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新聞] 【演唱會經濟1】為何總搶不到門票?揭200億

看板popmusic (流行音樂板)作者 (逍遙山水憶秋年)時間10小時前 (2025/08/29 14:08), 10小時前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KoreaStar 看板 #1eiKFGUm ] 作者: zkow (逍遙山水憶秋年) 看板: KoreaStar 標題: [新聞] 【演唱會經濟1】為何總搶不到門票?揭200 時間: Fri Aug 29 14:08:14 2025 【演唱會經濟1】為何總搶不到門票?揭200億市場大餅層層剝皮秘辛 上報 何醒邦 2025年08月29日 12:30:00 演唱會經濟正夯,但因僧多粥少、一票難求,靠賺取中間價差的「黃牛票」始終難遏止, 且疫情解封之後,演唱會一年比一年多,業界估計整體門票規模已超過200億元,由於市 場大餅太驚人,除了原本的黃牛之外,很多「贊助廠商」也來分一杯羹,層層分食後,一 般民眾更難在公開市場搶到門票。 演唱會熱潮掀搶票慌  贊助商層層包票成主因之一 2025年台灣演唱會市場火熱登場,從五月天25週年巡迴演唱會,韓流天王G-Dragon(GD) 小巨蛋舉辦個唱,韓國女子天團BLACKPINK再訪高雄世運,及TWICE首度來台,韓流天團、 華語與歐美巨星的國際級演唱會皆輪番上陣。 不過,即便有錢,為何民眾總是搶不到票?一名熟悉演唱會市場的業界人士匿名爆料指出 ,一是票源遭壟斷,能在公開市場販售的票其實不多,二是票價任職業黃牛、網路不實賣 家隨意喊價,一張門票轉手動輒翻漲5倍、10倍以上,「演唱會門票比股票好賺」之下, 使得產業結構也已漸形穩固。 「主辦單位與贊助廠商就像是共生結構。」知情人士透露,以去年底華語天王天后在大巨 蛋舉辦的演唱會為例,1場約有4萬張門票,4場就有約16萬張票,但在公開市場有多少張 可販售?恐怕還不到2成;為何如此?實因層層分食的結果,這也是業界私下的操作手法 。 他觀察,假設1張票多加1千元,16萬張票就多1.6億元,多2千元就多3.2億元,依此類推 ;所以演唱會總是會出現眾多「贊助廠商」,有些廠商會願意多付一些錢,以便包下部分 票源,然後再加價賣給下游,或另作行銷用途,形成層層剝皮的狀況,這都是疫情解封以 來,頗為常見的情形。 「像是冠名的贊助廠商,假設冠名贊助的成本是5000萬元,甚至都還可以連本帶利賺回來 ,」他說,比照鄰近的中國大陸,作法還比台灣公開透明,明定演唱會的諸多贊助廠商, 最高只能取得18%的票源。 台灣演唱會亂象曝光 封盤、加價、飢餓行銷樣樣來 「不過也要夠紅的藝人,主辦單位才敢這樣操作,」業界人士說,例如GD今年7月在台北 小巨蛋舉行演唱會,票價在800元至8980元間,有聽過最高成交價在5、6萬元;而像是年 底的蔡依林、TWICE,與GD下半年再訪台開唱,這些「一定賣得掉」的演唱會,想必也是 依照上述操作模式--幾分鐘就秒殺,然後買不到票的民眾,得要在二手市場加價購票。 韓流天王GD權志龍日前在台北開唱掀炫風,黃牛集團還坐地喊價,單張原價8980元的VVIP 門票,竟開價至少5萬元販售。(擷取GD IG) 而現今演唱會賣門票也有些特別手法。「一般演唱會都是早點賣光早點收錢,如果拖越久 才開賣,表示各個單位都想要賺更多,」知情人士點出,就像前幾年高雄楠梓橋頭的預售 屋,因為台積電突然說要在附近設廠,所以建商索性先「封盤」不賣,等房價漲一波後再 拿出來賣,道理一樣。 還有些主辦單位怕面子掛不住,乾脆主打「飢餓行銷」,一開始會先讓門票秒殺,但等過 一段時間,就用「清票」的名義又拿出來賣,這也像是建商的保留戶餘屋出清。 「只能說票券市場實在太大了,光演唱會的門票收入,1年就有200億元商機,藝文活動、 球賽、展覽則各約50億元。」業界人士無奈地說,很多糾紛與亂象就這樣一場一場地過去 了,還漸漸成為常態,警方即使想辦,但黃牛實在太會鑽漏洞。 黃牛票問題在台灣引發熱議,文化部雖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以加重處罰,仍未能 有效解決。(擷取台灣讚警臉書) 贊助商、業務禮、旅館黃牛… 演唱會背後的利益生態鏈曝光 「沒那麼悲觀啦!」專門偵辦演唱會黃牛票案件的刑事局偵九大隊「打牛小組」說,「只 要不是太夯的、暌違已久的藝人,應都有超過5成的票源,可在公開市場購得,端看歌手 火紅的程度,有些常在辦演唱會的,票價早已喊不上去,無利可圖之下,黃牛也懶得來。 」 不過打牛小組也坦言,演唱會的製作成本這麼高,當然都會找廠商贊助,「那你說這些廠 商為何要贊助,當然也是為了能拿到一些票啊!」但取得這些票,也不見得是為了轉售牟 利。 例如,車商贊助張學友演唱會,當然也能拿到一些門票,車商若分給旗下業務員,買車送 票下,車子就賣得特別好。 或者,演唱會門票也可當成一種社會人脈的展現與表徵,在奇貨可居下,就算有錢也買不 到,贊助廠商做做順水人情,當成禮物送給重要客戶。 「至於大型黃牛怎麼去跟這些贊助廠商拿到票,這也是黃牛的手腕啊,」市場人士說,「 你去五分埔批1件衣服的成本是100元,然後賣200元,這叫黃牛?還是做生意?」 雖然文化部已展開整治行動,但臉書上的票券交易社團仍持續運作,黃牛現象難以完全遏 止。(擷取台灣讚警臉書) 且警方只管「以虛偽資料或其他不正方式,利用電腦或其他相關設備購買藝文表演票券, 取得訂票或取票憑證者,這才有刑責,」黃牛轉售賺價差,若被人檢舉,也是由文化部處 行政罰鍰。 「只能說,只要是有利可圖,什麼生意都有人做,像是高雄的演唱會場館,附近飯店都一 房難求,後來竟也出現手握一堆空房的『旅館黃牛』,算是衍生的新商機。」打牛小組說 ,供需法則下,只要需求遠遠大於供給,黃牛就不會消失。(責任編輯:王晨芝)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1&SerialNo=238483 【演唱會經濟2】票價炒高10倍太誘人 黃牛與警方鬥智連身分證都可仿 票券市場商機龐大,業界初估光是演唱會的門票,1年就有200億大餅,但在票源稀缺下, 黃牛票即便被炒到5倍、10倍價以上,許多人仍趨之若鶩,即便面臨查緝,黃牛也不斷進 化創新,跟警方鬥智。 黃牛新招曝光 竟偽造身分證助粉絲闖關實名制 韓流天王G-Dragon(GD)日前來台舉辦演唱會,門票旋即秒殺,黃牛趁勢翻倍炒價,不僅 800元的票賣到8000元,VVIP票更被炒至5、6萬元,不時傳出的消費糾紛與種種亂象,不 禁讓人質疑,政府力推的「實名制」,是否已破功。 警方曾於7月中旬逮獲一黃牛集團,並查扣大量贓證物,初估不法獲利逾2千萬元。警方指 出,該黃牛集團堪稱「專業級」,不僅透過管道高價購入GD、BLACKPINK等多場演唱會的 門票序號,還會在網路社團或LINE群組散布販售訊息,並對外宣稱「保證通過實名制認證 」,以吸引粉絲。 更誇張的是,該集團要求買家提供身分證影本、照片等個資,再「客製化」製作偽造身分 證,替粉絲通過入場驗證。 警方強調,《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自2023年6月施行,將藝文表演票券轉售圖利,最高 可處票面價50倍罰鍰;另使用偽造證件進場,已觸犯《戶籍法》,最重可判5年徒刑。但 警方說,法規主要重點還是在「打牛(黃牛)不打粉(粉絲)」。 實名制真能防黃牛?「GD之亂」揭開灰色操作鏈 票券轉讓平台「go票亮」董事長林敬祥說,「GD之亂」真相曝光後,終於把黃牛集團的手 法浮上檯面,雖然政府積極推動與鼓勵「實名制」,但黃牛集團早就研擬出一套作戰計劃 ,因為台灣現在各家售票系統還一直使用「實體票券+人工驗票」,所以他們第一個步驟 就是請買家提供照片,然後偽造證件混充入場。 而一場演唱會活動的售票與人力公司分屬不同系統,通常主辦單位會請人力公司招聘臨時 計時人員,以進行現場驗票入場工作,若當主辦單位有更嚴格的入場驗證機制時,因演唱 會的閘門頗多,黃牛就會想辦法買通1至2個閘門的驗票人員,等於闢了一條特殊入場通道 。 他指出,而且現在的實名制,民眾要提早好幾小時到場,搞得比出國還複雜,簡直擾民; 且人潮眾多,驗票的工讀生,大多也只是看看就放行,因為抓到了也沒好處。 林敬祥直言,但目前實名制的做法不會讓黃牛票消失,只是轉入地下,最怕是衍生出更多 詐騙,「就怕職業黃牛與詐騙結合!」 他舉例,近年售票業者為防堵黃牛,提出開演前5至10天才能取票的規定,但這也成為有 心人士的詐騙話術,舉例來說,某甲將在7月舉辦演唱會,4月就開始售票,開演前的3個 月時間,就是有心人士可操弄的時間,「就會有人拿付款憑證到處去騙,一票多賣、要求 買家先匯款,然後開唱後就消失不見。」 票券轉讓需求高 數位化呼聲再起 此外,因故無法使用票券的狀況也大有人在,不少演唱會開演與售票時間上有數個月的差 距,很有可能因臨時事故無法參加,而希望將票券轉手出售,所以市場上為數不少轉讓票 券的需求與合理性,也應被兼顧,意即「讓票機制」也要有所變革。「現在《文創法》規 定連加價1元轉售都觸法!」林敬祥說。 由此可見,現在的實名制其實只有做半套,只考慮搶票的公平性,卻沒有想到搶到票的消 費者,其突發狀況還有相關權益,「因為現行實名制是不能加價轉售,已逾退票期限也不 能退。」 「實體票無法追蹤、有斷點,也無法經營粉絲經濟,」林敬祥認為,「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的數位票券,是個可以解決現在大多數問題的方法,透過數位化,將門票綁定手機門號 ,變成實名制,黃牛業者便無法以人力大量搶票,也可以避免偽造票券與一票多賣,更能 減少演唱會入場時的查驗人力。 對於實名制度是否破功,警方並不以為然,「因為黃牛本來就會一直鑽漏洞」,不斷創新 進化,與主辦單位及警方鬥智,「像是這次GD演唱會太夯,黃牛還仿造可自由進出場館的 手環,最後也被主辦方與警察識破。」 至於票券是否數位化,因涉及的市場廣大,目前只有演唱會屬文化部主管範疇,若要發展 數位票券,則需由數位發展部來統籌。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1&SerialNo=238487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176.190.7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KoreaStar/M.1756447696.A.7B0.html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zkow (180.176.190.76 臺灣), 08/29/2025 14:08:26 ※ 編輯: zkow (180.176.190.76 臺灣), 08/29/2025 14:10:22
文章代碼(AID): #1eiKFRTN (popmusic)
文章代碼(AID): #1eiKFRTN (pop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