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論無線電視數位平台

看板pts (公視)作者 (研究所入學恐懼症)時間20年前 (2005/09/01 12:06),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論無線電視數位平台 (轉載自今日自由時報民意論壇) ■翁秀琪 (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 行政院日前提出以九十二億經費,擘建無線第二單頻網,並配合數位化進程,推動 HDTV(高畫質電視)、DVB-H(行動電視手機接收)平台,增設四個數位頻道,並成 立數位片庫。此一計畫引發朝野政黨及輿論熱烈討論。究竟,此一計畫內容是否符 合整體媒體發展及民眾視聽權益需求,值得探討。 台灣有線電視普及率高,垂直水平壟斷嚴重,所謂的「市場機制」失靈,近日建立 「退場機制」(衛星換照事件),雖然產生部分作用,但畢竟不是全面性的結構改 造。 全面性的結構改造,至少必須包括有線、無線、衛星等三大平台的擘建。特別是無 線平台,更是國家文化主體性的展現,因為衛星頻道多有境外頻道,國內有線頻道 中有外資(甚至有人懷疑有中資)者更不乏其數。因此,如何藉著數位化與公共化 併同發展的機會,一舉調整台灣媒體的生態體質,並強化國家文化主體性,是刻不 容緩之事。 這次九十二億的計畫案中,擘建無線第二單頻網是屬國家無線電視數位化硬體基礎 建設,未來第一單頻網與第二單頻網擘建完成後,將可整合多出的無線頻譜,讓體 質健全的全新廣電或視訊業者申請使用,使數位無線平台上可以有足夠多元的優質 視聽、視訊選擇,一方面平衡目前有線系統獨大的結構扭曲現象,另方面提供閱聽 大眾在價格、節目品質及內容上真正多元的選擇。 為何無線電視的數位化必須與公共化結合在一起方有意義?在我國的有線電視平台 上全屬商業媒體,唯一例外的是法律規定「必載」而定頻於第13頻道的公視。因此 ,今天以擘建公共廣電集團的作法,在無線電視數位平台上提供優質的廣電服務與 文化,正是要提供民眾在價格和內容上的另一種選擇。 必須強調的是,未來在無線電視的數位平台上,除了有體質較目前健全、服務範圍 較目前擴大的公廣集團外,民眾也可以看到優質的商業電視頻道。 至於修訂中的「公共廣播電視法」,未來公廣集團的經費來源應朝多元方向規劃, 包括:收視費、一定比例廣告費、電波費、募款等,如此,公共廣電服務就不會變 成「錢坑」。 畢竟,民眾現在每個月也必須繳付費用給有線系統業者,才能接收到包括無線電視 的影音服務。未來無線平台擘建完成,如果能以更便宜的價格,例如每戶每月一百 元,提供三十個優質而多元的高畫質影音、視訊服務,才是增加民眾選擇權、造福 民眾視聽權益的作法。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67.37.84
文章代碼(AID): #135dukd2 (pts)
文章代碼(AID): #135dukd2 (p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