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動畫》有一個神奇的魔術…叫動畫

看板AnimMovie (動畫電影板)作者 (夢想起飛的季節)時間20年前 (2005/05/18 11:03),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2005/05/18 聯合報 記者項貽斐/專題報導 有一個神奇的魔術…叫動畫 它由1877年起源,演變為偶動畫、針版動畫、2D、3D電腦動畫,2005台灣國際動畫影展 網羅各國傑作,讓大小朋友都驚奇。 荷蘭動畫之幽默 荷蘭導演保羅德里森的作品具有天馬行空想像力,透過自由的線條,結合幽默的觀點與 洞察力,呈現他對人生和環境的關懷,這部動畫短片「混沌之間」,描述小胖和女孩 分別住在不同山區,但都被異象所擾的故事。 動畫之起源 動畫的出現,刺激電影的發展,還曾形成兩者在技術與商業上的相互競爭。 「經典動畫」單元裡,「動畫之起源」一片以35厘米底片,重現1877年艾米雷諾 以手繪圖畫,透過他發明的「實用鏡」所觀看到的動畫,另外還有艾米雷諾1892年的作品 「可憐皮埃洛」真人+恐龍葛蒂 到了1906年,艾米柯爾運用攝影上的停格技術,拍攝動畫短片,不重情節故事,以影像 變形轉場,開創動畫的自由創作空間。艾米柯爾1914年的「未來開始於現在」即是他結合 真人與動畫的作品。 而在同時期的美國,插畫、漫畫家溫索麥凱推出「恐龍葛蒂」,以流暢的線條和獨特的 幽默,藉由超過五千張的原畫,讓觀眾看到他現身銀幕,指揮起恐龍葛蒂,也預告 走通俗敘事路線的美國動畫即將橫掃全球。 捷克偶動畫 「大師回顧」單元中,放映捷克籍偶動畫大師吉力唐卡的回顧展。 熱愛木偶、極具繪畫技巧的吉力唐卡,是捷克重量級動畫大師,並於1945年創立吉力唐卡 工作室,成為捷克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動畫製作公司。吉力唐卡的作品帶有濃厚的 東歐藝術風格,不但人偶製作精緻,也強調故事性。 此次參展的吉力唐卡作品,分為兩部分。長片如「巴丫丫王子歷險記」、「仲夏夜之夢」 以及「國王的夜鶯」,改編自童話或舞台劇,均適合兒童觀賞。 短片如「大天使與鵝小姐」、「魔手」、「電動阿嬤」、「彈簧人大戰納粹」則充滿 批判色彩,「大天使與鵝小姐」及「魔手」更分別因宗教與政治的理由一度遭禁演。 針版動畫 阿雷克賽耶夫回顧單元裡,均以他擅長的針版動畫為主。1921年阿雷克賽耶夫到法國從事 插畫與動畫工作,並與來自美國的克萊兒帕克結為夫婦,兩人一起成立工作室,投入 針版動畫創作超過50年。 所謂的「針版動畫」是以數以萬計的長針,一一插入布滿針孔的模版,形成活動的 凹凸模版。密密麻麻的針插在模版上,每根針都像「點畫派」的點,藉針的凹凸角度, 加上燈光技巧,形成光點與暗點的明暗層次,並以此作畫,拍成動畫。阿雷克賽耶夫的 針版動畫充滿幻妙的變形,以及憂鬱荒謬的夢境感覺,配合此次影展,還將在台展出 他使用的針版器。 小學生看的 在這裡 動畫往往有最天真的童趣,影展特別規畫給小朋友觀賞的「兒童單元」,從剪紙、黏土、 彩繪到電腦動畫等不同媒材製作的動畫,讓兒童領略動畫藝術的美麗,擴展想像空間。 該單元規畫了「兒童單元一」與「兒童單元二」兩組動畫,前者較淺顯易懂,適合低年級 小朋友;後者情節較複雜,適合高年級小朋友。 兒童單元一 適合低年級 「兒童單元一」裡的「爺爺的甜菜」、「惡魔磨坊」均為捷克動畫大師吉力唐卡的短片, 也都以可愛的偶動畫敘述童話故事。另有來自加拿大的「瑪麗安小劇場」、 法國「叮叮噹噹躲貓貓」,都適合兒童觀賞。 兒童單元二 適合高年級 「兒童單元二」裡的「待在鳥籠裡的國王」是以水墨、鉛筆手繪的2D動畫。 「夢遊暴風雨」也是水墨2D動畫,描述小女孩和狗狗在暴風雨夜晚的遭遇。 台灣動畫短片 「台灣動畫」單元的「台灣產業」篇,是特別為台灣兒童而設的。其中13部短片都由 台灣動畫公司製作,有2D的手繪動畫,也有3D電腦動畫。「台灣泰雅族神話故事─射日」 描述泰雅勇士的射日冒險傳說,並以泰雅語發音。 押井守 在台影迷多 「導演專題」單元裡,都是當代風格獨具的動畫導演。日本導演押井守以「攻殼機動隊」 等片在台灣擁有不少影迷,這次將配合影展開幕片「攻殼機動隊2」來台,影展也將放映 他的「機動警察一:東京毀滅戰」、「機動警察二:和平保衛戰」、「磨子」等作品。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23.74.220
文章代碼(AID): #12Yh26cZ (AnimMovie)
文章代碼(AID): #12Yh26cZ (Anim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