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娃娃 (New York Dolls)的故事-(4)
相關紀錄片段顯示,紐約娃娃在西岸兩大城市及底特律的巡迴
頗為成功,但除此之外,其他地點的反應似乎便沒那麼熱烈,
特別在美國南方民風保守的城市,濃妝艷抹的紐約娃娃簡直比
洪水猛獸更恐怖。排行榜上的表現同樣令人失望,即使紐約娃
娃的同名專輯足以競逐「史上最偉大的樂團處女作」冠冕,但
在最初的熱潮過後,這張唱片最終只停留在告示牌 (Billboard)
第116名的位置。然而,大西洋另一端遠親的擁護支持卻毫不
吝嗇,著名搖滾記者Nick Kent便在「新音樂快遞 (New Musical
Express, NME)」周刊上盛讚:「這張專輯…足以與Iggy Pop的
《原始力量 (Raw Power)》匹敵,並準確定義了1970年代搖滾樂
該有的樣貌。」有了英國同胞的熱情相挺,紐約娃娃決定展開第
二次的海外巡迴,範圍從英國擴大到歐陸,時間是1973年秋季。
紐約娃娃第二次造訪英國,依然引起不少討論。最令人為之津津
樂道的,要算是在BBC知名電視節目「The Old Grey Whistle」
上的表演。當時當未組成「衝擊樂隊 (The Clash)」的Joe
Strummer及Mick Jones,都在電視前看得目瞪口呆,這對他們來
說可能是極為重要的龐克啟蒙經驗,對Stephen Morrissey這位
年輕人來說,更促成了他後來成為紐約娃娃英國歌友會主席以及
組「史密斯樂隊 (The Smiths)」的動力來源。也在這個時候,當
時與女友Vivienne Westwood在倫敦國王路 (King's Road)開設
服裝店、日後成為性手槍樂隊經紀人的Malcolm McLaren,也情不
自禁地愛上了紐約娃娃,主動跟隨他們到法國巡迴,甚至最後落
腳紐約賣衣服。
即使在倫敦及紐約小眾間擁有許多好評,但紐約娃娃獨樹一格的
表演方式,對主流搖滾樂壇來說,仍然領先時代太多,也來得太
快。正如「The Old Grey Whistle」主持人Bob Harris對他們的
戲謔評語:「贗品搖滾 (mock rock)」,紐約娃娃的觀眾似乎總
是那些自外於大眾的菁英分子或局外人。打從他們到達巴黎,便
引起媒體的騷動:海洛英的副作用,讓Thunders在機場記者會上
當眾嘔吐 (這一招後來也被性手槍的Johnny Rotten及Sid Vicious
採用)。在當地俱樂部Bataclan的爆滿演出,更可能是「龐克概念」
真正誕生的日子:滿場的男性觀眾在台下亂成一團,一開始有人
向台上吐口水,Thunders也立刻回敬,接著演變為拳腳相向,最
後Thunders舉起沉甸的麥克風架及底座,向觀眾臉上砸去。結局
便是暴動擴大,整組樂隊也落荒而逃。
紐約娃娃在1974年春天所發行的第二張專輯名稱《Too Much Too
Soon》,或許為樂隊當時的處境下了一個自嘲的註腳。雖然找來
流行樂隊「香格里拉 (Shangri-La) 」(此團也曾是紐約娃娃成軍
前的音樂靈感之一)的製作人George "Shadow" Morton操刀,但樂
隊的動能似乎不若以往。反映在音樂上,雖然專輯仍有"Babylon"
與"Chatterbox"這樣爽快淋漓的自創曲目,但整體方向似乎在向
啟發他們的音樂源頭靠攏,例如翻唱流行歌"Bad Detective"、
"Stranded in the Jungle"與藍調口琴大師Sonny Boy Williamson
的"Don't Start Me Talking",反倒少了首張專輯裡的強勁力道。
排行榜上的成績甚至比第一張還差,停在悲慘的第167名。
唱片銷售的不盡理想,讓Mercury唱片決定放棄紐約娃娃,不再
續約 (諷刺的是,Mercury決定把重心放在另一組從紐約娃娃身
上學到表演功夫的新興樂隊--Aerosmith)。在這種環境壓力下,
樂隊的創作主力搭檔Johansen與Thunders也漸漸產生嫌隙,除了
毒品問題,Nolan的強硬態度顯然也為這悶燒的鍋爐添了不少柴
火。總是做為和事佬的Sylvain說:「其實樂隊內沒有解決不了
的問題,只是大家都只想到自己。Johansen怪Thunders而
Thunders會說操你媽的你這個自大狂,Nolan則躲在Thunders背
後發號司令。」
樂隊第二次面臨風雨飄搖之際,另一個人跳了進來,只是這一次
不但沒能成功拯紐約娃娃的音樂事業,反倒加速了他們的死亡。
----
圖文影音版:http://blog.roodo.com/darthvader/archives/5766857.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99.13.103
punk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
99
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