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好雷]《有求必應日》,適時的說不,適時的說好?

看板movie (電影)作者 (Sharp)時間4年前 (2021/05/19 21:35),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1/1
部落格版:https://moviemoney.pixnet.net/blog/post/405368159 《有求必應日》雖然是一部很典型的家庭喜劇,但已經比導演米格奧提塔上一部作品《亞 歷山大衰到家》好看許多,至少在千篇一律的劇情套路裡,對於親子間的情感羈絆刻劃, 以及相關議題的探討都比《亞歷山大衰到家》來的明確且深刻許多,而在兩部作品都扮演 母親的珍妮佛嘉納,我個人也是比較喜歡《有求必應日》裡的愛莉森,或許是因為母親在 這部電影裡是主角,所以其人物塑造較為立體。《有求必應日》於設定上會讓人聯想到金 凱瑞的《沒問題先生》,當主角從只會說「不」到為了做出改變轉而只能說「好」時,確 實在剛開始有很明顯且強烈的感受到說好的好處,然而隨著說好的次數變多,一切逐漸變 得失控、脫序,不僅是與原來想改善關係的人們間的關係再度惡化,連自己都因過度壓抑 造成情緒上的不穩,當只會說不讓孩子產生反感,可當只會說好又管不住孩子,到底要如 何做、如何取捨拿捏才能讓親子保持良好關係? 親子議題永遠沒有正確解答,養兒育女沒有一定的標準做法,誠如孔子教學「因材施教」 ,每個孩子有不同的狀況,身為父母只能不停的嘗試、直到找到自己與孩子們都適合的相 處;而孩子們也是,當總是抱怨著父母管東管西、不讓自己做這做那、為了爭取自己的獨 立與父母抗爭著時,是否也該從不斷的爭取裡去體會父母的辛勞與不得已?還沒到那個年 紀自然無法全部懂得為人父母的無奈,可適時的接受「不」也許更是種長大的表現。畢竟 不論是當父母還是當孩子都是在學習,沒有人能很清楚知道怎麼當父母跟當孩子的,《有 求必應日》讓觀眾看見,倘若父母只會一昧的拒絕,與孩子間的關係只會變差;可假使一 路說好到底,似乎也不會比較好,主角一家人讓觀眾明白,親子關係裡「好」與「不」得 同時存在,父母得適時的說好適時的說不;孩子則得學會接受好與不,唯有雙方適時的一 進一退,方能讓親子關係維持和諧,彼此亦能從中成長、成為對方與自己都認同的好父母 與乖孩子。 「’不’是任務的一部份,’不’是光明,’不’是答案。」 「現在問題是我不再需要妳,但妳卻無法接受。」 《有求必應日》仍是以父母與孩子間的對立、各自堅持死守與渴望實現的想法與做法所產 生的爭執來點出親子間的問題,以不得說不的「有求必應日」為發展主軸相當有趣,同時 也可以很直接將劇情導向結果論讓觀眾輕易的能夠站在父母與孩子各邊來去看事情,而作 為一部闔家觀賞的電影,多少也達到了讓看完這部電影的父母與孩子都能去自主思考的目 的,會不會對孩子太嚴苛了點?為什麼以前是別人眼中好玩又有趣的人、怎麼成為父母後 變得無趣又霸道獨裁?會不會要求想要的太多了點?為什麼明明是想要證明自己能夠獨立 、怎麼表現起來卻又讓人放不了心?少了溝通讓彼此越來越故意的挑戰對方底線,也讓雙 方在互不相讓裡傷痕累累,「有求必應日」的出現給了他們一家人一個機會,看似只為歡 樂存在的日子,其實卻藏著讓親子聆聽彼此真實想法、進一步溝通、甚至發現過去未曾留 意到的對方的一面的機會,重要的是在一天的相處裡、結束之後能再多認識對方一點,然 後最後卸下心防、打開心門,真正的讓對方走進自己、變得比過去更親密。 「但妳不能強迫別人改變,妳得為自己打算,他要嘛就一起同樂,不然就算他自己損失。 」 在電影前中後段都能看見愛莉森與卡洛斯這對夫妻為了孩子發生爭執,除了如何教育孩子 外,更多的是愛莉森無法接受只有自己得承受孩子們的討厭、卡洛斯卻總是能得到孩子們 的笑容,每次遇到問題卡洛斯都能以工作為藉口、有公司讓自己喘口氣,自己卻沒辦法, 這對她來說不公平,養兒育女從來不是單一個人的責任,該是兩個人共同面對的不是嗎? 導演米格奧提塔巧妙藉由親子議題帶出夫妻課題,在一個家庭裡不管是由母親扮黑臉、父 親扮白臉,或是反過來都好,都是一個會被孩子們討厭,一個會被孩子們喜歡,這時候被 喜歡的那個人該做的,不是把更多問題丟在另一個人身上,而是該選擇一同承擔,當另一 個人的垃圾桶、聽她或他傾吐扮黑臉的苦水,偶爾的聆聽偶爾的安慰,必要時也要站出來 替她或他向孩子們說說話,當然點出對方問題也是必須,站在同一陣線去面對孩子、解決 問題,關起房門他們是夫妻,打開房門他們就是夥伴,這很重要。 《有求必應日》劇情普通,發展直線好猜,幸好有求必應日的有趣情節有稍微加到分,幾 位主演、不管是兩位大人還是三個孩子,演技生動自然、互動產生的火花很多,特別是飾 演愛莉森的珍妮佛嘉納與大女兒凱蒂的珍娜奧蒂嘉,兩個人最後在演唱會上的真情流露雖 然略顯狗血,但不得不說效果還是有的而且很強,珍妮佛嘉娜自彈自唱The Four Tops的 《Baby I Need Your loving》前的一番話很令人動容,將找不到女兒只好出此下策可又 顧及正值青春期的女兒面子不知如何是好的焦慮透過台詞傳達了出來,接著母女倆共同的 偶像H.E.R登台接續演唱這首歌不光是製造驚喜,而是讓安排母女上台一起合唱是很自然 而然發生的,而不是生硬又突兀的轉折,替電影圓滑了前面的衝突,讓電影能在很溫馨的 氛圍下慢慢收尾。 真要說可惜之處的話,是《有求必應日》還是走不出此類型的套路,尤其是不斷與愛莉森 唱反調最嚴重的凱蒂的轉變處理沒有很好,直到愛莉森與卡洛斯兩人在遊樂園因打架被關 進牢裡,凱蒂仍是一臉無所謂,甚至是鬆了口氣的和好友前去想去的演唱會,但才剛到家 準備出門,她卻很沒來由的突然意識到自己是年紀最大的,應該姊代母職在家看好弟弟妹 妹,而到演唱會現場她又忽然退卻不停想回家,更在手機沒電、不見焦急的哭了,儘管能 認為是前面的強勢叛逆是為了反抗母親,然沒有一個關鍵點讓凱蒂的這個前後轉變說服到 人,只會想是否是為了讓她明白母親、也就是「孩子終能體會到父母的用心良苦、對自己 嚴格是為了保護他們」的論點而必須要做出來的安排,確實結果論是凱蒂、觀眾都理解了 ,惟可惜就是太僵化了。 不過還是不得說珍娜奧蒂嘉演技真的不錯。 -- http://moviemoney.pixnet.net/blog 因為很喜歡看電影, 或許不是寫得很好, 不是所謂的專業影評, 只是很單純的想把看完電影後的想法用文字述說出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1.139.10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621431300.A.A98.html

05/20 09:36, 4年前 , 1F
比較喜歡亞歷山大 這部感覺內容過少
05/20 09:36, 1F
文章代碼(AID): #1WfHG4gO (movie)
文章代碼(AID): #1WfHG4gO (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