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Life of Pi 少年Pi的奇幻漂流(含小說雷)
我終於看了!終於可以解禁電影板跟李安板了。
以下會提到電影沒有的小說雷,請斟酌~
說真的,看完心裡有點複雜。或許是因為電影將我覺得小說中
很重要的關鍵給刪掉了。另外電影在最後把話說得太白了,讓
作家下了定論,少了讓人去爭執與懷疑的空間。小說結束在獲
救的PI對船難調查員說完第二個故事後,由調查員去選擇該相
信哪個說詞,調查員地思索沒有描述出來,因作者同時也是在
問讀者:「你相信那個故事?」電影的收尾則是由作家先下了
定論,然後獲得了PI的認同,有了一個完美且溫馨的結尾。這
樣並不是不好,而是有點太武斷,少了原著那種你想怎麼解讀
都可以的空間。
其實我不太明白為什麼劇本要將第二個故事的殘酷度減少。原
著中,PI說起第二個故事時篇幅橫跨兩頁,中間沒有間斷,你
可以感受到PI在沉默了兩百多天之後,吐出這一整段話時,他
內心的磨難。電影中同樣以口述的方式演出,而非影像化,是
很明智的做法,因為文字有時比影像更為強烈。當然,在我看
原著時,我所想像的PI,是以不帶情緒,彷彿像是說著別人的
故事一般,說出這個故事。電影中的PI說到最後流了眼淚,也
就更加讓人確信所謂的真實情況為何。與劇本是有呼應的,但
,就是跟自己的想像有落差吧。
原著中,鬣狗殺了斑馬,也殺了紅毛猩猩,甚至咬斷牠的頭,
理查帕克殺了鬣狗,然後吃了鬣狗、斑馬以及紅毛猩猩。原著
中,在PI因為身體虛弱而暫時失明時,在茫茫大海中遇到另一
個失明的落難者。那名落難者也有自己的故事,PI問對方有殺
過人、吃過人嗎?對方沒有回答殺人的問題,但表示他自己先
吃了男人再吃女人。這段便是預告了第二個故事的內容。
PI說,飢餓會改變一個人。這就是那艘小船上所發生的事。本
來吃素的他,開始生吃鮮肉;本來熱愛動物的他,開始手刃生
命。這也就是為什麼原著中理查帕克吃掉三具動物屍體的描述
是很重要的。因為那對PI可以說是極大的苦痛,那已不是吃不
吃素的問題,而是那是他珍愛的母親。
(後記)
這段對原著的記憶錯誤了XD
法國廚子確實殺了PI的母親,並且推測咬下一點屍肉,
接著便如電影所述將整具屍體丟入海中。
所以原著中的另一個漂流者,確實是法國廚子的投影,
這也就解釋了他所說的先吃男的再吃女的,
以及最後是理查帕克把這個瞎眼漂流者吃掉,
也符合了PI殺了廚子,並吃掉他的情節。
PI的父母是價值觀上的兩個極端,PI的父親講求理性思考不盲
從,教導PI動物的本性,在自然界沒有浪漫,只有生死交替。
PI的母親則是虔誠的教徒,因為唯有如此他才感覺自己與娘家
有所連結。PI的父親說,信了三個宗教的神,或許才是最不信
神的。PI的母親說,科學只能滿足表象,但無法使你的內心充
實。當PI遭遇船難,奮力求生之際,他應該要相信什麼才能讓
他活下去?
信仰等同於宗教嗎?我想不是的。幼小的PI一直想要了解生命
的價值與意義,於是成了三個宗教的信徒,每個宗教都有讓他
服氣的地方,也有讓他懷疑的地方。直到理查帕克的獵食秀,
那些對於生命的浪漫幻想也隨之而去。遇難之後,PI問著神為
什麼要這樣對他?為什麼不救他?神沒有回應。理查帕克的存
在是一個平衡,平衡PI心中搖擺不定,即將喪失信念的自己。
PI用依循本能的動物形象,掩飾文明的人類一但面臨生死關頭
也能變得如同野獸一般殘酷的真實。用小小的粉飾築起大大的
希望。若第二個故事為真,最終了結所有生命的孟加拉虎,顯
示PI始終在本能與規則間拉扯,宛如PI在身為求生的猛虎,與
身為訓獸人的自己間擺盪相同,擬獸化後便能稍稍接受自己的
不擇手段,然而在滿足生存所需後,心中教人為善的信仰便讓
罪惡感油然產生。
不是每個人都有過這種極端處境下求生的經驗,已經習於至商
店取得食物的文明人,殺戮是陌生且負面的詞。雖然我們都知
道食物是怎麼來的,但重重的分工與機械的代勞,我們早已失
去了對殺戮求生的真實感受。即使身為訓獸人的PI坦承了自己
從素食者,成了血腥沾滿雙手也不皺眉的人。然而在第二個故
事中,Pi僅殺害過魚類,在伊斯蘭信仰中,他們不吃也不殺四
足類動物。這些工作都讓理查帕克代理了。為了保有心中那份
僅有的理性也好,信仰也罷,你總是要做些什麼讓自己不至於
精神崩潰。
當初看原著時就想著,那座漂浮島究竟是什麼現象或是生物的
轉化。今天看完電影覺得,應該就如劇中所說,它是一個生物
學上不存在的植物與生態。PI在瀕臨死亡的時候來到這座資源
充足的小島。上面有海草有甘藷,讓素食的他終於可以不用再
吃肉。源源不絕的狐獴,PI總算可以不再煩惱理查帕克的食物
來源,而且這些狐獴都不害怕理查帕克,就算是被吃掉都絲毫
不見恐懼與慌亂。簡直就是天堂。可是一到夜晚,理查帕克便
逃命似地躲回小船上,彷彿在警告PI這個地方的異象─死於安
樂。那是一個好舒服的夢境,無憂無慮,PI終於可以鬆一口氣
。到了夜晚,淡水池釋出酸腐蝕了海魚,也腐蝕了PI的求生意
志。應該就這樣放棄嗎?還是打起精神重回大海求生,直到獲
救那一天?
人類最大的敵人是恐懼。恐懼未知、恐懼失去,未知的國度,
未知的大海,失去的朋友,失去的家人,失去的自己。由於主
角是個17歲的少年,這不僅是生存、信仰的故事,也是一個關
於成長的故事。17歲,正是即將蛻變的年紀,擺脫稚氣,離開
父母羽翼,思慮轉變的時刻。理查帕克便是那份恐懼。兩手一
攤,放棄是最簡單的。然而PI從最初的抗拒、逃避,到面對,
並想辦法處理,接著戰勝,然後共存,與最後的放手。都顯示
了PI藉由與理查帕克的共同生活,擺脫了恐懼對他的掌握,也
找到了他長年追尋的東西,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就是相信自己
。所以,讀者與觀眾選擇相信哪個故事,所獲得的並不是證明
了神存不存在,而是你能不能從經歷中學習、成長與蛻變。儘
管生命有甜也有苦,珍惜甜的時刻,但遭逢苦痛也不要輕言放
棄,你必須相信自己可以撐過去,因為若是當這世界上都沒人
願意相信你時,你還有自己,你可以也一定要相信你自己。
由於電影劇本實在少了一些我覺得挺關鍵的點,讓我有點覺得
可惜之外。演員、攝影、特效都相當亮眼精彩。尤其是主角
Suraj Sharma,真讓人難以置信他是第一次演戲,在甲板上那
副想哭又怕被母親發現,死都不把頭轉過去,強忍淚水的表情
十分真實;遇難後的各種情緒,害怕、憤怒、狂喜、絕望等,
都牽動著觀眾的情緒,可見李安把他逼多緊啊(誤)
人工造浪實在太逼真啦!數個暴風雨的劇情真是很揪心!不過
特效中我最喜歡的一段就是,一個夜晚,理查帕克獨自望著遠
方,PI問他在看什麼,理查帕克回頭示意PI往海裡看,點點星
光好像恆河上的水燈,漸漸轉變成沉船四散的動物,一些印度
生活的意象,最後則出現母親的臉。白天忙著求生,到了夜晚
思緒便湧上心頭,對過去、對家人、對母親的想念,而保有信
仰,便是與母親的唯一連結。我想李安就是很擅長處理親子關
係的題材。
未上映前,得知片長適中,本覺得很好,現在看完總覺得有些
地方應該還可以再舖陳更久一點。漂浮島到最後獲救這中間應
該可以再多說一點。然後,我會希望電影中的作家可以少講一
些話啊!話都講完了這樣哪還有想像空間啊!X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7.147.0.144
推
12/02 03:39, , 1F
12/02 03:39, 1F
→
12/02 03:40, , 2F
12/02 03:40, 2F
→
12/02 03:41, , 3F
12/02 03:41, 3F
→
12/02 03:41, , 4F
12/02 03:41, 4F
→
12/02 10:04, , 5F
12/02 10:04, 5F
→
12/02 10:08, , 6F
12/02 10:08, 6F
→
12/02 10:09, , 7F
12/02 10:09, 7F
→
12/02 10:10, , 8F
12/02 10:10, 8F
推
12/02 12:54, , 9F
12/02 12:54, 9F
→
12/02 12:55, , 10F
12/02 12:55, 10F
→
12/02 12:55, , 11F
12/02 12:55, 11F
→
12/02 12:55, , 12F
12/02 12:55, 12F
※ 編輯: nosweating 來自: 27.147.0.144 (12/02 15:05)
→
12/02 15:06, , 13F
12/02 15:06, 13F
→
12/02 15:07, , 14F
12/02 15:07, 14F
→
12/03 17:26, , 15F
12/03 17:26, 15F
→
12/03 17:27, , 16F
12/03 17:27, 16F
→
12/04 07:21, , 17F
12/04 07:21, 17F
→
12/04 07:21, , 18F
12/04 07:21, 18F
→
12/04 20:09, , 19F
12/04 20:09, 19F
→
12/04 20:10, , 20F
12/04 20:10, 20F
→
12/04 22:15, , 21F
12/04 22:15, 21F
→
12/04 22:16, , 22F
12/04 22:16, 22F
Ang_Lee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