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觀眾熱烈迴響 【紅氣球之戀】--人人有病
【紅氣球之戀】--人人有病
作者:臺北市立景興國中輔導組長 呂彥達
紅氣球之戀講了至少兩個故事,一是道德兩難的故事;另一個則關於心理與愛情。
心理學上,研究道德發展最有名的人,除了柯爾伯格 (Kohlberg) 外,不作他人聯想。凡
看過教育心理學叢書的人,一定對他的研究印象深刻。透過講故事給孩子聽的方式,研究
人類道德判斷的發展層次。影片主角所遭逢的事情,是道德兩難困境的「影像真人版」。
當手裡握著的是兩條生命,一條自己一條他人,兩者無法共全,該捨己為人或拯救自己,
對任何人都是艱難的考題。而從道德兩難開始,劇情娓娓推展成了愛的故事。
而這個這則愛與心理的故事主角們,人人愛得不愉快,到了人人有病的狀態。
遙記當年大學上變態心理學與心理衡鑑兩堂課時,研究精神疾患的成因、病況與衡鑑,老
師給了我們三個核心的概念。我不是用功的學生,但這幾個概念卻銘記在心。
其一、不要忘記「人」的核心。是「人」生病,處理人的問題,不只是「病」的問題。要
抱持如得其情,哀矜則勿喜的心情。
其二、所謂「精神上的異常」,在於「標準判斷的不同」。大部分的精神疾患與社會標準
規範有關。舉個例子,同性戀,在 1980 年以前為精神疾患,但在同年美國精神疾病診斷
手冊第三版修訂正式將同性戀剔除,社會開放後,以前視為有病的,其實未必有病。也就
是說現在大部分的精神疾患,與社會價值觀標準有極大關係。標準不同,異常與正常也不
同。
其三、判定「異常」,來自兩個指標「時間」與「強度」。在精神醫學上,有一套核定標
準 ( 叫DSM ,目前手邊為第四版,中文譯名為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 ) ,呈現方式為條
列式,清楚標舉各項精神病的認定指標,指標都很簡單,與強度和影響時間多長有關,若
狀態持續達多久便符合認定標準。如憂鬱症疾患,「重鬱發作」是其一指標,強調「每日
」均有憂鬱心情,且「程度」已影響到病人的體重、思考甚至是生活自理的能力。
同學與我在這兩堂課都聽得冷汗直流,人人皆問自己"正常"與否? 每種精神疾患的指標,
其實都是人類正常反應,喜歡小孩、害怕某物、不由自主的感覺憂鬱與難過,只是程度與
時間的不同,異常者成了戀童、幽閉空間恐懼症、以及憂鬱症。有沒有可能其實人人都有
病的成因,只是我們不自知呢?
精神疾病成因複雜,無法歸結於一宗,但我認為生病是一種省視與提醒,提醒生活裡,我
們是否固執於一端、是否過於僵化,甚至提醒我們自己是不是最近「虧待了自己」、「不
夠愛自己」。
影片裡的主角,就我而言幾乎到了有病的地步。男主角是「理性到了極點」,影片裡呈現
的生活片段,情感總被 摒棄,男主角隔離情感談論愛情與性愛,但隨著影像播轉,男主角
找回他的情感,微笑地開著香檳,他仍保有理智,只是不再像台思考的機器,而活的更像
一個「人」。而紅汽球事件帶給他的屬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傷痛也許隨時間過去,但對
於真正在意的人,事件重要到無法抹滅,除了時間之外,人類情感上的理解與體會更為重
要。
因紅汽球事件而來的跟蹤男子,最明顯有病,但略過病情,我想說的是如果今天這個不是
男子而是個跟蹤狂女子呢?故事會否發展不同。會不會演變成一場互舔傷口的外遇事件,
或有其他的可能呢?
故事裡看似最無辜的是女主角,但她也是事件當事者,就跟蹤狂的事件而言,她若願意理
解男主角的感受,陪著男主角發現事情真相,或許人生便會不同。但我們看著她固守著自
己,過著自己的生活,充滿感性的雕塑作品,卻無法了解對方的心情。 她的愛「只重感
覺到缺乏理智」。
什麼是「正常」與「異常」呢?精神疾病診斷標準也許可以給出答案。但什麼是「安身立
命」最好的標準呢?怎麼生活能夠不生病呢?保持生活的彈性、肯定自己的價值,給予世
界同理與關懷,從影片裡的異常出發,返照己身,學習「如得其情,哀矜則勿喜」 ,或
許才是最好的解答。
--
經典電影 盡在聯影
www.cineplex.com.tw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0.194.199
※ 編輯: cineplex 來自: 220.130.194.199 (05/17 17:30)
※ cineplex:轉錄至看板 movie 05/17 17:31
Artfilm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