他公
私不分。如果說投名狀三人拆夥是因為誰,我認為二虎的草莽性格,雖非一手促成,卻給
所有過程一個強力的客觀條件,並且促使所有暗潮洶湧終於浮上檯面,釀成悲劇。
而深究個性,午陽是完全的浪漫派,充滿理想。青雲和兩個弟弟不同,看過世面,想的東
西務實而且深刻,剛好和午陽是極端。
"為什麼要和魁字營的人合作?"午陽問。
"想不通你就回軍營!"
我猜他沒想通,哈。因為他的想法是"大哥是對的。"
同樣屬於浪漫派的二虎也問過同樣的話。他一樣理想而熱血,卻同時顧到現實,可以說是
姜、二人的過渡角色;可惜想的不夠深,所以在兩個矛盾的交雜下,沒辦法看清楚問題、
把事情處理好。而他的輕舉妄動,也間接造成了投名狀的破裂。
他代表著在現實與理想中間的犧牲者,下場悲慘,但他終究堅持自己的想法結束一生,是
幸福的。
午陽也是,雖然最後遭凌遲碎剮,但也是堅持自己的價值觀與道義,從一而終。
只有青雲,我覺得他是隱型,卻又最大的悲劇角色。他自以為堅持到底的價值觀和信念,
甚至為了他撕毀投名狀,最後這個世界卻生冷無情地捅他一刀。現實賞了他一個清脆的耳
刮子,響亮,卻又悲哀。
老實說看完之後一直覺得有些地方很好笑。
1.如果這部片是改編,那麼他必定有加入了水滸的劇本在內。從投名狀這個詞,到後來還
一百八人大結拜,看得出來多少有些影子,但卻又沒有拍出這些水滸圖騰後該有的意思。
這是其一。
2.改編自刺馬,但又刻意和歷史元素結合。所以最後有了那句:
"刺龐者,將午陽是也!"
然後還寫了:
"兩將總督龐青雲死於1870年XXXXXXX"
要嘛改掉就不要再稱史實,要嘛就照著史實走。兩相結合之下讓我覺得是第二個好笑的地
方。
另外有一點殊為可惜,那就是三人的兄弟情感並沒有拍得很深。雖然有戰場上共同殺敵嘶
吼的片段,但依然讓人缺少了什麼。如果這方面更強力些,或者整部戲的悲劇成分就會更
重了,而在青雲設計殺害二虎那段,我想也會更讓人噴淚才是。
但這樣列出來不是想評論他什麼,基本上這部片我覺得很棒,三個人的演技,地點的選取
,場面拍攝,我覺得都很讚,那些只是小小的美中不足囉。
--
這真是支彷彿漫畫中才有的球隊。無論從第一棒到第九棒、從王牌投手到洋將,
全部是充滿獨特個性的傢伙。 UNI for
今後,我也想持續替各位介紹這支這麼可愛的球隊下去。譯:okikuma UNPREDICTABLE
ほんと、マンガみたいなチームです。勿論、 1番から 9番、エースから外国人助っ人まで
キャラ立ちまくりの連中です。 From:木村公一
今後は随時、そんな“愛すべき棒球隊員”たちを紹介していきたいと思っています。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21.8.100
推
12/31 16:44, , 1F
12/31 16:44, 1F
推
12/31 16:48, , 2F
12/31 16:48, 2F
推
12/31 16:56, , 3F
12/31 16:56, 3F
推
12/31 17:04, , 4F
12/31 17:04, 4F
推
12/31 17:35, , 5F
12/31 17:35, 5F
推
12/31 17:44, , 6F
12/31 17:44, 6F
推
12/31 18:15, , 7F
12/31 18:15, 7F
推
12/31 18:29, , 8F
12/31 18:29, 8F
推
12/31 21:43, , 9F
12/31 21:43, 9F
推
01/01 14:07, , 10F
01/01 14:07, 10F
推
01/02 19:47, , 11F
01/02 19:47, 11F
→
01/03 20:50, , 12F
01/03 20:50, 12F
推
01/24 08:36, , 13F
01/24 08:36, 13F
推
02/05 02:25, , 14F
02/05 02:25, 14F
movie 近期熱門文章
3
20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
22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