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萬花筒》得不得獎 無損大師地位
【聯合報/項貽斐】 2006.11.05 04:23 am
又到了金鐘、金馬等「金字輩」獎項的季節,誰贏誰輸也成為觀眾矚目的焦點。
得獎人人愛,但有些人一輩子與大獎無緣、也有些人即使得獎也不領獎,因為作
品的好壞與獎勵的大小其實是兩回事。
托爾斯泰、卡夫卡的文學成就堪稱近代作家代表,但人們只覺得諾貝爾文學獎的
評審諸公看不到他們,從不為他們沒得獎感到遺憾。大導演希區考克、勞勃阿特
曼在電影界最多觀眾注意的奧斯卡金像獎中,曾分別入圍了 6 次和 5 次,卻從
來沒贏得最佳導演,可是他們的電影造詣無人懷疑。
藝術創作者希望掌聲肯定,競賽獎項提供掌聲,但掌聲出自何人之手,往往比掌
聲的大小更重要。也因此法國作家沙特向諾貝爾文學獎說「不」,日本作家山本
周五郎拒領直木賞,他們這些動作固然可能涉及某些私人情結,但也不影響其作
品的藝術地位。
比賽的意義通常是在一分高下,但藝術創作不是跑步、跳高,難以客觀丈量,只
有評審心中的一把尺,而這把尺的刻度,端賴專業素養與品味。如果這把尺失去
準則、漫無章法,不但無法衡量,更沒辦法讓人信服。氣度決定人的高度,評審
則決定獎項的程度。此一道理,除了主辦單位、評審之外,參賽者也應該了解。
大拜拜也好、業界盛事也罷,金鐘、金馬獎的本質不過就是錦上添花,如果作品
已如織錦般燦爛,又何必在意有沒有花團裝飾?
【2006/11/05 聯合報】@ http://udn.com/
http://www.udn.com/2006/11/5/NEWS/ENTERTAINMENT/ENT3/3588962.s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7.176.229
Artfilm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