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莒哈絲談 / 伍迪艾倫與卓別林

看板movie (電影)作者 (靜岡玉露)時間3年前 (2021/03/06 08:30), 3年前編輯推噓4(4014)
留言18則, 5人參與, 3年前最新討論串1/1
本文轉自《綠眼睛:杜拉斯與電影》, 瑪格麗特·莒哈絲(中國譯作: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著,陸一琛譯, 北京: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21。 -- 新版《綠眼睛》與 1980 年 6 月《電影手冊》出版的杜拉斯特刊文本內容完全一致。 -- 瑪格麗特·莒哈絲(Marguerite Duras)(1914 - 1996) 法國著名小說家、劇作家、電影導演,作為法國重要電影流派「左岸派」的成員。 為 1959 年電影《廣島之戀》創作劇本,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獎提名。 -- 伍迪艾倫、卓別林 《電影手冊》的工作人員,你們對電影領域如此了解,為了達到你們的高度, 我昨天晚上看了《安妮霍爾》(Annie Hall,1977)。此刻,我很陶醉。 是的,就是這個詞。我認為電影很令人陶醉。但這樣的感覺很快就消失了。 第二天早晨,什麼都沒有留下。幾天前,伍迪艾倫(Woody Allen)對我來說還很陌生。 我認為這部電影是合奏的藝術,電影的幽默顯然經過了導演的精心設定, 具有明顯的地方特徵,但在廣度上遠遠比不上卓別林(Charlie Chaplin)的幽默。 伍迪艾倫只是待在原地。他周圍的一切都是靜止的:所有事物都保留著各自的不同, 他沒能帶走任何事物,也沒有做出任何改變。他所在的紐約也一樣。 他穿過紐約,紐約沒有一絲變化。 但在《城市之光》(City Lights,1931)中,卓別林佔據了整個空間, 處處都有卓別林的回響。無論身在何方,紐約或是別處,卓別林經過之後, 城市裡到處都有回響。所有的一切都屬於卓別林。整個城市,所有城市,所有街道。 卓別林所到之處的一切都屬於這個沉默的男人。 卓別林始終在獨一無二的一場戲、一幕劇中。 正如我們所說:獨一無二的表演、獨一無二的安靜、獨一無二的愛。 表演在獨一無二且寬廣無垠的地方進行。這是整個兒屬於卓別林的地方。 當卓別林全身心投入表演時,他毫無保留,但又不被自己一貫的特點所縛。 他同時扮演了所有角色。 和卓別林相比,伍迪艾倫顯得很吝嗇,長於精打細算。他出現在各類節目中, 出現在或多或少比較成功的舞台上,也出現在一系列插科打諢的戲碼中。 這類戲碼表演痕跡很重,且計算極為精妙,屬於表面看上去現場感很強的即興表演, 但實際全在設定之中。正如人們常談論的「巴黎範兒(parisianisme)一樣, 這是屬於我們年代的「紐約範兒(new-yorkisme)」。 在《安妮霍爾》裡,我沒有找到紐約,我只找到了一種在紐約見識過的生活方式, 可怖但又不像紐約巴比倫那般一成不變。然後《安妮霍爾》中的愛情僅是開玩笑的藉口。 這點我很難接受。這也是伍迪艾倫的不幸。 他不斷借用上流社會特有的嘲諷、說三道四、誹謗和使壞的方式。 對於伍迪艾倫的這番評論,我遲疑過。但這無關緊要。 無論如何,他已經被評論界所神化,任何事情都無法改變這一點。 有意思的是,從他的表演和採訪中,我看出他應該是個很可怕的人, 他肯定沒有愛過生活裡的任何事物。說到底,我們能從演員們身上看到一切, 他們所屬地內部的一切。多麼具有穿透力的景象。 卓別林的漂泊是無國界的。而伍迪艾倫的漫步僅限於北美,紐約曼哈頓。 和卓別林一起的是猶太人的歐洲大陸。這就意味著,無論身處何方,卓別林都是異鄉人。 伍迪艾倫則完全屬於紐約。在他身上,我沒有認出猶太人拍電影時特有的、不受地域限制 --如一望無際的喀山--的迷途之感。 伍迪艾倫的作品是由一些碎片與碎塊縫合而成的。我能看到縫合的痕跡, 而在卓別林的電影裡,我看不到任何這些,我只看到一條直線和溢滿世界的自信目光。 伍迪艾倫最主要的缺點在於破快了所有方式,所有笑與哭的方式,並將其混為一談。 與此相對的是卓別林的悲傷。 是的,那是因某種無法擺脫的依賴而被圍捕的動物所特有的悲傷。 這個動物的命運打消並超越了一切我們能給出的解釋,一切政治訴求。 -- 原文結束。 轉載按:文中的喀山,不確定是否指俄羅斯的Казаcь。 -- 題外話: 這篇文章很有意思,1980 年的評論就指出了伍迪艾倫作品與紐約分不開的關係, 特別是他早期作為單口喜劇演員給人的印象深刻,可能導致某種程度表演痕跡顯現。 從網路資料發現,2001 年《Woody Allen: A Life in Film》一書與紀錄片, 受 Richard Schickel 訪問的伍迪艾倫也說提到卓別林與基頓(Buster Keaton)的影響。 -- 另外再附上莒哈絲書中一小篇專談卓別林的文章。 -- 卓別林,是的 是的,卓別林。他不思考,不假設,不評論。 他總是投身於喜劇,也就是說喜劇從未離開過他。 他的喜劇結合現實,反映現實,是因為他理解並看清了現實。 在他眼裡,納粹就是殘忍的馬戲。他將其視作馬戲,希特勒是殘暴的小丑, 朗德呂(Landru)是苦刑罪犯。 (編註:此處分別指卓別林自導自演的影片《大獨裁者》(The Great Dictor,1940) 和《凡爾杜先生》(Monsieur Verdoux,1947)。後者的人物原型是法國連環殺手 亨利‧德西雷‧朗德呂(Henri Désiré Landru) ,他被稱為現實版「藍鬍子」。) 卓別林從不想當然地看待任何事物。人性,對於他而言,是入地獄之罪, 他聽之任之。毫不抵抗,隨波逐流,這也是卓別林偉大的地方。 他獨自一人便可成群。被淹沒在無底的深井裡。任何事物都無法阻止他的墜落。 發生在他心底最深處的事件漸漸被遺忘,卓別林任其消逝,任人擺布。 事件在卓別林那裡經歷了遺忘和不解之後,又重新浮出水面,獲得了他的認可和理解。 卓別林不是一個完整的人。他是殘疾的天才,是人類精神史上的傳奇意外, 也是電影的巨大裂痕。他是精神層面的貧民,是精神層面的落後者。 人們都說,卓別林最大的幸運就是趕上了默片時代。 我說,從未有人在有聲電影中達到過卓別林電影中無聲的境界。 -- 原文結束。 -- 卡,收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1.191.11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614990619.A.F54.html

03/06 10:38, 3年前 , 1F
卓别林好幾部電影到現在都還不過時
03/06 10:38, 1F

03/06 10:40, 3年前 , 2F
卓別林肯定在影史上比較偉大的,但這篇對Woody All
03/06 10:40, 2F

03/06 10:40, 3年前 , 3F
en的批評好空泛
03/06 10:40, 3F

03/06 10:42, 3年前 , 4F
「從他的表演和採訪中,我看出他應該是個很可怕的
03/06 10:42, 4F

03/06 10:42, 3年前 , 5F
人,
03/06 10:42, 5F

03/06 10:42, 3年前 , 6F
他肯定沒有愛過生活裡的任何事物。」未免也太貶低
03/06 10:42, 6F

03/06 10:43, 3年前 , 7F
人的說法
03/06 10:43, 7F

03/06 11:13, 3年前 , 8F
批評我是覺得都還算有所本,貶不貶低人的話就見仁見
03/06 11:13, 8F

03/06 11:13, 3年前 , 9F
智了,我覺得只是莒哈絲習慣的寫作語調而已
03/06 11:13, 9F

03/06 11:16, 3年前 , 10F
而且畢竟這是莒哈絲,當她談起愛時,我們能有的相關
03/06 11:16, 10F

03/06 11:16, 3年前 , 11F
文本是相當之多的,當結合了莒哈絲對愛的理解再去看
03/06 11:16, 11F

03/06 11:16, 3年前 , 12F
待這段評論的話,其實是挺自然的感想
03/06 11:16, 12F

03/06 13:34, 3年前 , 13F
woody allen 也有在paris拍過不是?
03/06 13:34, 13F

03/06 14:37, 3年前 , 14F
推這篇,好愛卓別林《城市之光》、《大獨裁者》、《
03/06 14:37, 14F

03/06 14:37, 3年前 , 15F
凡爾杜先生》(此部譯名不一)都非常喜歡,完全能感
03/06 14:37, 15F

03/06 14:37, 3年前 , 16F
覺卓别林的愛。對伍迪的感受,也如同莒的洞見,只是
03/06 14:37, 16F

03/06 14:37, 3年前 , 17F
莒比較犀利深入。
03/06 14:37, 17F

03/06 15:43, 3年前 , 18F
這篇是1980年寫的
03/06 15:43, 18F
※ 編輯: MyAll (118.161.191.113 臺灣), 03/07/2021 04:37:49
文章代碼(AID): #1WGiqRzK (movie)
文章代碼(AID): #1WGiqRzK (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