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你希望,你的孩子長大之後,成為什麼樣的人?

看板pts (公視)作者 (太陽雨)時間19年前 (2006/07/22 12:39), 編輯推噓9(902)
留言11則, 9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你希望,你的孩子長大之後,成為什麼樣的人? 我想,我希望他是個明白是非、黑白能辨、平凡、卻又不平庸的一個人。 公視台慶大戲『危險心靈』昨天播到了第20集,30集裡的第20集,從一剛開始的看似平 靜,卻不時有蠢蠢欲動的情緒蔓延的氛圍,一個一個事件慢慢揭露,向大風暴的核心點 靠近,協調會結束,看似高潮卻很壓抑,第20集,小傑返校上課,一切結束跟重新開始 ,劇中小小起伏的情緒卻似乎處處醞釀著更大的風暴。 從頭到尾,我都無法贊同詹老師,即使他嚴格要求功課是為了同學的分數,即使他會買 參考書給小吃攤老闆的小孩,我就是無法有任何一丁點對這個人的認同。因為,他有太 多讓人無法認同的偏差人格。我不認同一個把學生尊嚴踩在腳底,然後說這樣只是要求 嚴格的老師會是一個好老師;我也無法接受,拒絕承認自己錯誤還散發黑函攻擊自己學 生的大人,在校園裡為人師表;我更無法置信,一個老師可以運用自己的權威跟影響力 ,讓學生排擠某個同學,這樣的人,不配稱為「老師」。 是的,小傑上課看漫畫不對,功課退步也許也不應該,老師請家長出面沒有跟爸媽說實 情不對,出入搖頭PUB不對,吃下搖頭丸也不對,被老師激怒就推撞老師也不對,對,他 犯下了一堆錯誤。可是,他幾歲?15歲。不教而殺,謂之虐!況且詹老師一再以言語刺 激小傑,前陣子世界盃足球賽不是才剛發生過嗎?席丹因為馬特拉齊一再的言語挑釁憤 而以頭槌攻擊導致紅牌離場,一個15歲的孩子,哪裡懂得什麼叫做情緒控制?!最後倒 好,詹老師把一切推給共犯結構-家長、教育環境、社會、教改……,然後繼續讓一個 孩子承受隨之而來的風暴。 在看了這部戲之後,我開始一點也不納悶,為什麼我們的社會老是有一堆動不動就咆嘯 別人的人,從上到下,從總統先生各部會首長國會議員到街上的販夫走卒,我們大概遇 到太多「詹老師」,老師不會有錯,所以不用認錯→大人不會有錯,所以沒有認錯這回 事,任何事情大聲質問,才能顯示自己的「權威」與先發制人,從來沒有人教過,什麼 叫做「尊重別人」!老師不停的辱罵打壓只是「為了你好」,於是我們長大以後,倒是 不停的對我們的孩子「為了你好」。 更諷刺的是,在升學的路上,我們用單一價值觀衡量,給予單一選擇,出了社會,這個 世界的要求卻是多元的,然後,我們開始一邊責怪教育,另一邊卻依然用同樣的標準要 求下一代。「我們以前也是這樣」、「我們可以你們為什麼不可以」……,然後完全忘 記了當時的我們是如何痛苦掙扎,逃也逃不了。 前陣子,禁止體罰是否立法喧騰一時。那時候,我最擔心的是,處罰身體可以禁止,那 言語暴力呢?劇中詹老師考卷用丟的,不斷用言語刺激學生,滿心以為這樣可以「激勵 」同學的種種舉動,如果同學個性溫和,也許默默吞了下去,成為一輩子心底的陰影, 如果同學脾氣本身比較暴躁難耐,是否從此轉性以此對待他人?這種完全不把孩子當人 看的教育方式,很難要求孩子長大之後就會「突然」了解明白而去尊重他人,而我們的 社會最缺乏的,不正是如何尊重別人的教育? 再講下去,好像就會扯更遠了,其實,我只是在想,我希望我的孩子,長大之後成為什 麼樣的人,雖然這個世界對與錯跟黑與白不見得是在相對的兩端,但我仍希望,他在混 沌之中能夠知道什麼該做,而什麼是永遠不該做的,可以很平凡,切忌平庸! -- 有點亂的感想文,只是一些想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2.249.92

07/22 13:31, , 1F
好文,推薦這篇文章
07/22 13:31, 1F

07/22 14:27, , 2F
寫的真的很不錯~~
07/22 14:27, 2F

07/22 15:11, , 3F
推....
07/22 15:11, 3F

07/22 16:10, , 4F
推推!
07/22 16:10, 4F

07/22 19:15, , 5F
你不錯(台語)
07/22 19:15, 5F

07/22 22:17, , 6F
身處光明面,眼觀黑暗面
07/22 22:17, 6F

07/23 18:17, , 7F
我覺得 離第一次基測剩一個月 學校裡的一切都不再那
07/23 18:17, 7F

07/23 18:18, , 8F
麼重要 以前我國三的時候有人從基測前一個月開始就不來
07/23 18:18, 8F

07/23 18:18, , 9F
學校了 真的受了什麼委屈也不需要為了別人犧牲自己
07/23 18:18, 9F

07/23 19:28, , 10F
push
07/23 19:28, 10F

07/27 10:32, , 11F
推推推!!!
07/27 10:32, 11F
文章代碼(AID): #14mQll4N (pts)
文章代碼(AID): #14mQll4N (p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