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 我們在(中略)爆炸2 與家庭悲劇描寫 有感

看板pts (公視)作者 (共軛: 似雙非雙的雙運)時間7年前 (2017/08/30 12:31),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要先說明,這部本人只看過兩集。而且爆炸元祖我並沒有看過。然而有種不吐不快的感 覺。如果我不是用製作者的意圖去看這個片,也請見諒。 開宗明義地說,像先前〈燦爛時光〉採取很家庭式的敘說,好像比較能引起國人的興趣。 反之,爆炸2就不採去大河劇的敘述模式,不給台灣人有任何熟悉感...甚至是排斥。 反而,我就是讚賞不以家庭本位的敘述模式。這就是本劇的優點。 年輕人與老人真正的衝突,並非「世代利益」而是認知圖像: 老人認為一切都是家庭, 年輕人能認知到家庭與職場之上還有共同體。 這點在輝哥之死也反映到了,何父也是因為顧家庭而向仇人屈服至今。 世代其實並無法溝通。因為雞同鴨講。既然家庭以上,社會不存在(柴契爾創造的名言) ,那就只能講本土不必理會外國發生了什麼,更不能認為有蝴蝶效應的存在。 在真相快速流失的年代,他們更加加速真相的流失。也就是說: 在非政府迫害的部分予以無視、要徹底的去歷史脈絡。要用消費題材的態度去所謂的「面 對」歷史。 這表現在宋茜的室友罵她「妳寫那些文章得罪了台灣人!自己人也不會替你說話的。」 看看世大運,也出現了一樣的輿論結構。 歷史系的基礎訓練似乎是,在關注政府行為之外,去關注民眾的互動與能動性。 呼應了《革命將至》這本小冊子說的,「不要信任任何圈子」。隱形委員會在一個小段落 提醒:看到社會就自動替換成「大家庭」。 所以人們不覺得有錢人不在社會=大家庭裡,所以連提也不該提。 反之,政府在社會=大家庭裡,所以應該去課責、去監督。還在做人民監督政府、政府監 督企業、企業監督人民的剪刀石頭布遊戲之「夢想」。 隱形委員會在一個小段落也提到「家庭以上無社會」的人,台灣更可以擴充成「家庭與 職場以上無社會」。網友網友,現在媒體之道德來源,動不動就抬出三觀-----究其三觀 的內容,不出於維護既有現狀的tautology..絕對不會錯。或者說不可以是錯。 你如果稍有接觸社會相關的理論,不難認出這種「社會」即是國族,是想像的共同體。 進而,如果你讀過《我們未曾現代過》,你也不難了解這是裂解自然與社會二元的「現代 性憲章」。 島民由是罵政府而不願無政府,以及不耐煩於了解1%、0.1%的事情....因為他們不在大 家庭之內。有些人很強調社會主義=基督教,也非在家庭的大前提之下不可。 億煋能代表1%們嗎?之前我就懷疑了:只強調吃苦耐勞的台商有資格稱為1%嗎....如果有 爆炸3,或許能從這點去探討。 描寫小情小愛其實並沒有錯。因為能成其大的想像根本就有問題。在戀愛變成選秀:也 是在論實力、講態度的大環境之下造成的。 就連貓狗問題都疑似與這種思考模式有關,我國民經常說「敢餵貓狗,不會全部帶回家去 飼啊?」 這種對於家的強調,彷彿是說:大自然之中不應該有野生動物,似的。 有趣的是抬出反父權的人,沒有不把整個社會當作巨型社會的! 人們在面對與工作有關的抗爭,總是覺得不知為何而反,陷入自我否定。人們只是互相 要求、互相勉勵要無脈絡的認同工作為快樂的, 完全不知道,要怎麼促成人們去快樂。 本劇因此美中不足的,不應該只有一家子的悲劇,因為在國人的認知模式裡就真的會是「 他家的事」。 一個小妹妹的癌症,鬼島民肯定還是會說那是他個人的事情.......如果要變成「社會的 事」就只有演出許多家庭的悲劇,這樣才行。 不然就只會凸顯出何士戎很"中二"....台灣人討厭大喊大叫的人。 在無感的社會理想表現出覺醒的劇情,這實在很弔詭。台灣有太多的個人面對、負責任論 述。幸虧台灣人還不至於聯輝哥是被自殺的也看不出來,這方面劇組成功了。 最終話不知道看不看得到,黃茜是否會復歸呢? -- N某圖文網頁部落格... http://mypaper.pchome.com.tw/virgin_spica 以MAHORABA TUNAK為首的改編圖文, 以Akaa'sa Chromatic為首的創作, .......不定期發文中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30.189.7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ts/M.1504067519.A.FED.html
文章代碼(AID): #1PfZ-__j (pts)
文章代碼(AID): #1PfZ-__j (p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