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動畫專題] 詩意與創意 停格動畫的魅力
Animate it ! 酷動畫 系列三之二
詩意與創意 停格動畫的魅力
◎MaoPoPo 2005.5.27.自由時報
電腦科技的興起,加上《玩具總動員》、《史瑞克》等影片的大受歡迎,3D電腦動畫似乎
成了當今動畫藝術毋庸置疑的主流。然而除了3D和曾主宰動畫產業近一世紀的2D動畫之外
,還有所謂「停格動畫」的存在,而且這些藉由不同媒材表現的停格動畫片,展現出的
藝術質感和創意火花更為人所讚歎。
到底何謂「停格動畫」?「動畫」其實是藉由一秒內連續播放二十四格影片所構成。
這分開拍攝的二十四格影片可以是手繪賽璐璐片(成品就是大家最熟悉常見的「卡通」)
、也可以是人偶(如《聖誕夜驚魂》)、黏土(如《企鵝家族Pingu》)、甚至是真人、
或直接在底片上刮刻等。這種必須藉由微調實際的立體物件,每調動一部分就拍一格的
動畫,便稱之為「停格動畫」。因此舉凡利用木偶、毛線偶、俄羅斯套偶、黏土、剪紙、
火柴等任何非2D或3D的動畫片,都算是「停格動畫」。而也由於停格動畫拍攝耗時費力,
有時每秒的格數會減至十到十二張,而且片長大多在三十分鐘內。
停格動畫的魅力在於,任何原本無生命的真實立體物件,小至米粒、叉子,大至椅子、
車子,在影片中都如同被造物主注入靈魂,在瞬間活起來,展現出神奇性格和爆笑本質,
進而搬演出精采故事。而藉由一些媒材特性所表現出的視覺效果,亦非平面圖畫或電腦
特效可以取代。每年金馬獎國際影展的動畫短片,已讓許多影迷見識到停格動畫的魅力,
如結合真人演出和停格動畫、風格詭異迷人的捷克藝術大師斯凡克梅耶(Jan Sankmajer)
。而今年動畫影展特地規畫的兩位大師回顧專題,也是不能錯過的經典。
來自捷克的吉力.唐卡(Jiri Trnka),是比斯凡克梅耶更早一代的偶動畫大師,影響
後代創作者無數。二次大戰後的十年間,幾乎所有捷克的動畫作品都出自其片廠,當時
更吸引了各國喜好偶動畫的人們赴布拉格求經,如日本當代偶動畫大師川本喜八郎等。
唐卡十歲便在木偶比賽中得獎,曾師事偶劇大師。唐卡除了木偶和音樂的細緻之外,
生前最後一部作品《手》中曾大膽影射對當時政局壓迫的不滿,後鬱鬱而終。
俄裔法籍的的版畫藝術家阿雷克賽耶夫(Alexandre Alexe嵗ff)則是著名的「針版」
(Pin Screen)發明者。受到一九二○年代歐洲前衛電影的影響,阿氏為了讓筆下灰階
漸層的版畫「動起來」,利用光影投射在插有密密麻麻五十萬根細針的版子上來拍攝。
針版動畫有著如同蝕科版畫般濃淡有致的詩意畫面,並經後人的創新(用有色玻璃紙罩住
光源)而加上色彩,這種效果是充滿明亮色調的賽璐璐及3D動畫中難見的。然而針版動畫
一天可能做不到五個畫面,當年為拍攝不到九分鐘的《荒山之夜》,阿氏和妻子帕克
花了整整八個月。
然而藝術性高,相對地在商業性上便受到考驗。應邀來台推介唐卡其人其作的捷克唐卡
工作室迪秋娃女士便坦白地說,共黨解體後捷克的藝術表達變自由了,唐卡當年以《手》
控訴的思想箝制已不復存在,但相對地藝術家們便得為市場銷售傷腦筋。拍攝長片需要
資金,停格動畫要拍成長片更是不易。而電視動畫又得是數十集以上的系列,因此目前
各國動畫影展或公共電視台便成為播映的主要管道。
即便如此,這些在短短幾分鐘內實驗各種新奇媒介和表現手法的短片,卻豐富了動畫這個
藝術範疇,大師們玩出的藝術概念與美感更是持續影響著後輩。正如教授「針版」動畫的
法籍動畫教師威魯比所言,在動畫領域裡是否存在著不純為娛樂、藝術性高、以非線性
敘事拍攝的動畫的位置?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停格動畫的魅力絕對令人難以抗拒!
■ 即日起至五月二十九日止,台北市新光三越A9館九樓展出「奇幻光影之旅」,除展出
動畫製作流程外,也包括捷克偶動畫布偶及阿雷克賽耶夫的針版和原版版畫等,入場免費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0.108.184
AnimMovie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
5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