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視 該深耕體育了

看板pts (公視)作者 (翼展翠崗)時間20年前 (2005/05/04 12:22),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2005.05.03 中國時報 公視 該深耕體育了 劉昌德(中正大學傳播系助理教授) 終究,我們還是錯過王建民在大聯盟的首次登板。 台灣球迷受傷了。廣為球迷喜愛的球評曾文誠先生,心裡所受 傷害應該更重。今年他從本土運動頻道轉進ESPN,首要理由 就是「如果能成為王建民美國大聯盟初登板、陳金鋒首安打的轉 播紀錄者的話,那實在是 Priceless,沒有比這種價值更吸引人, 更能讓我在兒孫面前講一輩子」。結果這個夢不到半年,就被 ESPN毀了「一半」。 在ESPN的網站上,許多球迷蜂擁而上痛批他們漠視台灣觀 眾權益。不過另有一些人指出,這只是「在商言商」:他們不可 能為了平均球賽收視率不及一 %的本地市場,付出單場高達美金 二萬元的權利金。而且,有機會介入的本土業者緯來,據報導也 可能因為高額的權利金而打退堂鼓。 然而,日本職棒明星鈴木一朗以及松井秀喜轉赴美國發展的這 幾年,觀眾不用受制於跨國媒體,而能透過本土公共電視NHK 的轉播,隨時緊盯「民族英雄」參與的比賽。因此便有記者在報 端質問「為何公視不轉播」。 但問題不在於公視是否顢頇。台灣公視一年經費九億元,日本 NHK則超過台幣一八○○億,規模差距達到兩百倍之譜。不過 即使如此,公視還不至於付不出這場台幣六十餘萬元的權利金。 因為問題不僅是金錢。平日不轉播球賽的公視,又哪裡可臨時端 出具有專業素養的轉播記者及球評、例如ESPN旗下的曾文誠? 我們的運動轉播在這裡打了個死結。「飢渴」的台灣觀眾,千 呼萬喚還是看不到王建民的大聯盟首役,凸顯了市場導向的運動 頻道,實際上是塞滿自己荷包為目標的表裡不一;另一方面,可 能帶領我們跳脫商業控制的公共電視,卻受制於經費與專業,侷 促地瑟縮在台北內湖,只能播映一些不受爭議的軟性藝文節目。 要解開這個死結,球迷無法期待市場力量下的本土或跨國運動 頻道;然而,回頭寄希望於公共電視,球迷得知道不可能「要馬 兒跑、又不給吃草」。所以,第一步就要擴大公視的規模,把這 個全民的電視從內湖與菁英藝文中解脫出來,貼近棒球這個具有 草根性的本土文化。經費預算的合理增加,及將目前的單一電視 台擴大到兩台以上的集團運作,是公視結構上應該要有的改善。 經費與規模擴增之後,公視集團需要更進一步透過常態性的運 動報導轉播,培養像曾文誠這樣的運動專業人才。這並非說公視 要撒銀子競逐中華職棒、美國大聯盟、或NBA的轉播權;而是 透過政策干預,讓各項重要的體育賽事,都能夠透過公視轉播。 以英國與澳洲為例,包括奧運、世界盃、職業足球英超冠軍賽等 重要競賽,規定不能由商營有線與衛星頻道「壟斷」轉播,而須 有不向觀眾收費的無線台共同加入轉播陣營。因此透過這樣的設 計,公視平日可報導與轉播商營頻道鮮少注意的本土中小型體育 競賽、例如目前正在進行的大專運動會,在媒體中達到「全民運 動」的理想;另外,在中華職棒與超籃舉辦冠軍賽時,或者奧運、 世界盃,乃至國人普遍關心的特定國外球賽,都可以較低的金額, 向全體國人轉播精彩的賽事。 無法在台灣即時欣賞王建民大聯盟首役的風采,是眾多國內球 迷的遺憾、本土球評的遺憾、恐怕更是優秀運動員的心中遺憾。 必須立即從改革公共電視來下手彌補;否則,全民徹夜瘋狂守候 球賽轉播、共同為台灣運動員加油的集體甜美記憶,真的只能在 歷史中追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0.136.236
文章代碼(AID): #12U4t-Ma (pts)
文章代碼(AID): #12U4t-Ma (p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