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我們丟棄了﹐李安揀起來

看板Ang_Lee作者 (漫長的等待與相遇)時間17年前 (2007/09/10 01:00), 編輯推噓5(501)
留言6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來源 可能是天涯社區 我們丟棄了﹐李安揀起來 作者﹕長平 提交日期﹕2007-9-7 12:50:00 | 訪問量﹕175 我並不認為《色,戒》是張愛玲寫得成功的小說。她一定是太想寫好了﹐所以披閱 了三十載才拿出來發表﹐遭人罵還忍不住寫文章自我辯解﹐自信心嚴重不足。和她的其 他小說相比﹐這一篇寫得十分生澀﹐不大容易看明白。看明白之後﹐才發現是一個老掉 牙的故事﹕一個女革命者以美人計誘殺漢姦﹐在關鍵時刻動了情而全盤皆輸。女人過不 了愛情關﹐這個觀念明顯地先行於小說的寫作之中。   又過了二三十年﹐這個故事變成了電影﹐正在娛樂記者的筆下興風作浪﹐全球高票 房成績指日可待。一個觀念先行的老故事﹐李安為什麼能夠讓它成功﹖   答案是﹐李安的電影從來都觀念先行﹐從來都講老故事。無論是《喜宴》、《推手 》﹐還是《臥虎藏龍》、《斷臂山》﹐故事並沒有多麼出彩﹐觀念也並不見新意。《喜 宴》那個系列﹐中心思想就差點用畫外音說出來﹐那就是中西文化的沖突與融合。《臥 虎藏龍》用武俠來表現東方文化。順帶一說﹐張藝謀的失敗在於﹐他是用東方文化來表 現武俠。《斷臂山》呢﹐其實是用西方人和同性戀來描寫東方傳統情感模式。   說到底﹐李安的電影裡並沒有什麼新的東西﹐他的可貴之處在於﹐當所有人都在急 吼吼地求新求變的時候﹐他堅持了一種舊。他的電影裡有中國舊戲的傳統﹐觀念化、程 式化、舒緩、內在、以少勝多、意韻悠長﹐等等。   我不知道李安的舊戲功底如何﹐但他一定深得其中三味﹐把它當作中國文化的精髓 來消化了。他在決定和譚盾合作之前問道﹐“你懂京劇嗎﹖”他罵過章子怡這一代女子 坐沒坐相、站沒站相。他要的東西在古代戲劇裡都有﹐不止坐相站相﹐什麼相都一絲不 苟。   我看李安的電影﹐總覺得是在看舞台劇。高度概括﹐玩味細節。別的人士也說過﹐ 《臥虎藏龍》裡哪是武打﹐分明是舞蹈。那些處理﹐表面上是現代光影﹐骨子裡卻是舊 式梨園。   文化上的確是有一種鄉音鄉情。生活在諾大中國的我﹐當這種情懷空虛時﹐並沒有 想到要去李安的電影裡填補。我以為﹐要看舞台劇那還不容易嗎﹖其實不然。前不久回 成都﹐想看一場川劇﹐錦江劇場竟然也沒有演。前幾天到北京﹐和朋友去了長安大戲院 ﹐那裡京劇倒總是在唱著。不過﹐十分遺憾﹐和以往一樣﹐我們失望而歸。   那天晚上演的是三出折子戲﹐《扈家莊》、《天女散花》和《鬧龍宮》﹐花俏而熱 鬧﹐這正是典型的對傳統戲曲“去其精華、取其糟粕”的做法。同期上演的新編歷史劇 《袁崇煥》﹐雖然有於魁智等名家賣力﹐但我們也沒敢去消受﹐因為它和幾乎所有的新 編歷史劇一樣﹐走的更是花俏而熱鬧的路子。導演的口氣跟張藝謀一樣﹐非震撼觀眾不 可。   傳統舞台上﹐也經常熱熱鬧鬧﹐但那些華麗的行頭背後﹐是涼透心底的寂寞和深邃 。三四人千軍萬馬﹐六七步萬水千山﹐那僅僅是因為演員不夠多、舞台不夠大嗎﹖寫意 畫肯定不是為了省油墨﹐而是因為簡化的形式裡蘊含了更多的內容。這麼簡單的道理﹐ 戲曲的傳人們卻不懂﹐恨不得顛倒過來﹐用千軍萬馬來演三四人﹐用萬水千山來走六七 步。   這種惡俗的商業大片思路對折子戲的影響﹐就是川劇隻剩下變臉﹐京劇隻剩下翻筋 鬥。最不能容忍的是﹐總是舍棄舊戲中舞台表現的精髓﹐而隻拿這些東西去向外國人炫 耀。有一次﹐一個朋友從遙遠的雅典發來消息﹐說是在古老的衛城劇場看京劇。多麼令 人激動的場景啊﹗在我的想象中﹐是《趙氏孤兒》那樣的凄涼壯美應和著古希臘悲劇的 遺響。事後才知道﹐演出的曲目竟然是《鬧龍宮》、《天女散花》這樣的雜耍。   好吧﹐我們只好去看台灣導演李安的電影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6.33.91

09/10 01:04, , 1F
為什麼這麼多"影評"還是會寫成斷"臂"山... 專業度大減
09/10 01:04, 1F

09/10 01:15, , 2F
這不是影評啦 只是網友的評論
09/10 01:15, 2F
※ 編輯: newline 來自: 211.76.33.91 (09/10 01:16)

09/10 02:27, , 3F
撇開錯字,寫得不賴啊!
09/10 02:27, 3F

09/10 15:49, , 4F
對於李安的推崇兩岸同感榮耀,但原作對色戒的背景或甚不解
09/10 15:49, 4F

09/10 15:52, , 5F
色戒未必是張最好的作品,絕非僅是老掉牙無深意的愛情小說
09/10 15:52, 5F

09/12 02:47, , 6F
說故事的方式很重要 新意倒未必是重要的地方
09/12 02:47, 6F
文章代碼(AID): #16v2R3L7 (Ang_Lee)
文章代碼(AID): #16v2R3L7 (Ang_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