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動畫專題] 獨立動畫的生機與風景
Animate it ! 酷動畫 系列三之三
當班比遇上哥吉拉…… 獨立動畫的生機與風景
◎MaoPoPo 2005.5.28.自由時報
一九六九年加拿大動畫工作者紐蘭(Marv Newland)拍了一部名叫《班比遇上哥吉拉》(
Bambi Meets Godzilla)的短片,這部以簡單黑白線條構成的影片長度不過十秒,
紐蘭一個人搞定全部,只花了兩天時間、五百塊美金,以及十二張原畫;但是發表後得到
熱烈反應與好評,至少賺進數百倍於成本的報酬,此片也成為獨立動畫短片的經典。
「這部片是我心中獨立動畫影片的典範。」此回應邀來台的美國動畫導演比爾.普林頓(
Billl Plymton)在研討會中如此說道。而《班比遇上哥吉拉》的片名也恰好可作為
獨立動畫製作與大片廠的巧妙譬喻——除了大不相同的結局之外。
當我們在戲院裡觀賞《神隱少女》、《超人特攻隊》甚至《魔戒》時,那種經由「哥吉拉
」級的資金、人力所共同營造出來的精密,的確很難不令人讚歎。但「哥吉拉」的規模
並非動畫或電影藝術的必然出路,一個好的點子與精準的執行絕對可以勝過無數隻笨拙、
組裝不良的怪獸。殊不見這幾年如迪士尼、夢工廠等大片廠耗費鉅資的動畫長片,除了
看似精美的3D畫面外,既無趣又乏味。然而正如同普林頓自己當年以《你的臉》
(Your Face)崛起,贏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接著又以MTV頻道的
《戒煙的二十五種方法》(25 Ways to Quit Smoking)系列獲得熱烈迴響一般,動畫短片
在幾分鐘、甚至幾十秒內所表現出的創意,可以是宇宙無敵。
而也由於規模小,成本相對降低,藝術家們可以自由實驗最古怪的想法,不管使用的媒材
是色鉛筆、傳統賽璐璐片、電腦或偶動畫。然而獨立動畫工作者該如何在殘酷市場中生存
呢?最理想的狀況,是動畫先驅諾曼.麥拉倫(Norman McLaren)所創辦的加拿大國家
動畫局(NFB),加拿大政府撥預算讓NFB培植優秀人才與作品,也讓加國多年來成為
國際動畫的創意重鎮。然而即便是NFB,近年一樣遭受預算刪減的困境。
而普林頓以自己為例解釋獨立動畫導演該如何求生存,他身兼導演、製片、編劇、背景、
草圖等大部分工作,只有著色、攝影、聲音、音樂和剪輯假手他人。然而一部優秀的動畫
短片可以賣給電視台、DVD,也可以為你招來商業廣告或影片片頭等賺錢的工作機會。
如日本Production I.G.社長石川光久此次亦曾半開玩笑地表示:「押井守的許多作品其實
不大賺錢,可是他是公司的招牌,他的影片可以招來如《追殺比爾2》裡動畫短片的
賺錢機會。」
普林頓並積極地參加各影展宣傳,將作品印成漫畫書、明信片、T-shirt等,方便和觀眾
交流。「獨立動畫工作者不能只有拍攝而已,你得想辦法讓觀眾來看片。」他將這些年的
經驗歸納成「普林頓之獨立動畫成功三守則」:
「一是簡短,最好在五到八分鐘內,不然觀眾容易失去耐性。
二是便宜,最好每分鐘的製作成本低於一千美元。不要找有名的配音、配樂或大搞特效。
三是有趣,因為許多買家都喜歡買有趣、好玩的片子。」
這也是前述《班比遇上哥吉拉》成功的要素:
不過是十秒內的一個劇情大轉折,引發的效果卻異常驚人。
然而普林頓沒有提到的要素其實還有一個,那就是建立個人特色。如他自身作品中經常
展現出同時令人驚歎與爆笑的暴力,或可稱之為「瘋狂幽默」。一旦你有了醒目的
個人風格,人們便容易想起你。當然,普林頓也承認,他的範例不過是眾多優秀
獨立動畫片中的一部分,許多得獎動畫片如《植樹老人》、《老人與海》等,都不符合
他的成功守則,但依舊是精采且令人感動的優秀作品。
創意無限,這便是小鹿班比般的獨立動畫可以在哥吉拉的擠壓下依舊綻放光芒的原因。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0.108.184
AnimMovie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
5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