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色,戒》by(時光之硯)
《色,戒》- 時光之硯部落格
http://blog.yam.com/YenC/article/11980486 (華美劇照圖文版)
=========================================
其實,她一直遍尋不著活下去的理由
直到終於抓住了某個有溫度的東西,一翻開來
卻發現上面寫著最不祥的字句...
中秋夜裡,到西門町去看了《色,戒》。有點意外地,在那之後的幾天裡被一股哀傷纏繞
,心底彷彿蒙上一層沙。從張愛玲寫完這篇小說到終於發表,度過了一改再改的三十個年
頭;而從李安第一次讀罷到動手改編,亦經過了數十載的醞釀。因而我一直在想,無論自
己將花多少個夜晚把思緒理成文字,仍都是草率而不夠慎重的吧。
在我朦朧的意識裡不斷重播著:王佳芝步出了珠寶店後,環視街上的景物一圈。她終於如
釋重負,又驀然無所適從。但在那身影之上卻疊合著:扮作少婦的少女輕輕倚在櫥櫃邊,
那難以言喻迷人的曲線。於是灰煙繚繞遲遲不肯散去,即使有朵紙扎的小風車用力在吹著
,仍難以吹開那凝重。藉著鏡頭說出對時代氛圍的耽溺,是李安深厚的功力;但一部電影
能夠引來觀者一連數天的陷落,這就是大師的手筆了。
將張愛玲的作品改編成電影,是毫無疑問的難題。她的文字有太明顯的視覺性,而且是微
觀的、細細凝視著場景的目光。即便是描寫一襲落地的窗簾,她都能穿透布幔而窺見主人
的心理;哪天若是把焦點投向你,只怕連胸口都要透光而被看得無所遁形了。
在此同時,她的敘事又顯得風格獨具,步履裊娜且節奏忽快忽慢、飄逸得令人措手不及。
小說家的優勢便在於,一方面她自在地運著鏡,在無色無形的空間裡調度著每一個場面;
一方面更凝結所思所見成了字字句句,身兼旁白還同時配音,絲毫沒有商量的餘地。
何其強勢,又何其完整的存在。
因而後世所有導演面對張愛玲豐厚的文本,往往只能試著當個模型師,把段落各自形諸於
膠卷,恨不能填滿同樣濃烈的煙幕。他們竭盡全力去逼近那些文字,盼能以張愛玲的代言
人自居;遇見不足之處,自認捉襟見肘難以駕馭,也只能畢恭畢敬地將原文給奉上了。
但李安的《色,戒》之所以珍稀,自上映以來獲得一致的好評,其關鍵之一在他備受稱讚
的考究與用心,之二是他真的「讀懂了」這篇小說,之三更在於他不甘心只當個模型師,
而是把自己的理解深入到文字核心,再把抽出來的底蘊包覆在文字之外。至今《色,戒》
幾乎未曾招來「他把小說拍壞了」的批評,因為它正是如此地細膩,如此地李安,更如此
地張愛玲。
從《臥虎藏龍》、《綠巨人浩克》、《斷背山》到《色,戒》,李安所選擇的題材徹底地
南轅北轍。但改編的程度儘管不同,不變的卻是同樣的細膩,同樣內在衝突的張力,及同
樣將主題完全消化、再用心斟酌而成的劇本。
《色,戒》對日據上海的景物、房間擺飾、一草一木的精雕細琢,早在許多報導中被提及
。然李安在細心照料這些枝葉的同時,更不曾忘記整體樹形的維持。《色,戒》的主題是
在情與慾之間無解的交纏、及國家對個人無奈的拉扯。李安明確地看出了這兩點,因而就
一部張愛玲的作品而言,他不但拍出了外在的華麗,更拍出了內裡的蒼涼。
在那被層層警戒包圍著的胸口裡,其實藏有他的孤獨與恐懼。但這些戒心雖然綿密,卻也
是冰冷而易碎的。當她的美色伴隨著足夠的溫暖一同襲來,終究是直直地進入了他心底。
色易守、情難防,王佳芝的「真」便是她最大的武器。自始至終,易先生都只能在他自己
構築的世界裡豢養著恐懼、輕啜著甜蜜;雖然最後活了下來,卻彷彿什麼都失去了,留下
的只有最初的孤獨。
但《色,戒》的原題,該是個祁使句吧。張愛玲的故事帶有角色互換的多重關係,而觀者
當然不難察覺:真正耽犯此戒的,其實是戲中的女主角王佳芝。
透過佔了全片百分之九十五的戲份,《色,戒》在佳芝的身上進行著愛與慾與自我的辯證
。究竟慾望是感情的催溫劑,或者慾望是感情的發源地?這是《色,戒》對王佳芝心境的
第一層探討;而「愛國」的意識型態對個人意志的左右與架空,則是在那無從逃避的時代
裡,更無從選擇的處境。
對「殺漢奸」這件事,佳芝從來就不是熱血滿腔的。她若有所思地望著上戰場的學生行列
、不置可否地陪秀金前往話劇社排演;她加入他們的計畫只是因為大家都應和了,而她渴
望父愛渴望家庭,只能把他們當作家人的投射體。
她把臉微微偏出巴士的窗外,享受著雨夜享受青春;卻因為參與這樁演出,而根本來不及
擁有青春了。她為了愛國鋌而走險,為了愛國草率獻身,直到最後的最後、終於能夠真正
地主宰他人的生死之際,她卻退縮了。但退縮本身畢竟也是個選擇,而這樣的收尾也許正
如李歐納柯恩所說:「真正深層的勇氣,是在沒辦法履行任務的時候,仍能為自己的所為
感到問心無愧。」
整部《色,戒》最耐人尋味的鏡頭之一,便是佳芝與同學們最後的對望。在鄺裕民與賴秀
金的眼裡,也許是有著三分的不解、七分的歉意。但在佳芝的臉上我看到的不是後悔,也
大概不再怪罪,而是一種百感交集的從容。一切都太早了,一切也都太遲了。少女的生命
中還來不及爬滿蝨子,但畢竟是曾經華美過一回的。
還記得大一時的國文課,有份作業寫的是陳凱歌《霸王別姬》的電影觀後感。那時候讀張
愛玲讀得正迷,那篇文章於是寫得絢爛跌宕彷彿喝醉了一般。如今讀來是個面紅耳赤不說
,還發現六年前的自己引了她的文字作結:
史記與電影,將英雄豪傑套入不同的時代當中,雕塑出不同風貌、不同層次的崎嶇命運,
唯有同樣辛酸同樣的無奈。但是,張愛玲畢竟回答了小豆子二十二年來百思不解的問題:
『虞姬為什麼要死?』
為什麼?
因為她,比較歡喜這樣的收鞘呀...
作為一部改編電影,無論在敘事與細節上,《色,戒》都有著些許的更動。最令我印象深
刻的是對「青春」的描繪:文中寫到大家為了要讓戲演下去,得先給佳芝演練「男女之事
」。張愛玲在此形容那些孩子們邊討論邊「有時候噗嗤一笑」,描寫他們的無知筆下毫不
留情。但李安選擇以三分戲謔、七分無奈的方式交代這情節,並在電影的前段、雙層巴士
上頭,賴秀金吆喝著「這是王佳芝吸過的」、眾男孩搶著要那根煙的畫面,呈現出較為可
愛的青春。
因而李安的《色,戒》既貼合了原著的方向,更添加進許多耀眼的段落。日本酒館的那曲
甚是畫龍點睛,佳芝問鄺裕民「三年前你可以的,為什麼不?」及易先生那句「沒關係,
妳和我在一起」,同樣細膩且精準得恰到好處。他在車上問她「你當真想進去那個地方?
」,既流露出當個情報頭子的陰狠,又讓人看見他對眼前這女人真沒有絲毫的懷疑。而兩
人在西餐廳的第一次約會,是全片裡我最喜愛的段落。男女間的一字一句、一道手勢一枚
眼神都是戲,處處交鋒但又不見殺機,而是多了幾分俏皮。
學生們第一次殺人的戲,帶來電影前半最大的張力。自以為是的計畫突然被腰斬,眾人的
窘迫與無法釋懷理所當然。當這一切被轉嫁到送上門的老曹身上、並由鄺裕民扎下那第一
刀,便標示著難以回頭的絕決。他當然恨,恨他的出現讓自己帶著大家步入地獄;恨他以
如此醜陋的嘴臉站在制高點,甚至前來戳破自己的幼稚;他恨自己的傻,更幾乎要恨眼前
這個男人奪走心上人的童真了...
殺人的難以痛快與拖泥帶水,是對先前那句「殺一個漢奸多麼容易」明顯的反諷。若是打
算煽動高潮的導演,大概會在這時候讓最委屈的王佳芝衝過去補上最後一刀(說不定還特
寫一下梁潤生在旁邊被嚇呆的臉孔)。但《色,戒》並沒有,因為他是李安。
相對於外顯的衝突,李安在《色,戒》裡試圖演繹的問句,無疑是幽微而更加難解的。備
受矚目的情慾表現確實撼人心弦,而那幾場戲也再明白不過地交代了他們關係的推演、主
客的易位,在渲染力十足的同時層次又鮮明。過去讀到那兩句「到男人心裡」、「到女人
心裡」的說法,我僅是形而上地把它們解讀作「男人需要的是被照顧,女人渴望的是被擁
抱」。然李安在此的詮釋,是否要悲觀地(?)認同由慾而生的感情,其實更能直接地逼
近真愛的核心?
其實我要猜,他是不抱任何立場的。而只是想呈現在那樣封閉的時代、那樣壓抑的心靈、
那樣極端的身份、及那樣隔閡的現實裡,唯有肉體的交纏才能夠傳遞彼此的愛,與溫暖吧
!
當然整部戲的成功,不能少掉演員深刻的付出。梁朝偉是毫無疑問的老手,他那無聲的壓
迫感與隱藏在陰影裡的恐懼,如此高水準演出並不令人意外。他以深沈的爆發力詮釋這個
早已失去夢想的中年男子,而其孤獨與絕望在他與佳芝的每一場對戲都難逃蹤跡。在此同
時父親的形象依然是李安的題材,是以易先生對佳芝而言既是個情人,更是個給予安全感
的父親角色。
而鄺裕民的存在一方面象徵著青年對國家那單純的、如今早已一去不復返的信仰,一方面
更代表著志氣大於眼界、不切實際的熱血。他們把敵人純粹地妖魔化,於是一切行動都是
浪漫而美麗的。只是畢竟過去了三年,受過創傷的佳芝早已成了另外一個人,沒機會長大
的鄺裕民卻還是那樣地稚氣,事到臨頭只能說出「我不會允許妳受到傷害」這充滿了大男
人幻想的語句。
在他所執導的話劇裡,鄺裕民放入了自身的經驗,把失去兄長的痛楚、為國犧牲的璀璨,
及理所當然的愛情幼苗綁在一起。他一直都以為這三者能夠互相滋長,卻不明白它們其實
是在互相殘弒的。
梁朝偉以他內斂的演技散發出足夠的戲感,王力宏則藉著相當的用力撐起角色的心緒。但
《色,戒》最精彩也大概最不可思議的,是湯唯對銀幕空氣從頭到尾的掌握。她的鄉村學
生扮相樸素而自然,但一穿上旗袍盤起頭髮,又立時變得風姿綽約,萬般風情盡現於一回
首一挑眉。
電影的最後在珠寶店裡,佳芝的一顆心終究被易先生折服。她當下告訴他「快走」,但在
喊出聲音的第二句之前,有她用盡力氣卻擠不出半個字的第一次嘗試。那一幕湯唯臉上的
神情,滿滿的是淒涼與絕望、脆弱與投降。那畫面給我的衝擊太深刻,讓我忍不住想要問
:能夠詮釋出這片情緒的年輕女演員,當今世上還有多少個?
如果說張愛玲的原著是一首時序跳接、意識流動的新詩,那麼李安的電影便是一支裝飾華
美、旋律濃厚的樂曲。而把這些章節串連而成綿長起伏的,便是湯唯這把柔媚的弦樂器。
無怪乎李安稱讚她是個「扛戲」的人,因為她是如此自然如此地投入,時而八面玲瓏時而
如坐針氈,時而從容豔麗時而純真如昔。因為有她那層次豐富的演出,也才有《色,戒》
從頭到尾的含蓄與愴然。
在小說原文裡,張愛玲曾經提到了〈一千零一夜〉。那是在很久很久以前,一個殺人無數
但其實非常孤獨的國王,與一個勇敢少女的故事。少女的聰明雖然為她保住了性命,但是
一千零一個傳說總也有說完的時候。
張愛玲曾經說過,比起悲壯,她更喜歡悲涼的意象。佳芝的生命軌跡,一直都不曾掌握在
她自己的手裡。直到故事的最後,她終於為自己作出了選擇—不是為國家、不是為朋友、
不是為情勢,而是為了自己。
雖然,她終究不是歡喜的,但也並不後悔。因為她也只能
選擇這樣的收鞘了。
--
「妳挽起金色長髮走入房間的身影,定格如一篇未竟的散文
灑落我的床邊是無聲的字句,獨缺那未曾下筆的標點」
時光之硯部落格 http://blog.yam.com/YenC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9.178.168
推
10/03 21:25, , 1F
10/03 21:25, 1F
推
10/03 21:30, , 2F
10/03 21:30, 2F
推
10/04 02:26, , 3F
10/04 02:26, 3F
推
10/04 02:38, , 4F
10/04 02:38, 4F
→
10/04 08:09, , 5F
10/04 08:09, 5F
推
10/04 09:13, , 6F
10/04 09:13, 6F
推
10/04 09:19, , 7F
10/04 09:19, 7F
→
10/04 09:19, , 8F
10/04 09:19, 8F
※ 編輯: FAITHY 來自: 140.116.106.27 (10/12 01:22)
Ang_Lee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
219
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