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題] 李安:在台做電影可以別那麼苦

看板Ang_Lee作者 (外面的世界)時間12年前 (2012/11/12 01:10),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06/112012111100042.html 2012-11-11 旺報 【記者吳靖雯/台北報導】 台灣導演李安近日為了新片《少年Pi的奇幻漂流》馬不停蹄,10日特別出席與文化部長龍 應台的對談,除了談到國片的艱困處境,身為拿下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唯一華人,李安認 為大陸應該創造自己的奧斯卡獎,建立電影美學標準,無須一味追求好萊塢標準的肯定。  陸應創自己的奧斯卡  一票大陸名導競逐奧斯卡總是鎩羽而歸,李安對此表示:「沖奧不見得是個目標, 大陸應該創造自己的奧斯卡,這是更重要的事情。唯一有潛力跟好萊塢抗衡的只有大陸市 場,希望大陸能拍一些好片子,華語片都要靠大陸的機制。」  因此李安認為兩岸合拍極度有益。台灣電影較為活潑有創意,有助於市場活絡,可 藉此和大陸市場優勢區隔;雖然產業規模雖然比不上大陸那般「重工業」,但是至少要做 到「輕中級」,不能連這個部分都沒有。而且電影這行不是只有導演一途,其實是集體創 作,每個環節都需要有人各司其職,整個產業才會健康。  台灣電影人為了夢想而奮鬥苦撐的現狀,讓李安極為不忍地說,「不光是電影的熱 情,而是長久性、持續性和健全性,希望台灣的電影工作者能在各方面找到自己興趣投入 ,也希望這個環境不要辜負他們,不要讓他們光靠熱情做事。大家像炮灰一樣……我希望 在台灣做電影能不能不要那麼苦?」  《少年Pi的奇幻漂流》80%至90%選在台灣取景、搭景拍攝,李安把好萊塢一流團隊 帶到自己故鄉,除了獲政府和同胞支持、在自家地盤上盡情發揮,也希望這次經驗可以幫 助台灣電影工業及有志者認識頂尖的大型製作如何進行,「這次嘗試只是個起頭,希望日 後有更多片子來台拍攝。」他表示台灣聲譽良好,只是國際曝光度不足,希望這部片讓全 球觀眾認識到台灣是個美好、友善之地,如果要拍海洋類題材的電影,台灣無疑是首選。  龍應台:找出台灣優勢  儘管李安不常在台灣,但他仍留意到這幾年國片新氣象,同時讚許這批青年導演比 上一代更為清新活潑,和觀眾距離更接近。但讓他憂心的是儘管台灣有熱情和韌性的電影 人不少,但電影工業薄弱,在沒有政府相挺的情況下很難強力發展;主管機關首長的頻繁 輪替、政策無法延續、產業鏈未建立、電影人單打獨鬥,缺乏有方向和策略性整合平台等 ,再多經驗都無法有效傳承、累積,遑論像南韓官民團結一心,舉全國之力打造影視產業 。  龍應台呼應李安的想法表示,電影政策想做的便是找出台灣優勢並加以投資,輔導 金究竟應該要雨露均霑或是重點扶持,做法需要再檢討。  不過她相信李安試圖讓全世界看到台灣,也為台灣電影界帶來更多啟發和刺激。 ------------------------ 李安:兩岸合作電影 可與好萊塢相抗衡 http://udn.com/NEWS/ENTERTAINMENT/ENT3/7491071.shtml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2012.11.11 名導演李安昨天表示,台灣電影有創意且活潑,但欠缺持久性與健全的產業鏈等,希望政 府強力扶植;他建議台灣可嘗試與大陸合作,因為「唯一有潛力能與好萊塢相抗衡的只有 大陸」。 文化部長龍應台說,李安是位「積極想將台灣放進世界地圖」的「台灣之子」,甚至「比 新聞局長還像新聞局長」。龍已邀請李安擔任台灣的「文化大使」拍短片引介台灣。她說 ,台灣資源有限但創意充沛,適宜發展電影的輕工業,政策要做的,是釐清哪些是我們的 優勢,並在優勢上投資。 李安為了新片「少年PI的奇幻漂流」返台宣傳,昨天與文化部長龍應台會晤,並一同接受 媒體提問。這部片子八成以上在台灣拍攝,李安說,他無法想像在其他地方拍攝,「因台 灣什麼都有,是目前拍攝海洋電影最好的地方,」如果在其他地方拍片,費用可能暴漲兩 倍以上。 這回李安把好萊塢製作團隊帶來台灣,希望這些經驗能幫助台灣的電影產業及年輕的電影 工作者,讓大家看到大規模的電影製作是如何運作、呈現的,他期望有更多電影來台灣拍 攝。 大陸媒體提問說,大陸導演尚未躋身奧斯卡得獎導演之列,李安說:「大陸應該創造自己 的奧斯卡」。他說,電影是群體工業,完整的產業鏈應涵括大、中、小型產業及精細的分 工。台灣因相對弱勢只能做輕、中工業的部分,台灣電影創意、思想比較活潑、調皮,應 和可以做重工業的大陸合作交流。 李安感慨說,台灣電影長期缺少健全的產業鏈和機制,經營得十分辛苦。台灣電影人光靠 熱情支撐理想,面對好萊塢等外國電影工作者,最豔羡的是:「他們居然還有生活!」反 觀台灣電影工作者習於單打獨鬥,流血、流淚、流汗卻一無所得,這讓他感到痛心、難過 ,他期待龍應台能好好扶植台灣電影產業。 龍應台轉述李安對韓國電影產業的觀察說,韓國能成功是因為有決心,民間協會、大小企 業可以和政府站在一起走出去,因為共同的目標一起衝刺,「這是台灣難以想像的」,這 也導致台灣電影年復一年只是散兵游勇、各自作戰。 ----------------- 李安難過台灣影人為工作捨生活 2012-11-11 中國時報 張士達/台北報導 導演李安為新片《少年PI的奇幻漂流》返台,過去都由新聞局長接待,如今換成文化部部 長龍應台與他趁著午餐便當聊天。他拿新聞局輔導金拍片起家,堅持在新片片尾感謝名單 中不打文化部,而打已不存在的新聞局,首映會上更有4任前任局長出席,讓該片成新聞 局最後代表作。他笑說:「我弟(李崗)常常說,我比很多新聞局長更像新聞局長。」  李安從寫劇本就靠新聞局獎金起家,新聞局對他來說像「老東家」,但每次回台就換1 任局長,照例又要請吃飯,討論「台灣電影何去何從」。如今改由文化局主導電影,他說 電影在文化中雖非最賺錢的,但一直是個龍頭老大,在精神力量上扮演著提綱挈領角色, 他希望文化部有具體作為照顧電影工業與市場,至於電影人,他說:「我們電影人很有韌 性,永遠都會想出辦法,沒有路都會踏出來,不用替我們擔心。」  他帶了國際劇組來台拍《少年PI》,讓世界知道台灣什麼都有,要生活、工作都是最棒 的地方。但他讓台灣劇組從中學習國際作法,殺青後找了幾百人問他們心得,沒想到聽了 很難過,因為最多人談到的竟然是:他們很羨慕這些帶著妻小來台工作的國外劇組,在拍 片之餘還能有「生活」,能與家人相聚,不像台灣劇組都只能靠熱情苦撐。  李安感慨,拍電影不該是「一將功成萬骨枯」,讓一代代電影人像砲灰一樣前仆後繼, 不應讓他們工作如此痛苦,盼這環境能不辜負他們的熱情:「有生活,也能作電影,那多 好。」但他也提醒,台灣電影人很多都想當導演創作,每個人都想單打獨鬥,但電影是集 體創作,苦工也要有人做,電影工業更是大、中、小類型電影都要有。 ※ 編輯: filmwalker 來自: 123.192.255.80 (11/12 01:20)
文章代碼(AID): #1GdzmNE7 (Ang_Lee)
文章代碼(AID): #1GdzmNE7 (Ang_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