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紐約林肯中心與公益相遇...誠摯邀請....
She Wants希望起飛慈善音樂會
~把力量傳給少女從音樂開始
勵馨基金會為了empower少女,讓少女自己有力量,成立「橄欖石少女成長
中心」,需募集少女潛能開發、職業探索經費。「橄欖石少女成長中心」方案感
動了華裔鋼琴家朱彤,於是邀請世界頂尖「紐約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共同來
台聯手義務演出,他們總共的費用350萬,都由演奏者自行募款。這是一場古典
優質、滿懷愛心、疼惜少女的音樂會,全部賣票所得將捐給勵馨,用來幫助少女。
由於美國紐約林肯中心都是世界頂級音樂大師聚集的中心,此次邀請的小提琴手
是中心的首席Carmit Zori, Ani Kavafian;大提琴手Fred Sherry更是紐約林
肯中心前總監,是弦樂、歌劇方面的專家。如著名的林昭亮小提琴手也剛加入此
室內樂協會。由於首次來台演出,期盼可以將世界及的古典樂與大家分享。
邀請您,認捐音樂會票卷;您的認捐是有形的支出,它展現您無限的愛心,更是對社會無價的回饋!期待能邀請您一起聆聽最優質的音樂會。更重要
的是讓我們一起從音樂開始,把力量傳給少女。再次感謝您對勵馨基金會未來的
支持。 < /o:p>
演出曲目:
莫扎特第二號降B大調小提琴與中提琴二重奏,作品第424號。
貝多芬,G大調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三重奏,作品第9號之第一首。
德弗扎克第二號鋼琴五重奏,作品第81號。
敬祝平安喜樂
勵馨基金會
音樂入場券價格:600元,900元,1200元,3200元,及1萬元貴賓券
(另外優惠:購買600、900元票者,三人同行8折,五人同行7折,十人同行5折)
不但能協助勵馨在不景氣的時期繼續目前的社會服務,且能聆賞一流的音樂....
購票請洽金石堂書店年代系統,或勵馨基金會02-25509595 曾小姐
9/6-7晚上 7:30在台北新舞台
9/8下午2:30新竹縣文化局演藝廳
9/9晚上7:30台中新民中學藝術中心
若是您對古典樂有興趣,誠摯邀請您共同參與此次室內樂盛宴。
若是您對於少女願意給予支持,更是不可錯過此次機會。
請您幫忙協助轉寄!
PS.第二頁附有演出曲目的音樂文字品嚐~
文字品嚐古典音樂 &nb sp; 蘇希三
莫扎特第二號降B大調小提琴與中提琴二重奏,作品第424號
(Duo No. 2 for Violin and Viola in B-flat major, K. 424)
莫扎特違背父命結婚後終於在隔年1783年帶他的妻子去見父親和姊姊。這趟和好之旅一再
被其他複雜的因素耽擱。就在這個生命中克服種種困難,產生重大轉變的一年,他完成這兩首
重奏。
莫扎特在這首二重奏中嚴守奧地利遊戲曲的傳統 - 樂曲中透過清晰、明顯、優雅的旋律,
不同構想的互動,樂器演奏的高招來取悅聽者,換得快樂的時光,而且充分地展現作曲者的生命
中的關鍵歷程。
這首二重奏的第一樂章用莊嚴的,好像有點步履闌珊的慢拍拉開序曲。除了一些具有協奏曲
格局的樂段外,兩個樂器好像在輪唱似地交互領先,好像在競走或賽車,又像在述說兩個對立因
素的互相拉扯、競爭,相當令人緊張、能抓住聽者的注意力。
第二樂章可說是一長段用小提琴唱歌的旋律。中提琴不段地用豐富的雙音陪伴,製造氣氛,
又刻意不凸顯四平八穩的終結模式,使得整個樂章充滿隨興又浪漫的詩情畫意。本來是競爭的力
量,在這裡合作一起把故事說得很美。
第三樂章這個漫步速度的變奏曲,相對地顯得輪廓鮮明。每個便揍都用特殊的構想把主題變
成活躍的日耳曼舞曲。中提琴不僅有分於呈現主題,更在幾個變奏中扮演領導的角色。被許多人
看不在眼裡的中提琴,在這裡終於出頭天了。
雖然莫扎特的專業生涯充滿崎嶇與困苦,他卻一直帶人往好處想,要大家跟著他把生命弄得
歡歡喜喜的。對於曾受創傷或歷盡滄桑的人,常聽這首樂曲,對照他的一生,可能會有相當的鼓
舞。
貝多芬,G大調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三重奏,作品第9號之第一首(Beethoven
Trio for Violin, Viola and Cello in G major, Opus 9, No.1)
貝多芬在29歲時完成作品第9號的三首絃樂三重奏。可是這些曲子太難演奏了。貝多芬是
以鋼琴演奏起家的,可以猜想在那個年紀他對於處理不太流行的絃樂三重奏不見得會有特別的好
奇、偏愛與心得。評論家認為他作這些曲子時並沒有把一般的業餘演奏者列入考慮。甚至在總譜
出版的五十年後,頂尖的獨奏家仍然無法在技巧上應付貝多芬在這些曲子裡提出的挑戰。難怪,
當時出版商不敢想像有人能接受或欣賞這些曲子,不願貿然投資出版總譜。
這幾首三重奏寫作的時期與作品第十號的三首鋼琴奏鳴曲大致上重疊。這些曲子所承載的音
樂結構與情感都反映出貝多芬第一個十年的現象。與他的晚期作品比較,這時期的作品較不具有
企圖心與結構力,顯得比較隨性些。
作品第九號第一首G大調為小提琴、中提琴與大提琴的絃樂三重奏可以說是貝多芬早期突
破個人格局,超越個人基礎,跨領域引導演奏技巧的作品。這個曲子適度地反映勵馨基金會接近
十五年的經驗中所努力的方向與作風。不滿現狀的人,試看看能不能聽得出那「破繭而出」的掙
扎與喜樂。
德弗扎克,A大調絃樂與鋼琴五重奏,作品第81號
(Dvorak Piano Quintet No.2 in A Op.81)
德弗扎克在1887年,47歲時,完 成這首第二號鋼琴五重奏,這是他的最後一首,也是最
有名氣、最受歡迎的鋼琴五重奏。
許多人都說這首鋼琴五重奏完整地描繪出德弗扎克的生命、多面個性甚至兩極化感情。歡
笑與哭痕,哀傷與雀躍都在這首曲子裡一起展示。可以說是一首感情豐富,節奏與音色都多采多
姿的樂曲。既令人興奮也使人陶醉。
第一樂章開宗明義就是一首短而美的歌。由鋼琴重複一句輕鬆、簡單的邀請,大提琴隨後
用一個柔軟豐滿的長音伸出雙臂,用平常心提出一個平凡而沈穩的敘述,卻在幾個暗示性的變化
音後,在最後一個音轉成短調。其他樂器好像感受到大提琴的情緒,就在那個轉調的音上面,開
始用哀傷卻急促的回報,把同一段話化成短調,A
膆X嚇一跳又傷心的樣子。這個小故事就反覆地引出許多聯想與解釋。每個樂器都插一腳發揮
令人讚嘆的想像力,繼續發展這段故事。其中,當然鋼琴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經常在引導討論的
方向與氣氛。隱約可聽到好奇、疑問、鼓勵、責罵、建議、安撫等不同的表達。喜歡看連續劇或
言情小說的人可以在這個曲子中找到熟悉的情節,而讚嘆音樂家們用這麼優美而短的手法表現出
拖拉好幾個月的複雜劇情。主題再出現時發出逐漸擴大的能量,煞車三聲才停下來。好比在會議
中熱烈討論,欲罷不能,需要暫時喊停,透透氣,冷卻一下激情。
第二樂章運用Dumka(斯拉夫民族歌謠)的特質格式及語法。從頭就是暗示深思熟慮的旋
律,引導聽者換個角度及姿勢來談話。這個樂章既不浪漫也不全是慢版。接在深思之後有個順暢
樂段。這個令人放心的樂段又衍生出手舞足蹈的旋律,忽然旋律上升,轉成一個短短疑問,再異
口同聲地舉出一個溫馨答案。這個相當引人入勝的安排出現兩次。試著在現場聽出來,記起來,
帶回家A
~續回味。其後,重複開始時的深思樂句,感覺就不同了。
第三樂章說是憤怒furiant的詼諧曲,其實那個向下踏一步後立刻竄升向上的音階式主題讓
Rodda(林肯中心的樂曲解說家)覺得具有華爾滋氣氛。在從詼諧主題變形而成、顯得平靜、祥
和的中間段後 再聽一次活潑的主題,令人覺得應該是「生氣盎然」的悸動,而不是單純的「生
氣」。
第四樂章在重複幾次的下墜又回升的強音簡介後,豐富又生氣勃勃的捷克舞曲就等不及地跳
出來了。有那種卸下重擔後,輕鬆愉快得喘不過氣的感覺。在結尾樂段裡還出現一些肅靜、類似
聖詩的句子,像在傳遞一個激情、轉折後,經過歡愉進入成熟的情景。
德弗扎克出身平凡,擅長用平凡的民間素材抓一般音樂聽眾的心。他放棄美洲「新世界」,
擁抱老家的民族情懷。他的音樂告訴我們放手抒解緊張或憤怒,細心地追尋、對話,也要開懷地
慶祝。這對於現代注重草根、本土化、努力幫助別人、走自己的路及尋找價值的人,以至身心俱
疲亟需重建自我形象的人會有些啟發。
沒有人確知他透過這個曲子在說什麼。但是我知道,在勵馨中途之家接受安置的女孩,和一
些幫助人的人,的確有人走過相同的歷程。也因此,這個樂曲讓我百聽不厭。
〈作者為本會副執行長,取材自Graham Melville-Mason 1993及Rodda2002〉
~歡迎上網參看勵馨電子報第137、138、139期有內容介紹~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4.142.70
newagemusic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