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理性與感性 19世紀英國的上流社會招親記
部落格文附劇照
http://blossomear.blogspot.com/2010/05/blog-post_31.html#links
(有年輕的休葛蘭...)
+++++++++++++以++++++++++++下+++++++++++++有++++++++++++雷++++++++++++++++
本片劇本雖由愛瑪湯普遜撰寫,由英國團隊製作,但人情世故與東方禮教社會畢竟還
是互通聲息,李安成功將東西方共同的禮教社會特色搬進電影,同時呈現了奔放與壓
抑的不同性格。在這一齣「招親記」當中,個性迥異的姊妹倆,姊姊Elinor冷靜自持
,Marianne天真奔放,她們之間表現出的對照與周圍的人事暗湧,和古代東方的上流
社會情況亦是不謀而合。然而我最喜歡的一點是,這部電影並沒有敵視當時社會給予
人們的束縛和限制,反而視其為自然,坦率接納,因而更能不受捆綁,拍出人情世故
裡可愛有趣的一面。
瞧瞧Dashwood一家人,為了姊妹倆的婚事一下哭一下笑。Willoughby第一次來到家裡
時,全家人自然而然的歡欣鼓舞,第二天熱鬧沸騰的模樣不巧被另外一位追求者撞見
,實在難堪。而Willoughby忽然唐突告別的那日,一家四口又是哭得如喪考妣。也許
我過分渲染了他們的情緒,不過我只想說,在那個時代嫁人是女孩子唯一的出路,一
點波動就造成情緒起伏是非常自然的事。電影用喜劇的效果給觀眾擱置了距離,反而
更使這些人物活靈活現。
其他配角們也無一不精彩。或說Jane Austin的小說本就辛辣,但也可見編劇和導演下
了多少工夫,好讓各個角色在極為有限的戲份中造成深刻的印象。看看有錢的Jennings
太太,和她周遭的交際份子們,影片以俐落的幾筆便使他們滑稽可笑,性格鮮明。然而
他們也不全是壞人,只是太無聊,所以喜歡拼湊八卦、替人媒妁罷了。看看Marianne在
倫敦失戀之時,Jennings也表達了她的關懷。
最後,我想無聊的嘀咕一句……休葛蘭那時還能演個英俊有為的小夥子,真令人懷念
啊。
--
有事看片 無事生花 http://blossomear.blogspot.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8.203.26
※ 編輯: ohwell 來自: 111.248.203.26 (06/01 10:15)
※ 編輯: ohwell 來自: 111.248.203.26 (06/01 10:15)
推
06/01 19:47, , 1F
06/01 19:47, 1F
Ang_Lee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