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雷]《如果德川家康成為總理大臣》花式說教
當歷史名人成為日本內閣,日本的冷感與狂熱
接觸日本娛樂時,不免俗的都會接觸到一些日本史,許多人很多也是從大河劇或電影開始
認識這些日本歷史人物。尤其在ACG相關的娛樂使用歷史名人更是廣泛,不管是百花齊放
的戰國時代、安樂200多年的江戶、具悲劇色彩的源平合戰等。
就算不了解但也聽過這號人物,有時候不只是外國人,連日本自己現代的年輕人也是同樣
,而一位位歷史名人許多也是政治家、思想家,那有沒有想過,如果他們在當今執政會是
怎樣光景?
改編商業小說《如果德川家康成為總理大臣》是一個以歷史、政治為主題的電影。故事以
中國傳出的肺炎肆虐為主要時間背景,日本首相與官員都因肺炎去世,政府啟動了AI技術
招喚日本歷史名將組成傳說中內閣,德川家康、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坂本龍馬等領導者
相繼出現,但共同治理國政的背後,記者西村卻發現隱藏在AI中的程式BUG?
《如果德川家康成為總理大臣》是什麼電影?
如果要讓我說比較有印象的日本的歷史,果然還是號稱日本版三國,日本戰國時代最有印
象,但有印象不代表熟悉角色,我想自己真正開始熟悉個角色的關係,還可能要歸功卡普
空在2005年推出的無雙遊戲《戰國BASARA》,裡面人物有著現代式的惡搞與獨特性,讓人
印象深刻,並且雖然不一定是正確,但基本對戰國武將的吐槽和關係,讓玩家(我)有全
面的了解,而逐步去了解這樣一段日本的戰國時代,還有因繪畫和大奧故事想了解江戶、
在平安時代中看見的能劇與猿樂。可以展現出由娛樂回推歷史的樂趣。
這樣的手法是有趣的,但遊戲受眾比較是年輕族群,但戲劇的張力就明顯廣闊許多,從
1963年開始的日本『NHK大河劇』就是一個這樣的觀點,並且優先改編日本歷史小說、傳
記題材故事。
這也讓許多人因為劇中的故事、演員,而去了解一個時代的歷史,尤其在2009年左右,受
大河劇《天地人》影響,喜愛歷史與軍事的年輕女性『歷女和軍女』變多,隨後《龍馬傳
》、《八重之櫻》、《鎌倉殿的13人》、《豈有此理~蔦重繁華如夢故事~》等,都讓人
感覺到各個時代男男女女歷史人物的魅力。
如果這些如此有魅力的歷史人物,出現在當今日本政壇會掀起甚麼波瀾?改編商業小說同
名電影《如果德川家康成為總理大臣》便是以這個為賣點的作品。故事以中國新冠肺炎蔓
延的2020年的平行時空為背景,敘述日本因為肺炎導致內閣人員的死亡,在最後想出藉由
Ai讓歷史人物復活解決日本當今困境。就這樣歷史人物一一現形,坂本龍馬、德川家康、
聖德太子、豐臣秀吉等等,歷史人物的出現,將帶領日本走向什麼樣的歷史軌跡?
電影雖然大致上沿用原作小說的設定,但是加入了許多互動和歷史人物。並弱化原作中關
於商業手段的解說與危機處理的策略,反而更多放在呈現武將對於現代人的政治笨蛋、與
盲從效應的諷刺。
小說原作者-眞邊明人其實也知道兩個小時的電影情節,無法敘述太多小說中的謀略和歷
史人物的關係,不過電影的確有傳達到他在小說中想傳達和敘述的劇情。其中最重要的是
現代國家和政治是「人民自身的責任」這點,期望觀眾了解自己身處在不流血也可改變的
時代裡。
《如果德川家康成為總理大臣》分析與延伸:
電影原作者眞邊明人,過去曾在吉本興業等公司做為顧問,有商業管理跟公關危機的實務
經驗,後來成為小說作家與專欄作家。有名的方式就是像《如果德川家康成為總理大臣》
以知名歷史人物的故事和寓言,讓讀者可以有趣的去理解日本現代企業經營與社會問題。
眞邊明人認為:歷史事件就像商業個案一樣,當權者的溝通、領導與執行力,往往決定你
今後企業與經商的成敗。當現代人其實已經對死板的商業文字感到無聊,故用娛樂來包裝
商業方式,其實是現代較為可行,且可以讓人印象深刻的好方法。
眞邊明人除了《如果德川家康成為總理大臣》這本書以外,還有多本以歷史人物來敘述日
本商業和社會的小說,其中就有同名作品《如果豐臣秀吉擔任公司顧問》,指繼承大企業
,個性溫吞的主角如何接受豐臣秀吉靈體的執導,而成為獨當一面的企業長,整體而言很
有《棋靈王》的味道。
另外一部《如果她穿越到關原之戰》則是講負責企劃女主角在公司測試這款關原之戰的元
宇宙遊戲,她除了要破關之外,也從中理解關於遊戲公司內部的種種問題,而導致公司困
境。可以說基本上眞邊明人都是用日本歷史上的戰役與政策,去反推現代日本商業、社會
發生的事件,可以說屢試不爽。
在電影中,是以現代濾鏡去看歷史人物,並且故事上最開始就有消除角色彼此之間矛盾的
設定,可以看做優化處理角色,將其內在去蕪存菁。像是德川家康、織田信長、豐臣秀吉
,三人的主線核心劇情,就是用大家耳熟能詳的奪權事件為開端。整題而言角色較為扁平
化且加入英雄浪漫主義。對於小說中沒有敘述,而電影加入的原創角色如紫式部、聖德太
子更是亂搞,以浮誇的功用為主,好推進電影的走向安排。這也導致一些人認為電影或原
作小說為了和裡帶入現代商業機制,而忽略真實歷史上事件的緣由,有些歷史作家與學者
,認為這樣的作品其實只是一種商業包裝,可能會與真實歷史有所出入。
但真實的歷史是什麼?這點其實有再商榷。但透過故事和娛樂去了解歷史事件,可能已經
不是甚麼新營的手法,不管電影也好、小說也好,有太多太多的學生和年輕人是透過ACG
或對於影視作品,去了解歷史上曾經出現的人事物。不管是虛構也好?還是有錯誤也罷。
相信有許多人當年因為遊戲無雙系列更了解三國歷史、與日本戰國。又是因為《神劍闖江
湖》了解到幕府末期、或是透過《黃金神威》第一次知道日本原住民、日俄戰爭的知識等
。歷史人物有可能被美化、虛構、再創作,該教育的是讓讀者可以享受故事,並有自我意
識去分辨真偽,而非完全造著那些真實歷史去創作,而扼殺戲劇張力與想像力。
《如果德川家康成為總理大臣》值得一看嗎?
如果你是很早期就看日劇,並且熟悉日劇的套路,對日本歷史人物也有一點了解的觀眾,
這部電影會看見很多滿滿過去日式戲劇。例如被動的女主角、強行說教、日本獨強等設定
,這《如果德川家康成為總理大臣》這部電影裡,有滿滿的日本右派經濟與商業主張,右
派本身就帶有守舊與傳統色彩,故以日本歷史上握有政治、軍權、商業人物等,某一方面
也代表著對過去日本輝煌的憧憬與嚮往,從原作就可以看出來,它其實就是一本屆由歷史
人物作為當代企業案例的解說寓言。
故《如果德川家康成為總理大臣》這部電影,嚴格來說,不是電影改編成有政治與說教意
涵,而是它原作就是一本說教意味濃厚的暢銷商業書籍。我覺得這其實跟傳統日本人喜歡
有一個心目中偶像的價值觀念有關,也可以說是名人效應,這點在電影裡表達的很明確。
不只日本,其實世界各地都有這種偶像盲從的心理,這樣盲從有時候並不是在追星娛樂上
,實際上宗教也是、又或是電影提到的政治信仰,當你不思考其中,盲從將政治拱手給了
其他人做決定,最後被反撲的反是草率的自身。
可以說《如果德川家康成為總理大臣》將原本書中的商業相關落化,加入較多以歷史人物
玩笑,但政治性的寓言,從中國傳出的肺炎作為開端,就可以看出它想要表達的隱諱含意
。對政治的冷感或是盲目,有時候是一種危險,將人生交給他人決定的存在。任何事物都
無法政治歸政治,這點台灣人常常親身感受,但在日本70年代過後,對於政治的冷感與漠
不關心,電影雖然歸咎於人民,但這樣的政治感觸,也是歷史與日本一手製作出來的「政
治冷漠」,而到今當生活受到困擾與反感後,才終將反思。
電影將這些敘述留在了後半部,並且講得相當直白,我認為主要在於讓人了解為何我們現
在是處於一個民主政治的時代,與請不要輕易讓他人幫你做決定。但是《如果德川家康成
為總理大臣》的表達方式非常的無聊且無趣,甚至我覺得以現在的劇本,不應該出現這樣
的說教式、演講式的電影內容。
畢竟都把歷史人物搬上檯面,又只想表現出歷史人物憂國憂民、如何睿智之處,這些已經
不太符合時代風情,故這部電影前半部還保有娛樂性,但回到敘述政治的後半主軸,就成
為災難與糟糕的故事。想要敘述關心政治的方法有很多,但在娛樂上,沒有人想花將近半
小時聽一部電影「男性說教」到昏昏欲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cduZ31MM_I
--
個人Blog:https://kevinmoleaf.weebly.com/
小說連載頁:https://www.mirrorfiction.com/zh-Hant/member/2693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5.228.93.9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753785485.A.3E1.html
※ 編輯: KevinMoleaf (125.228.93.96 臺灣), 07/29/2025 18:38:59
推
07/29 19:41,
13小時前
, 1F
07/29 19:41, 1F
推
07/29 19:44,
13小時前
, 2F
07/29 19:44, 2F
推
07/29 20:03,
13小時前
, 3F
07/29 20:03, 3F
→
07/29 20:03,
13小時前
, 4F
07/29 20:03, 4F
→
07/29 20:03,
13小時前
, 5F
07/29 20:03, 5F
→
07/29 20:23,
12小時前
, 6F
07/29 20:23, 6F
推
07/29 23:30,
9小時前
, 7F
07/29 23:30, 7F
movie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