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中時:沈春華淚盼媽媽醒來過母親節

看板Anchors (主播)作者 (蘋果阿報)時間16年前 (2009/04/10 10:13),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不用轉八卦版阿 我就可以為你解答 今天剛好感冒在家 囧 沈媽媽跟吳淑珍一樣是台南麻豆人 沈爸爸是台南下營人 http://mymedia.yam.com/m/2424549 沈媽媽叫做沈張金豆 沈爸爸叫做沈丁旺 小時候看到臺南縣名人誌還介紹她爸爸 (不過好像是因為她有個播晚間新聞的女兒而列入) 兩人結婚後生下3女5男 沈春華排名老么 沈春華的2位姊姊在小時候就出嫁了 所以沈春華小時候是跟5位哥哥玩長大的 她也會陪著哥哥去打架 小S在康熙虧沈春華太有威嚴 或許就是因為跟哥哥混大的 很MAN 沈春華則說 請妳相信我 我也是會撒嬌的 沈春華小時候與爸媽http://0rz.tw/WCkLM 沈家生下沈春華後 就全家搬到高雄市愛群國小旁 沈爸爸是一個大男人且事業成功的建商 沈媽媽是一個愛唱歌的小女人 最大的興趣就是在家邊煮飯邊唱歌 沈春華小時候最喜歡溜到廚房去看著媽媽一邊煮飯一邊唱歌 沈春華讀雄女時喜歡挑燈夜戰 沈媽媽都會唸他不要讀那麼晚 求好心切的沈春華就把自己跟檯燈塞進棉被裡面繼續讀 沈春華剛出來主持節目當沈姐姐時 沈媽媽其實還蠻高興的 因為待在高雄就可以透過電視看到台北的女兒 但是不知道一家之主要不要讓女兒出來拋頭露面 所以只能偷偷的支持女兒 沈春華後來從美國讀書回來再度回中視要當主播時 沈媽媽卻有些失落 因為她原本以為沈春華會回來任教的 因為從小到大 沈媽媽看著自己的女兒喜歡在牆壁上筆劃 就認定沈春華是當老師的料 一直希望她能當個老師 後來沈春華一邊播新聞 一邊在輔大教書 就是為了圓媽媽的夢 中視新聞多年前(我國中時)曾經舉辦新聞下鄉 每天到各縣去LIVE專訪縣長 (6點半到7點訪問縣長 7點到8點就在當地播報新聞) 那時沈媽媽就生病了 沈春華趁著到高雄時就播空回去看媽媽 一邊哭著跟媽媽說 你生病了 我不知道怎樣才好 你快點好起來好嗎 1995台灣發生導彈危機時 當時是台灣最冷的冬天 許多人想要辦移民 忙著首度總統大選轉播的沈春華也被這股新聞搞的烏煙瘴氣 打電話給媽媽問候時 順便專訪媽媽對於台海飛彈危機的看法(果然有職業病) 媽媽則跟爸爸邊悠閒的在高爾夫球場打球 邊豁達的跟沈春華說 怕什麼 沒米就煮蕃薯湯阿 你們這群年輕人難道會輸給我們這群老灰阿嗎(台語發音) 沈媽媽一直都兼負起照顧著個頭比他大的沈爸爸責任 因為大男人沈爸爸一直不肯請看護 但是沈媽媽自己的身體也沒有很好 (好像心臟有疾病) 所以沈春華對於沈媽媽的身體狀況也很擔心 某年沈春華消失在主播台上近一個月 後來他去做台灣心情專訪不知道誰時 才自己說到她因為沈爸爸過世心情很低落 那一陣子沈春華播新聞的臉色都不是很好看 沈媽媽在沈爸爸過世之後 一直都待在高雄老家 沈春華都鼓勵媽媽多出去走走 每天要去公園運動也好 沈媽媽都不肯 因為怕被人家認出來是沈春華的媽媽 所以要幫沈春華維持形象 沈春華跟媽媽說 認出來有什麼關係 可是老人家有他的堅持跟固執 讓沈春華很無奈 http://www.youtube.com/watch?gl=TW&hl=zh-TW&v=xONlyCgyZWc&fmt=18
沈春華在去年第13次拿下金鐘時 感謝沈媽媽的畫面 "沈媽媽 恭喜妳 你的女兒又拿到金鐘獎了" 以上都是從他的書裡面 或是從以前到現在的相關新聞報導 或者是沈春華在節目中自己講的 (我有印象的片段) 最近一次提到是在3/8播出的挑戰面對面 她說因為媽媽生病了 她才知道政府對於老人這一塊照護的欠缺 因此她雖然知道談到"銀髮族" 收視率就會不好 但是他還是要做這個主題 因為她認為每個人都會老 每個人都應該要知道老人相關政策 沈春華與媽媽與女兒http://0rz.tw/bpUkY 順道一提 沈春華因為一些巧合 所以一直迷信他女兒阿曼達是沈爸爸投胎轉世 (雖然這樣的迷信感覺很不像她會做的事) 不過她一直覺得女兒很貼心 不過女兒成績不是很好 也讓她很頭痛 祝沈媽媽早日康復 -- ███████ 中天綜合36頻道 周日晚間9點 沈春華Life秀 ███████ 視聽劇場 偶像, 音樂, 廣電 TV-Set 電視 Σ批踢踢電視公司  [orion] Entertain 綜藝 Σ綜藝節目專板 Lifeshow 節目 ◎中天周日9點 沈春華Life秀 Applebow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04.13.218

04/10 11:14, , 1F
推~好詳細 沈媽媽早日醒來 春華姊也可安心的打拼
04/10 11:14, 1F
※ 編輯: Applebow 來自: 59.104.13.218 (04/10 13:49)
文章代碼(AID): #19tgjY2R (Anchors)
文章代碼(AID): #19tgjY2R (Anch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