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公共電視台的「出外人生」

看板pts (公視)作者 (N/A)時間18年前 (2007/07/07 23:59), 編輯推噓3(303)
留言6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今天(7/7)下午偶然瞥見這齣「出外人生」,連看了兩集,真是好看。公視的戲劇 總能令人耳目一新,道具服裝甚至語言的考究也很到位。不過,有一些瑕疵還是得龜 毛地挑剔一下。   這是一齣以台灣六零年代「下港」為背景的鄉土劇。為了力求真實,公視拍攝的 連續劇很是考究。道具和故事的考據一般說來比較好解決,語言的精準是比較難的, 這裡姑且說一下心得。   我自己是從「後山日先照」開始,注意到公視戲劇在語言表現的精準度。劇中的 日語、閩南語、客語、華語等,充分那個時代多元語言的場景。而這齣「出外人生」 自也不遑多讓,在我看到的短短兩集--廿九、三十--中,也是華閩客雜陳,其中 個人比較熟悉閩南語看來,那語言的洗鍊真是令人大呼過癮--真不知今日哪裡還聽 得到這麼「端的」(道地)的閩南語。一嘆。   然而,相對來說,其他語言可能就不那麼考究了。客語因為完全不會,也就無從 比較。但是華語,或外省人的口語,確定是表現得遜色。國府來台時,帶來的外省人 有三大來源:四川、江浙、上海。所以當年的外省人主要是講四川話(西南華語)、 南京話(下江華語),以及上海話(吳語)。總之,今日台灣流行的標準「國語」, 在當年還是較少見的。無論腔調、語彙、文法,公視的一系列作品都沒有處理到這個 細節,著實可惜。或許這方面的處理成本更高,人才更欠缺吧。   再找個碴。當醫生描述精神病癥時,本來是用閩南語的,但是提到「歇斯底里」 和「精神分裂」時竟然用華語詞。閩南語的醫學術語或有欠缺,但是日本時代的醫生 遇到專有名詞會怎麼說呢?我想,一定是用日語吧,然後再口語地解釋一下這個名詞 ,對吧。即使六零年代已經脫離日本統治二十多年,醫生習慣的不是日語也應該是英 語的術語,怎麼會是華語呢? 其他還有一些有趣的「碴」在PTT站也有討論,不待多言。 P.S. 所謂的「華語」,即一般所謂的「官話」,英語是(Chinese) Mandarin。 -- http://blog.yam.com/williams_t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4.85.41

07/08 12:24, , 1F
「下港」為背景?不是在台北打拼的故事嗎?
07/08 12:24, 1F

07/08 12:33, , 2F
覺得你可以將此篇言論貼到出外人生的官網
07/08 12:33, 2F

07/08 12:33, , 3F
我是那齣戲的工作人員,導演在台語真的很要求..> <
07/08 12:33, 3F

07/09 19:29, , 4F
推台語真的很講究~每個演員從哪裡來就講哪裡腔的!
07/09 19:29, 4F

07/10 14:56, , 5F
我也有看..很好看...XD
07/10 14:56, 5F

03/03 23:17, , 6F
不是在台北嗎
03/03 23:17, 6F
文章代碼(AID): #16ZxXAY2 (pts)
文章代碼(AID): #16ZxXAY2 (p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