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機器人歷險記背後的藍天理念

看板AnimMovie (動畫電影板)作者 (夢想起飛的季節)時間20年前 (2005/08/12 14:22),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3DUSER 2005/07 作者:林中翊 相信大家對於動畫長片【冰原歷險記】及【機器人歷險記】所營造出的虛擬世界及 栩栩如生的可愛角色都有著深刻印象,這次的「2005臺灣國際動畫影展」很榮興能邀請 到藍天的材質部門技術指導米歇爾‧米斯楚先生,來台分享與交流藍天的寶貴經驗。 筆者有幸與米歇爾先生在影展期間做簡短的訪談,以下為筆者與米歇爾先生訪談的 重點內容。 尚.米歇爾.米斯楚(Sean Michel Mistrot)在紐約「藍天工作室(Blue Sky Studio)」 擔任技術指導的工作。作為一個CG(電腦繪圖)藝術家和教育工作者,他將許多不同領域 的經驗,包括雕刻藝術、電腦技術、視覺特效、網路及造型藝術設計,融入他的作品中。 最近,米歇爾剛參與完成【機器人歷險記】(Robots)的製作,正投身即將推出的 【冰原歷險記續集】(Ice Age II),有關明暗算圖與流程工具的研發。他同時也在紐約 大學高階數位運用中心教授特效編寫和粒子動力學。 不只是技術 米歇爾從【機器人歷險記】的製作心得談起,藍天工作室所希望在本片創造的不是 像百變金剛那樣的未來感,導演克里斯想營造的是能貼近觀眾真實生活的機器人。例如 主角洛尼的造型,就是從導演克里斯威巨在漁村祖父的小型漁船用的舷外機所得來的靈感 ,藍天工作室想創造的機器人世界是給人可靠、簡單而熟悉的感覺。 米歇爾所負責的材質部門,主要的任務就是把影片所要達到的美術風格具體化的呈現出來 ,他表示技術是為設計需求而服務,藍天工作室所引以為傲的CG技術不只在於直逼真實的 畫面營造,更是要表現出豐富的視覺美感;像是機器大城的場景,幾乎所有的材質都是 由程式語言建構而成,比起【冰原歷險記】所用的貼圖建構模式有著更高的挑戰性, 也因此藍天工作室需要架構出更完善的生產線製作流程,才能把複雜的流程簡單化、 繁鎖的工作模式化。 藍天理念 米歇爾提到許多藍天工作室的工作精神及哲學。藍天工作室從創立以來,就希望能打造 一個能讓人愛上工作的環境,在那裡有最自由的空間讓人發揮創意,就像一個不停激發 新點子的大家庭。在藍天工作室,他們堅信: “PEOPLE’S TIME IS MORE VALUE THAN MACHINE TIME” 人的時間永遠比機器的時間珍貴。也就是說,人力資源的價值遠超於硬體設備成本; 藍天工作室的員工每週的平均工時約40~50小時,他們認為超時的工作並不會帶來更好的 產能,有效率和有方法的工作遠勝於蠻幹。因此各部門之間需要建立非常準確、即時、 有效的溝通管道(包括檔案的分享),以及詳盡的作業流程規劃,以避免各種資源的浪費, 像是CGI Studio的運算系統就非常費時也非常的昂貴,任何無謂的浪費都會對於整個製作 造成極大損失。 “TECHNOLOGY SHOULD SERVICE DESIGN” 技術是為設計需求而服務。藝術的表現及說故事的技巧應該是整個製作的重心,所有的 技術研發才有意義,也因此整個團隊都要清楚明白製作的精神加上各部門精準的分工, 才能將創意與技術做最巧妙的融合。對每一個畫面的處理都如同創作一幅足以在國家藝廊 展出的畫一般,這就是他們每個人對於自身專業的要求。 個人隨談 筆者覺得這次與米歇爾的訪談,最深刻的印象是他那謙虛的態度,絲毫不誇耀個人或團隊 的技術成就,可能是受他最愛讀的老子「道德經」所影響的原故。在工作之餘,他總是 利用些休閒活動來補充他的生活能量和靈感,像是爵士樂的即興演奏、爬山時感受大自然 的一草一木,否則要在緊湊的時間裡,還得保待高度的專注和高水準的製作幾乎是不可能 的;他覺得動畫是最沒有限制的創作媒介,而對於台灣的動畫發展他抱持著很高的期許, 也提出一些他個人的看法: *心態方面的調整。小至個人工作室,大至整個產業的建立,投資者跟經營者都應有 長期投資的心態,而不是急進的想獲取眼前的利益,畢竟文化創意產業不同於製造業 的生產模式及營運結構。人力資源需要更有效的運用,藝術美感在任何視覺藝術的製作 都應更受重視,加上商業運作和技術配合才能發揮最大的價值。 *臺灣本身就有許多獨特的文化現象與豐富的藝術創作能量,需要更多的自信、勇氣和空間 來表達,而不是因為商業現實的考量而限制了創意的發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23.74.220
文章代碼(AID): #12_40dqJ (AnimMovie)
文章代碼(AID): #12_40dqJ (Anim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