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公視靠標案才能生存 董事:恐難掌握與政府距離

看板pts (公視)作者 (外面的世界)時間4年前 (2020/07/22 14:15),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公媒生波2】公視靠標案才能生存 董事:恐難掌握與政府距離 https://udn.com/news/story/120986/4719115 記者何定照 公視應文化部之邀籌畫國際影音平台,卻惹爭議。學者表示,公視近年營運費都須20至25 億元左右,政府編列預算一年卻僅9億元,導致得不斷承接標案、申請補助才能營運,必 須去除預算上限、擴大規模,才能避免類似爭議BBC靠執照費運作 成英國最會罵政府的媒體 外界疑問公視既是拿政府預算,會否受政府牽制。世新傳播管理系助理教授羅慧雯說,一 般談公共電視是從財源和治理機制定義,有些是採向民眾直接收費,像英國BBC是國家向 全民收執照費,不交還有罰則;日本NHK則是有收視費,不過民眾若覺得NHK不好,可以不 繳,也有些國家是隨水電徵收。從結果看,BBC是全英國最會罵政府的媒體,充分顯示公 媒獨立性。 公視靠政府撥款 1年9億根本不夠 至於另種財源,是靠政府撥款或捐助,例如澳洲ABC電視台,台灣公視也如此。羅慧雯表 示,雖然這種公媒是拿政府預算,但和政府電視不同,必須要設立足以代表公民社會的董 事治理機制,重點就是董事須有代表性。 羅慧雯表示,公共電視法1997年通過,原版規定政府挹注給公視的經費是一年12億元且應 逐年遞減,後來因民間反映經費不足,立法院修法改為遞減至9億元後就不再減少。然而 隨年代進展,當年的9億元現在早不夠用,公視只得靠接標案等自籌,加上專案補助,可 說是長期以來等預算天花板打開前的權益之計。 國際影音平台爭議 公視董事:是程序瑕疵 此次公視受文化部之託籌畫國際影音平台,也身兼公視董事的羅慧雯說,上周董事會時, 她確實覺得這是程序瑕疵。因為過去公視規畫各案,董事會都會先知道;這次董事會太晚 知道,公視總經理曹文傑在會上又僅以一句話帶過,難免啟人疑竇,公視獨立性也似乎受 影響。 羅慧雯說,不過現在若程序補正,確認公視最後真只是拿文化部補助,性質上和公視過去 拿前瞻計畫補助等相同,就不算大問題。她也提醒文化部,要注重公視的公共價值,並盼 各界不要把國際平台用「大外宣」自我汙名,畢竟早年公視執行僑委會做的宏觀頻道時, 也並未因執行業務就淪為不公正客觀。 她觀察,公視因為製作節目都走製作人制,都很尊重新聞自主性,並未特別美化政府。近 年很受好評的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也是拿前瞻計畫補助,並未因此就刻意隱惡揚 善。 學者觀察:公視未因預算失去自主性 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簡妙如也說,公視預算規模太小,除了發揮效果捉襟見肘,還得申請 標案等自籌財源,是公視目前最大問題。雖然公視預算來自政府,但過去觀察並未因此失 去自主性,畢竟公視在制度設計上就希望用董事會來監督。這次的爭議,正因有董事會才 得以凸顯,證實董事會的價值。 不願具名的公視董事則說,公視長年以來接標案,有時難免無法掌握與政府的距離。這次 事件,再次凸顯與政府保持「一臂之遙」重要性,只有將公視預算提高,才能徹底擺脫必 須接標案的窘境。 公視董事門檻高 近年常發生難產 近年公視董事審議因須過審查委員四分之三同意門檻等制度設計,常見難產,也是公視難 題。第六屆公視董事會任期原本在2019年9月任滿,審議時提名21名董事、5名監事候選人 ,最後僅7名董事、1名監事通過,未達到法定董事人數,無法組成第7屆公視董事會,只 得由第6屆董事全數「看守」留任,龍應台擔任文化部長時公視董事難產時間更達三年多 。 羅慧雯說,目前文化部送出的公媒法草案中已拉掉門檻,僅寫董事、監事由行政院院長提 名經立法院同意後聘任,但全案還在行政院。簡妙如表示,當年是民進黨將門檻提高四分 之三,用來擋國民黨提名的董事;如今民進黨想改為三分之二,可能落人口實,目前也只 能期盼提高政治人物間的信任度,但很難說這是惡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28.156.6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ts/M.1595398533.A.C95.html
文章代碼(AID): #1V5zc5oL (pts)
文章代碼(AID): #1V5zc5oL (p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