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 專題節目PK戰
哇~ 真有趣,沒想到K大和版主這麼認真,
我也來講一下不負責心得和評論吧~ XDD
1. 一步一腳印發現新台灣 95
這算是我看最久的專題節目,也是我心目中分數最高的專題節目,
一步一腳印難得的地方是會用精心設計過的畫面和OS,
來帶領你進入他們專題的主題,
但卻沒有刻意做作的不舒服感,畫面流暢度更是沒話說,
嚴肅感也不重.
不過有點可惜的是我覺得後期(也就是現在)太多跟飲食或店家有關
的專題,或許是因為大家比較能接受這類的專題主題吧?!
2. 中國進行式 93
中國進行式是由方老師製作的,當然對主題的要求很嚴格,
會在我心目中與其他兩岸類型專題節目相較,
這個節目不會只是一昧的歌頌,而是用從特派員觀察的方式,
將事實表現出來,並且以平衡報導的形式來為主題做結論,
預設立場不會過多.
當然專題的難易度有時候會因議題不同而有差別,觀眾能不能接受很難說,
不易理解的專題有時可惜了,因為觀眾沒辦法接受的話,專題就等於白做了,
或許可以更親民一些.
3. 福爾摩沙事件簿 90
早期的福爾摩沙事件簿做得非常有聲有色,符合slogon"做個有記憶的人",
漸入事件核心的編排和專題內容很有吸引力,
從事件一直到事件結束,教訓,甚至是政策面都有顧及到,很全面性,
但是後來因為一些電視台的"外在因素"讓節目有點變調,
確實可惜了節目原來的宗旨.
4. 華視新聞雜誌 87
最老牌的新聞專題節目,當然值得一看,老三台的製作方式四平八穩,
但卻也是致命傷,有時淪於教條,記者自主性和意識沒有進入專題中,
或許還可以能夠有更多更大膽的放手去做,才會有更多的突破.
5. 文茜世界周報&世界財經周報 84
兩個我想合併一起說, 世界周報兩岸類是由在台記者以取外電的方式來製作,
這樣不是不好,是有傳達到"台灣人看大陸"的角度,但即使以"合作模式"的理由
來解釋用大量對岸電視台的畫面的疑慮,但這部分有些過於偏傾,
難以說服觀眾所謂的"台灣觀點"
財經周報也是用外電的方式製作,配合大量的字卡和數據等等,
比世界周報更為深入,也可看到比較不易露出的外電訊息.
6. 台灣啟示錄 80
台灣啟示錄其實我身邊很多人看,也很多人討論,
不過我覺得其實比較像是"新聞整理"的專題,
深入度真的不夠,但是能夠看到這麼多的畫面和訪問,
也算是可以滿足某些議題的好奇心.
另外我把創意日本,兩岸相對論,抗暖化救地球,HELLO地球,
民視國際新聞,九點不一樣,開放新中國等節目都還是視為新聞和外電整理報導,
不算是真正的"新聞專題",
文化大國民,台灣亮起來等又太常夾帶專訪,也不夠純新聞專題,
所以也不列入我想討論的囉 XDD
另外消失的國界,民視異言堂,台灣真善美,熱線追蹤等節目,
我就留待下次再聊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9.12.131
※ 編輯: shiaojay 來自: 220.139.12.131 (10/27 23:32)
※ 編輯: shiaojay 來自: 220.139.12.131 (10/27 23:40)
推
10/27 23:41, , 1F
10/27 23:41, 1F
→
10/27 23:42, , 2F
10/27 23:42, 2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Anchors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