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吳宇森與梅維爾
※ [本文轉錄自 HK-movie 看板]
作者: bucklee (alessio) 看板: HK-movie
標題: 人間---吳宇森與梅維爾
時間: Wed Dec 27 08:08:25 2006
2006.12.27 中國時報
■人間---吳宇森與梅維爾
李歐梵
在梅維爾導演的「紅圈」的雙碟DVD版所附帶的資料中,有吳宇森用英文寫的一篇短
文,最後一段話是這麼寫的:「紅圈」是一部對白甚少而充滿氣氛的影片,
Jean-Pierre Melville是一位紳士,他相信一種(很像亞洲哲學)的道德規律,他會剪
接,更令運用開麥拉,非任何人可及。他給予我不少靈感的時刻,我用之於自己的一些作
品中,譬如「英雄本色」、「喋血雙雄」、和「辣手神探」。他的作品有一種冷峻和一種
風格與其他同一時期的導演不同。
這段話,也可以說是吳宇森的自我見證。他在文中再三講到朋友的義氣,並且說也特
別喜歡片中依夫蒙丹(Yves Montand)飾演的角色,頗為認同。這個窮途潦倒的警探詹森
,也是神槍手,最後在阿倫狄龍飾的科里邀請之下,參加半夜打劫珠寶店的計劃,一槍打
中安全系統的鎖孔。這場戲也是吳宇森最喜歡的兩場戲之一:詹森把槍架好,一切就緒之
後,卻突然把槍從預先備好的毫厘不差的附擊架上拿下來,以雙手舉槍瞄準,一擊中的!
這場經典戲,在吳宇森看來,是因為他交了這個朋友科里,在友誼的支持下,使他重拾自
信,所以當科里事後來他的斗室拜訪的時候──這是吳宇森最喜歡的第二場戲──他就說
自己不要分贓了,而要感謝科里才是,而當科里望著壁櫥時,他笑了,因為他不再懼怕壁
櫥內(也就是他內心中)的魍魎魑魅。吳宇森認為是友情救了他,不錯,但我覺得朋友只
不過一種「導體」,把他心中的勇氣和自信引出來了。詹森的奮鬥掙扎,從頭到尾都是孤
獨的。我個人喜歡的第三場戲,就是詹森在作案之前的夢魘──吃蠍蟲蜥,一個個從櫃中
爬出來,有的爬到他床上,這場戲的場景調度真不得了,因為大部分的怪動物是真的,梅
維爾自己要指揮動物演戲。我第一次看,見到蛇就閉上眼睛,此次重看,才發現除了蛇和
老鼠之外,還有幾條綠色的蜥蜴,爬到床上,和床單的驂綠色合在一起,搭配絕妙,原來
這場戲的美工作得如此仔細,禁不住叫好。
謀略
吳宇森得梅維爾真傳,把那場槍擊安全鎖的鏡頭幾乎照搬到「辣手神探」中的一場戲
中:周潤發和梁朝偉被困在醫院地下,必須把鐵牆中的一個鎖洞擊穿;周潤發一舉而稍氣
餒,再舉時有了自信,才一發而中,可是片中卻缺少了一分孤獨者內心掙扎的過程。可見
吳宇森更重朋友之間的肝膽相照,而非個人的孤獨感。但片中梁朝偉飾演的臥底警察──
也為多年後的「無間道」定了型──卻是一個真正孤獨者的典型。他和「喋血雙雄」中周
潤發飾演的獨行殺手相似,而周卻角色互換,在「辣手神探」一片成了警察,換來換去,
依然是一個模子。然而這分個人的孤獨感,在友情和義氣支撐下,也逐漸消失了。在這方
面,吳宇森是一個徹頭徹尾的中華文化的信徒,所以他在此文開宗明義地說:「我相信我
的世界,我相信兄弟義氣和一切與此有關的好東西,例如榮譽、忠貞、友誼。「紅圈」之
所以成為盜匪片中的經典就是它體現了這種浪漫精神。」不錯,然而在西方世界中,朋友
之間的義氣也可以是互相疏離的,每一個人有自己的世界,而每個人的命運不同,但轉來
轉去,因緣際會,終有一天,幾個人的命運會碰到一起,所以佛祖以紅粉筆畫了一個「紅
圈」。這是片首梅維爾引用的一段出自佛經的話語,是否有此說法,有待考證。在此片中
將三個孤獨者的命運連在一起的就是偷劫珠寶的計謀,這才是全片的關鍵所在。就像中國
武俠小說之中所說,不能有勇無謀(但吳宇森影片中的角色往往如此,在「英雄本色」中
張國榮所演的警察弟弟,更尤有過之)。而這種「謀略」,卻反而是梅維爾手法的最大特
色。
梅維爾為了這場盜金戲,真是老謀深算,煞費周章,全部搶劫過程整整廿分鐘,皆在
靜默中進行,沒有對白。而且地點是巴黎塞納河邊最繁華的市中心──Place Vendome─
─猶如太歲頭上動土。梅維爾早就有拍這段戲的念頭,但偏偏無獨有偶,另外西部名片─
─美片「夜闌人未靜」(The Asphalt Jungle 1950)和法片「R:F:F:」(中國大
陸譯名「男人的爭鬥」,1954)──片中皆有劫珠寶店的場面,只好延擱下來,等到一九
七○年才「紅圈」。其實現在看來,戲中的動作沒有什麼了不起,但氣氛和場景的掌握,
可謂獨一無二,再加上依夫蒙丹那一槍,遂永垂不朽。
靜,冷漠
梅維爾的冷峻風格在此也表露無遺,可用一個字來形容──靜。靜是一種冷漠,是把
人物放在肅穆蒼涼的環境中(「紅圈」都在秋冬雨雪中進行),更顯其孤獨,也發人深省
,所以一位西方影評家認為:梅維爾的電影是「深思」(contenplative)型的。如何思
法?這就牽涉到梅維爾的人生觀了。他自己也個性孤獨,不拍戲時,自己關在家裡寫劇本
,他是夜貓子,整夜不眠工作,而且親自設計一種陽光板,放在窗上,陽光射不進來。「
紅圈」中偵探的辦公室就是如此。這種「自閉」手法,也不完全是個性使然,我認為和他
的人生哲學有關。他那個年代還是法國存在主義鼎盛的時期,我猜他有意無意之間吸收了
法國戰後存在主義的基本觀點:人生是荒謬的、虛無的(沙特),意義是人創出來的,而
且是悲劇(卡謬)。梅維爾的作品,貌似商業電影,但內涵卻有深刻的一面,特別是傷不
出聲在街上走、搶銀行、或出門前在住宅室內回望,總覺得這一切都是生離死別……。這
一套理論,西方研究梅維爾的影評家早已說盡。
然而吳宇森呢?七十年代他在「中國學生週報」撰稿時,想也看遍法國「新浪潮」的
電影吧(在當年大會堂的Studio One),而「新浪潮」的主將如高達和楚浮,也師崇存在
主義或汲其餘緒,所以他們也喜歡梅維爾,高達在「斷了氣」中甚至還引了梅維爾的另一
部影片(Bob Le Flambeur.1955)的名字。吳宇森不會不知,連他自己也在「縱橫四海」
中把兩個男主角說成「祖與占」(Julcs and Jirm,楚浮名作)。然而吳拍的所有警匪片
都熱熱鬧鬧,打打殺殺,竟無孤獨感,甚至連「喋血街頭」中的獨行殺手也是如此。只有
在「英雄本色」第一集的少許場面──如潦倒Mark躅躑街頭──才略有孤獨味,是否完全
為了「票房價值」?但吳宇森的確發揮了梅維爾影片中「浪漫」的一面,然而他卻把「浪
漫」建構在榮譽、忠貞、和男人的兄弟友情之上。看多了,覺得有點過份,甚至整個劇情
架構也有「氣」而無力,內中極少發人深思的「空白」,這恰是梅維爾影片最出色的地方
。
宗教情操
梅維爾很少用慢鏡頭,動作也不多,然而他的剪接法和鏡頭運用卻把他獨有的「靜」
景發揮得淋漓盡致──在一片孤獨的空間中包涵了另一種人性的孤獨,而其終極就是死亡
。所以梅維爾影片最微妙的鏡頭往往用於死亡的象徵中,「紅圈」中有一場與故事無關的
過場戲,在夜總會的舞台上一群女郎正在跳非洲舞,鏡頭轉到一個賣香煙的女郎,她拿了
一朵紅玫瑰,若有所思,然後轉身交給坐旁邊的沙發的阿倫狄龍;他一個人坐在那裡,正
等待一個買珠寶的陌生人,從此自投羅網。他接了那朵紅玫瑰,輕聞一下,我想就在那「
浪漫」的一刻,他早已預知自己的身世──步向死亡。在梅維爾前一部名作「獨行殺手」
中,狄龍飾演的殺手更孤獨,他在夜總會的舞台上看到一個黑人女歌手,受其蠱惑,其實
她就是死亡的象徵或「導體」。這一個主題,在吳宇森的「喋血雙雄」中改頭換面,歌女
被周潤發飾演的殺手無意失手打盲了,於是殺手為她而求救贖。這是托爾斯泰或杜斯陀也
夫斯基的體裁,被吳宇森浪漫化了。在全片的最後一場戲中,教堂出現了,白鴿子也出現
了,這個「宗教情操」也成了吳宇森的「商標風格」之一。然而我們如把這場戲──在大
開殺戒之前──與「紅圈」的最後一景比較,則會發現後者也有一個教堂式的別墅,在長
鏡頭中燈火通明,但前景的樹林則是黑暗的,三個孤獨者,一個接一個轉了回來,在此接
受死亡,沒有得到救贖。全片終尾的那一股蕭颯之氣,令人低迴不已。
據聞吳宇森有意重拍此片,如果屬實,當是令人興奮的好消息。然而,時代不同了,
在今日好萊塢是否還可以拍出像「紅圈」這樣的法國片?如何拍法?以「動」制靜或是動
中取「靜」?宿命感和哲學味是否還拍得出來?有很多人說:梅維爾一生崇拜美國電影,
他只不過是流落在法國的美國導演。吳宇森呢?他自願流落美國,如今是否還能拍出一點
「港味」和法國味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6.172.167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6.172.167
推
12/27 21:43, , 1F
12/27 21:43, 1F
※ Disco2000:轉錄至看板 SOUNDFILM 12/28 00:20
Artfilm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
7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