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美術鐵飯碗—法國愛彌爾寇學院
打造美術鐵飯碗—法國愛彌爾寇學院(ecole Emile Cohl)
‧3DUSER 2005/08
作者:林莉菁
走出法國中部大城里昂的帕迭車站(Part-dieu),在巷弄之間尋覓半天,終於找到
愛彌爾寇學校的招牌,與附近店家多彩的招牌與櫥窗相比,顯得素樸許多。
因材施教
愛彌爾寇學院創立於1984年,校名源自法國動畫先驅愛彌爾寇(Emile Cohl)。他廣泛涉獵
舞台設計與漫畫等多項領域,一生共拍了三百多部動畫短片,同時期的電影導演梅利耶斯
(Melies)成為影史上不朽的傳奇人物,寇先生卻鮮為人知。
愛彌爾寇學院動畫組由柏諾修(Benoit Chieux)與另一位教師共同主持,柏諾修負責監督
學生畢業作品。柏諾修本身即是愛彌爾寇畢業的高材生,曾與國內格林文化合作過,也曾
為瘋影動畫公司(Folimage)執導一部電視動畫片,目前參與瘋影下一部長片的籌備工作。
我問柏諾如何安排課程,他不好意思地說,其實他沒什麼特定的課程規劃,主要是針對
每個學生的計畫去對症下藥。柏諾說,學生雖然有不錯的點子,但是有時想法如多頭馬車
無限衍生,反而不知道如何收線。他的任務就是試著了解學生想表達的內容,加以疏通
整理,讓劇本與分鏡能夠更流暢。學生們都很肯定柏諾因材施教的方式,問起他們剛起步
時的劇本與成品有何差別,他們大多猛點頭直說走向差很多了。
柏諾打算明年引進他在炮提葉動畫學校(la Poudriere)的人體寫生課程,讓學生來個另類
素描課。學生必須改變平常繪圖習慣,有時得用最少的線條完成一張圖,有時得以諷刺畫
的畫法誇大局部。這對學院派出身的愛彌爾寇學生會造成何種衝擊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明年學生的反應囉。
競爭激烈 訓練紮實
愛彌爾寇學院入學一律採面談方式,基本上只要高中畢業(bac)即可申請。有意者帶個人
作品集到校與校方當面洽談。作品集以實物寫生與速寫為主,校方不怎麼看重想像畫與
以照片描摹的作品。他們建議學生先上過坊間的術科補強課程再來申請,勝算較大。
進了學校,真正的挑戰才要開始。第一年算是測試階段,課程緊湊,入學起每項科目都像
台灣補習班一樣公告排名。吊車尾者如果再不力爭上游,學期末很有可能被淘汰出局。
看到學校牆上一張張的「榜單」,藝術被當成像升學科目一般看待,我一時還真是不習慣
。
第二年開始才算是正式課程,排名與競爭的壓力仍如影隨形。這樣的學習環境極度緊繃,
與法國一般清談悠哉慣了的公立藝術學院真是天壤之別。學校宣傳手冊上明白說明針對
產業需要開課,告訴你這裡是職業訓練所。想當飄飄然的藝術家?請到大學或藝術學院
去。
經過三年紮實的密集課程洗禮後,最後一年,學生可以在數位影像(infographie)、動畫
(animation)與平面媒體(papier)三大組中選擇。數位影像組中也有Flash與3D電腦動畫,
動畫組則大多以手繪加上電腦動畫處理為主。明年起動畫組將與數位影像組合併,課程
將只分為平面組(papier)與數位影像組(infographie)。
愛彌爾寇校方積極提高學生在就業市場的能見度,不但每年編纂學生作品目錄,也頻頻
邀請出版界與其他業界專業人士與學生面對面,並帶著學生到波隆納書展、安古蘭漫畫節
、巴黎童書展與安錫影展等見習。
人才輩出 風格多樣
法國安錫動畫影展(Annecy)六月初剛落幕,愛彌爾寇學生獲得相當不錯的成績。佛洛昂
(Florian Thouret)以「風車村」(le Moulin)得到國際提案競賽的朱勒維勒獎(Prix
Jules Verne)。去年畢業生塞德立克(Cedric Babouche)的新作「飛行大夢」(Imago…)
亦入選短片競賽單元。他的畢業作品「許我一個不同的未來」(la Routine)與其他學生
作品「叮叮噹噹躲貓貓」(Greli Grelo) 、「孿生姊妹競速」(Twin on speed)均在今年
台灣國際動畫影展上演過。
今年的畢業製作也令人驚艷連連,「火雞上樹」(Arbre a Dinde)取材自拉封丹(la
Fontaine)寓言,這部傳統手繪動畫以碳筆作畫,與一般愛彌爾寇式乾淨明朗的視覺風格
不太一樣。「光影之間」(Calire/Obscure) 以光與影之間的追逐為主,整體風格精緻,
宛如東歐繪本。
採訪進入尾聲,我問在座的幾位應屆畢業生未來的計畫。
「還是上巴黎找工作吧。」他們羞澀又無奈地淺笑著。
即使學校課程相當「實用」取向,學生作品中如此精采,管他什麼產業導向。「你們是群
真正的藝術家啊。」走出愛彌爾寇學院的大門,我心裡只有這句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6.208.198
AnimMovie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
-1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