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祖蔚影評]老娘鬧革命:消費左共

看板Artfilm (藝術電影)作者 (開羅紫玫瑰)時間17年前 (2008/07/25 10:28),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文/藍祖蔚 出處:http://blog.yam.com/tonyblue/article/16281253 醉心革命,何等浪漫?革命幻滅,何等苦澀?不過,藝術家還是會找到不一樣的調味法。 革命往往是既嚴肅又浪漫的,嚴肅是因為往往需要理性的辯論,而且最終難免訴諸暴力; 浪漫則是它能持續燃燒的養份,因為一往情深,所以才能九死不悔。 革命理想的幻滅則是更殘酷的現實,《烽火赤焰萬里情(Reds)》如此,《超級公民》和 《羊男的迷宮(Pan’s Labyryinth)》如此,《齊瓦哥醫生(Dr. Zhivago)》和《悲傷 草原(The Weeping Meadow/To Livadi pou dakryzei)》亦如此;然而縱然幻滅如此不 堪,創作者還是可以告別沈重憂傷,從詼諧的角度來看革命人生,《再見列寧(Goodbye Lenin)》如此,《老娘鬧革命(Mrs. Ratcliffe’s Revolution)》亦如此。 1960年代,冷戰方殷,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兩極對抗,割裂了這個世界,兩者其實都有 帝國主義的傾向,只是手段方法不一樣,不同陣營的人嚮往對方陣營的理念,因而願意投 靠對方,如果只是純粹自由意志的選擇,外人也難置一詞,只是任何的「投誠」之舉就難 免被人操控成為文宣樣版,肩頭壓力頓時沈重不少,甚至也影響了日後因為幻滅而做的再 次選擇。英國導演比利.艾汀罕(Billie Eltringham)執導的《老娘鬧革命》就選擇了 幽默風趣的手法來探討從「獻身」到「叛逃」的革命幻滅記。 電影中的男主角伊安.葛倫(Iain Glen)飾演醉心共產國際理念的蛋頭學者瑞特克里夫 ,岳父曾經參與西班牙的內戰革命,是他心儀的熱血青年楷模,於是他向東德申請高中教 職,竟然獲准前往教授英國文學,於是舉家遷往東德,成為共產世界的人民英雄。只是過 境時,軍人笑他;入厝前,才驚覺房舍老舊;年輕人不能聽搖滾樂,美術課只能畫靜物畫 ,安迪沃荷成為毒蛇猛獸;表面上是共產主義的天堂,私底下卻是走私風行的資本主義人 生,洋菸按包算,連捉老鼠論隻計價;小舅子隨手拍照,就被告密送進秘密警察總部;小 女兒竟然也被老師訓練成勇於檢舉親人的紅小兵;更慘的是,拜倫和雪萊的詩,也會是蠱 惑青年人的邪說嗎? 成王敗寇,一直是歷史論述的重要觀點,共產主義在1990年代的潰敗,早已註定共產信念 的生活會成為資本主義的文化商品消費揶揄的對象(《竊聽風暴(Das Leben der Anderen)》則是少見的內部反省之作),其中,為追求社會正義而做出違背人性的強制 扭曲,也就成為最好下手的切入角度,從資本主義社會進入共產主義家園時的文化落差與 不適應,本來就是戲劇表現的好素材,走輕喜劇路線的《老娘鬧革命》當然不會放過,瑞 特克里夫一家人在東德所經歷的不可思議際遇,恰巧就是資本主義人士眼中所見的共產世 界荒謬劇。 但是消遺歸消遣,揶揄歸揶揄,如果只有冷嘲,那就是一面倒地剝削,格局不大,《再見 列寧》就是在揶揄中別具悲憫之心,所以讓人動容;《老娘鬧革命》則是純粹站在局外人 的觀點來替共產主義送終了。 《老娘鬧革命》中的老娘是由充滿冷面喜感的凱薩琳.泰特(Catherine Tate)擔當,原 本以夫為尊,專心相夫教女的她,到了人人要為黨國效命的共產社會,竟然成了不事生產 的社會蛀蟲,但也因為她最接近社會底層,反而看到更多隱藏其中的真相,她最精彩的兩 場戲都與逃亡有關,其中一場是莫名其妙就疾踩油門,衝破鐵絲柵網,幫助校長兒子投奔 自由,後來才知道她踩踏過的土地,竟然是雷區(所以才無人看管),糊塗喜感所帶來的 意外高潮,確實讓人發噱;至於接觸私販,意圖花錢換取護照和出境証的過程,竟然也扯 進了秘密警察,也創造了人心思叛的空間氛圍,乖謬荒誕中,創造了輕喜趣的浪漫氛圍, 也就不會讓人太在意消費共產主義的調侃筆觸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8.110.194 cinecarine:轉錄至看板 movie 07/25 10:44
文章代碼(AID): #18YJfNeG (Artfilm)
文章代碼(AID): #18YJfNeG (Artfi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