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3D熱好萊塢點火 台灣搧風

看板AnimMovie (動畫電影板)作者 (外面的世界)時間16年前 (2009/12/07 08:32), 編輯推噓2(201)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2009-12-07 工商時報 【邱莉玲/台北報導】  3D自好萊塢點燃產業變革之火,台灣在第一時間「軟」攻「硬」施加入搧風行列!  阿凡達的視覺衝擊和產業關聯  被稱為引領21世紀電影工業技術的3D大片「阿凡達」本月將上映,但早自去年便迫 使各地戲院陸續改裝升級為3D影廳,除了看好導演詹姆士柯麥隆是品質和票房保證,也受 他起初宣稱只做數位3D版立體本影響,此片費時14年耗資5億美元,將為電影娛樂帶來數 位立體變革,接著導演史蒂芬史匹柏也將跟進拍3D大片,都讓戲院老闆看好。  得藝國際媒體公司製作部主任莊啟祥表示,阿凡達最燒錢部分是首部使用 3D實拍+3D動畫,詹姆士柯麥隆團隊發展出新一代「立體攝影機」(Stereoscopic camera )、「表演捕捉技術」(Performance capture)以及「虛擬攝影機」等,攝製技術突破 令CGI虛擬角色更逼真,加上3D立體動畫可處理天馬行空特殊複雜場景,都是本片賣點。  這又與觀影行為有關,現代人把看電影當作一種享受、約會的消費行為,追求更好 聲光效果,使3D立體電影近年票房屢創新高。拿台灣為例,今年春季3D實拍片「血腥情人 節」,傳統膠卷放映影廳雖是數位3D影廳的2倍,但8成票房集中3D影廳,又如「聖誕夜驚 魂」6成以上票房也來自3D立體影廳。  好萊塢掀起3D變革風雲,據悉,2010年美國便有近20部3D電影將推出,以往賣座迪 士尼電影也有多達17部將重製成3D立體影片上映。2008年全球已有超過5千家DLP電影院可 以播放3D電影。  3D電影銷售優於2D,但製作成本、難度也高,少說一部上億元,加上好萊塢獨家掌 握3D攝製技術多年,連帶戲院放影技術也由Real d、IMAX等少數美商、組織把持。直到這 些年看到所謂「台灣3D之光」,導演侯孝賢為了拍攝2010上海世博台北館宣傳短片,遍訪 海外,卻聽到其實台灣已有人會做3D實拍片。  以往在新科技發展和應用上落後的台商,在這波3D熱裡是疾行在亞洲國家的前面, 日前在金馬影展發表的吉羊數位電影公司「小丑魚」,是亞洲首部數位3D立體實拍片;太 極影音科技自製3D立體動畫「土星之謎」,更與Pixar、Dreamwork、Bluesky等國際A咖動 畫公司,同在今年推出。  台灣動畫、電影自立研發是亞洲之最  大病初癒便決心鑽研3D立體動畫紀錄台灣之美的導演曲全立指出,3D實拍片特色是 讓人感覺有溫度,即使看到日常熟悉事物也會有驚訝、好奇感,惟3D關鍵技術僅美國八大 影業、日本等獨占多年,他只能就僅有相關照片、資訊,用概念土法煉鋼,花4年時間研 發、實測並規畫工作流程與配套工具,學習鏡頭擺法和語彙,從最難拍的生物特寫下手, 首部生態教育3D實拍短片「酷客任務」,已被美歐亞10國官方博物館指定播放,他帶領的 吉羊團隊陸續完成6部短片、2部長片,長片一小丑魚明年4月上檔,絕色、威秀和京華城 等戲院業者看好3D電影前景,將把票房所得再轉投資新片;另一部長片「幻之光」,曲全 立將與導演侯孝賢合作。  吉羊從企畫到合成完全自製,讓日、韓與中國等由大型企業或國家出資研發3D的部 門嚇一跳。據悉,新加坡首部喜劇動畫電影「功夫梁奶奶」,背後便有新加坡科技局旗下 集團子公司J team技術支援,預計3年後完成;北京電影學院一度因為3D關鍵技術無法克 服而暫停,改跟著外籍兵團做中學3D。  除了軟攻之外,當初試圖出國學習3D技術的曲全立,也被台灣IT業實力嚇一跳,他 花50萬元從美國辛苦扛回來的硬碟,竟是台灣的世陽科技製造,鑒於奇美液晶面板、台達 電子投影機等都在全球市場占一席地,他正嘗試聯合這些IT企業及影音業者,在明年台北 電影節共同造勢推廣3D,硬軟兼施並搶攻市場。  另個台灣3D之光是太極影音,2年埋頭自行研發製作「土星之謎」,加上美國導演 、國際演員代言的組合已打進國際市場,明年1月亞洲先上片,邀請太空人阿姆斯壯造勢 ,2月接著在美國推出。  太極董事長黃寶雲表示,當初太極轉型做CG電腦動畫就設定要做國際級,否則市場 不大,將淪為代工,從擴大CG到衝刺3D,太極甚至比有些國際A咖動畫公司還早,直到籌 畫土星之謎,NASA要求製作3D立體動畫,太極團隊更積極迎戰,除土星之謎,也製作2010 台北花博3D短片、「國寶總動員」3D電影電視片。  歐美是最大影視市場,且目前3D影廳有限,所以太極採取博物館和IMAX影院雙管齊 下策略,用知識性體裁所謂「萬年電影」打通關。據悉,博物館租片費價格好且穩定,論 獲利,未必比商業片差,目前吉羊、太極及躍獅等台商製作3D片,都重博物館路線。  台灣3D技術共通特色,是用較少成本做出比擬好萊塢、日本等級片子,吸引大陸、 香港等各地娛樂圈注意,接下來的關鍵是,看能否順勢把軟硬體3D立體數位產業價值鏈串 起,一起搶攻全球3D商機。 -- ※ 編輯: filmwalker 來自: 123.192.206.64 (12/07 08:33)

12/11 18:00, , 1F
台灣3D技術共通特色,是用"較少成本"做出.....XD
12/11 18:00, 1F

12/12 13:19, , 2F
台灣公司眼裡只有錢哪...(其實哪家公司不是如此...)
12/12 13:19, 2F

12/20 08:39, , 3F
不想辦法賺錢,後面的路要怎麼走下去?台灣加油
12/20 08:39, 3F
文章代碼(AID): #1B74qFwY (AnimMovie)
文章代碼(AID): #1B74qFwY (Anim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