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耳朵》 / 李榮浩
Blog內含專輯試聽:http://justlisten.pixnet.net/blog/post/349668337
-------------------------------------------------------------------------
《耳朵》,李榮浩的第五張創作專輯,於2018年10月推出。
這次從表面上來看,首次演唱他人創作--「耳朵」算是自從李榮浩不再放翻唱歌曲
在專輯後,最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事情,更何況還是專輯同名歌曲。不過這張專輯也沒有
以往黃偉文、周耀輝這些經典香港作詞人的作品了,是比較可惜的地方。
而聆聽專輯的過程也有其他有趣的地方,先來看曲序:「王牌冤家」、「念念又不忘
」、「貧窮或富有」、「樂團」、「我知道是你」、「耳朵」、「年少有為」、「成長之
重量」、「張家明與婉君」、「貝貝」。
從「喜劇之王」到「王牌冤家」打開專輯序幕,看來電影有可能會變成李榮浩以後常
玩的標誌。
沙沙聲與不斷Loop的電子節拍營造了迷茫的復古感,再加進了擅長的吉他、貝斯、鼓
,這種混搭延伸出不同以往的李榮浩,是一首舊與新揉合在一塊的感覺,他還是很李榮浩
,但是有新元素。我很喜歡副歌隨著演唱,一起搖曳出來的電吉他,尤其在「冤家」兩字
的時候有一種在內心吶喊的感覺。
同時曲目中也添加了一些細節來增加點層次感,像是套了效果器的音色,或者最後才
出現的吟唱和聲,雖然都是不太意外的操作,但確實也有點效果。
我第一次聽到這首歌是在中國的饒舌節目,那時候李榮浩唱得滿有力道的,後來聽到
專輯版發現唱得很柔覺得滿有意思的,我是覺得這個版本比較符合調性。
「念念又不忘」主歌的編曲似漣漪般很顫抖,反映了一點歌的內容,也帶了一些迷幻
的氣氛,首次副歌後加入了弦樂與鼓,弦樂讓這股迷幻更為淒涼一些。
李榮浩的聲線則是表面的平靜,即使編曲如此撥弄也是緩和的語氣,是還滿符合他的
啦。直到最後一段副歌才跟著編曲洶湧了起來,只是那兩段嘶吼和聲聽起來有點小尷尬,
但瑕不掩瑜。
但這首歌找了韓寒來填詞,但這首詞我完全不行,湯與箭的描述雖然貌似淺顯易懂,
但毫無美感可言,還不如李榮浩自己寫一手獨我風格的詞,我覺得算滿致命的。
「貧窮或富有」大概可以說是我喜歡聽李榮浩的主因了,平平淡淡地講著人生,但不
帶太多哲理,也不狗血,就只是閒聊、只是交換個真摯的感受。
以木吉他和打擊樂的輕緩基底,不僅親民,時而點綴的電吉他也相當愜意,而荒井的
打擊樂也負責了情緒的起伏,都讓這首歌多了點層次感,但都拿捏得恰到分寸,這個部分
也跟李榮浩的聲線有很不錯的默契。
坦白而言,第一次被「樂團」吸引住就是那個「呵呵呵」,當下按了暫停回頭確認一
下歌詞,有點冷面正經、反差的幽默感(可能某些人會聯想到草東的「哈哈哈」。)。
歌詞上也極簡地順著曲子的走向,把歌詞從「沒有人喜歡」進展到「是人都喜歡」(
也滿幽默的。)。而避免反覆地副歌魔性洗腦,一個恰到好處的Break、一句口白「唉,
要不然散了吧?」做了絕妙的緩衝,也把獨立音樂的心酸表達出來。最後慢慢淡出,結束
了追憶。
請別忽略這由李榮浩和荒井兩人包辦的樂隊,貝斯、吉他、鼓的相互交織,配上李榮
浩低沉嗓音顯得相當有性格,同時也極具律動性,很容易自溺其中,帶點風骨的酷。
我覺得這首是整張專輯詞曲編唱組裝最完整的單曲。
比起某些歌手雖然稱不上撕心裂肺,但有別以往,「我知道是你」大概是李榮浩最具
張力的一次。同時這首歌的詞曲也是李榮浩比較罕見的黑暗面。
編曲上做出了極大的落差感。一開始雖然輕卻一直摳,配上李榮浩冰冷的聲線,營造
出有點壓抑住的躁鬱感。然後剎那間在間奏處一口氣綻放開來,又潛伏回到第二段主歌,
宛若在陰暗處顫抖。於二次副歌再次綻放的編曲聽起來有一點點中國風,強化了一點這首
歌想帶出來的強硬曲線。在末次副歌一個Vocal引領的高潮後,像是醒悟般的刷白結尾把
一切歸零平靜之中,再最後回到開頭的編曲,繼續忍耐著像是等著下一次負面來襲。
唱與曲的部分,低音的主歌總是絕佳的鋪陳與綠葉,也把較為冷靜的檢討歌詞放在此
處。副歌倒是真的在短短四句裡面,呈現出低高起伏的波動,每句都是一個新的表情,同
時將情感都釋放在這個地方,順著曲加重力道。
一波又一波洶湧浪潮的過程,釋放後的寧靜,這首歌著實把人的情緒模擬得滿有畫面
的。
首次收錄他人創作的「耳朵」是個內斂的堆疊,一種感官逐漸被打開的感覺。
開頭是簡約的琴聲來襯托歌聲的渲染力。進入第二段,鼓開始一一喚醒樂器,到了副
歌甚是彷彿樂器在互相對話,連默默陪襯的鋼琴在這段也插了幾句話進來。
Bridge則是由弦樂、鼓與鋼琴激情交會來填滿,最後則是依靠著弦樂與鼓附著在歌詞
上來強化最後一段副歌該有的力道,管樂、貝斯和吉他也在背後極力烘托,再一個對比的
急停,讓鋼琴跟著Vocal。之後再以呢喃與管樂為主,約一分鐘左右的演奏淡出。
這首歌很有意思的是,歌聲並沒有跟著曲調施力,都交給了編曲慢慢往上帶,形成一
種很收斂、沉穩,但聽起來又很豐富,這感覺就像人總是有許多心聲,但經過口卻只能講
得若無其事一般,需要一個對象仔細地聆聽。
歌詞、旋律直觸大眾人心的「年少有為」擁有如此的傳唱性並不意外,不過歌曲裡面
也有幾個地方我覺得滿有意思的。
編曲跟演唱的配合度很不錯,整首歌李榮浩可能是要凸顯經過時間的淬鍊,唱得比較
成熟一點,但在不同段落的激昂處還是需要釋放一點點情感時,弦樂的搭配磨過心弦更令
人糾結,例如說第二次的Pre-Chorus就是如此,在「都留一半帶走」的地方編與唱一起稍
稍澎拜,讓這段變得很有收放的效果。
而電吉他在這首歌倒是存在感很高,放得很開。間奏的一段Solo銜接了編曲的輕與較
重之間,也像個插曲不顯得突兀。再一次出現時就是直接在最後一次副歌搶走弦樂的風采
,也直接疊上一層情感。
當然結尾的婚禮進行曲也是個小彩蛋。
勵志歌曲「成長之重量」,我個人是覺得那個「之」有點拗口,但聽久還算能習慣。
重頭貫穿至尾的琴聲是讓這首歌最正向的關鍵,有點水晶的音色很凸顯,即使背後的
樂器默默地持續變換、保持豐沛,它依舊有穩穩踏出一步一步,走在最前方的感覺。
雖然說小細節有將正面的味道有帶出來,也帶有足夠的編排,但大方向似乎有些平面
,再加上這也非簡單取向的歌曲,感覺沒必要弄到五分半,變成專輯第二長的曲目,
很喜歡「張家明和婉君」這首詞,李榮浩整首詞沒提到「愛」、「幸福」等等相關的
字彙,卻用了很日常的「水喝一半 / 要我幫你喝完」、「昨晚做的夢裡有我」之類的平
凡樸實來建構出一對浪漫的情侶。
編曲也是,藏在最後面的吉他與鼓讓這首歌有點古早味的愉悅感,顯得這份情感很清
純,點綴的琴音和電吉他又不會讓人感到跟不上時代,平衡在一個剛剛好的位置。
進Bridge的時候一個清脆的留白,像是在介紹電吉他準備入場,一個Solo之後就參與
到最後的副歌,使其又鋪上一層淺淺色調。最後僅留下人聲和音作為結尾後,一個按下錄
音鍵的聲音為下一首歌做準備。
至於「貝貝」你還沒看完這句話這首「歌」應該就已經唱完了。
算有誠意的是他確實在這兩個字玩了一點東西,比起噱頭更像是「張家明和婉君」的
延伸,就像有些歌會刻意做一個intro,它只是反過來而已。希望下次這會是第十一首歌
。
其實我認為這張專輯更適合命名為同名專輯,整張專輯雖然添加了不少新的元素,但
整體感覺卻是非常地貼近生活,沒有過於浮誇的詞曲,在仔細挖掘之中,卻可以發現到很
多低調的細節,而這確實也是滿李榮浩的。
對比上一張像是各類試探性的單曲合輯,這張更為一致性。我覺得最主要的點在於李
榮浩本身在這張專輯的詞曲貼合應該是做最好的一次,我個人滿喜歡李榮浩的詞,雖然稱
不上華麗,但用詞遣字總會帶些不煽情的真實感,宛若就是生活周遭正在發生的,是有了
點體悟但又不會老陳地帶了隔閡。
更何況這張專輯在詞作上更為寫實了,再搭上他的曲式就形成了很獨有的風味。更不
用說出色的編曲都有切到題,電子音效在幾首歌中的應用,也讓他的個性裹上了新的色彩
。(當然一手包辦的編曲也不算意外了。)
雖然說第一、二張的李榮浩真的太經典,但這張《耳朵》也是製作得很精緻了,至少
這張有當初他吸引我的那種樣子出現,算是很貼近個人特質的佳作,也可以說是前兩張的
嘗試在這張終究開花結果。
若只想接觸單曲,我推薦:「樂團」、「我知道是你」、「貧窮或富有」、「耳朵」
、「年少有為」、「王牌冤家」。雖然對李榮浩期望會更多,但我個人私心覺得這張還是
有聽整張的價值的。
以上皆為個人觀感,若有冒犯請見諒。
「樂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mxfds_tHEE
--
不專業、不客觀、只聽華語
*聽聽就好 http://justlisten.pixnet.net/blo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50.117.243.24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opmusic/M.1549191768.A.291.html
推
02/03 21:47,
6年前
, 1F
02/03 21:47, 1F
推
02/03 23:09,
6年前
, 2F
02/03 23:09, 2F
推
02/04 02:34,
6年前
, 3F
02/04 02:34, 3F
你這樣說我直覺是想到"為什麼全世界的麵我都吃一遍"R
推
02/04 13:36,
6年前
, 4F
02/04 13:36, 4F
※ 編輯: SyunYin (150.117.243.240), 02/04/2019 13:47:22
popmusic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