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頤和園》:無以為繼的夏日

看板Artfilm (藝術電影)作者 (叛逃者妮可羅賓)時間17年前 (2008/08/28 01:16),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當我將要航行遠方,我問她可願離開故鄉。我聽見她悄悄地和我離別 ,告訴我莫把她惦念。我看她那樣堅決,我就輕輕地說再見。不是為 了離別,但是我淚流滿面。」 ──〈余虹日記〉 日記   禁閉的背景之上,總要發出些聲音,去對抗那些空白、龐大的焦躁,或 僅僅表現出掙扎。而性,是身體的語言。讓你知道些甚麼。也讓說出口 的人,對自己多一層理解。人,生下,未必需要理解自己,但若你想, 則不能不進入身體。陌生的字句,有時會灼熱自己,失溫後的荒涼亦有 時,把你我一起團團圍繞。 (余虹對中年男子說:快看我的日記!  中年男子:你的日記我怎麼能看呢?   余虹上前吻他。 余虹在床上和他說了一些話。 她想像自己的無愛,以及他的孤寂) 身體如何記載人世?除了病和衰老的其他時刻,人們如何表達痛苦與荒 蕪,如何藉由身體的回饋而被清楚告知。軀體的糾纏,如同在日記裏書 寫文字,成了習慣性的偏執。書寫有時,作愛有時。 心靈的曲折不妨被身體的撞擊取代。那些內心的碎語和驚狂,以壓抑的 姿勢指涉。同義。 地點出路 最終只能依靠自己的日記,也就是自語。獨白。 (從圖們到北京是否有出路?) 乾涸的游泳池裡,衝突發自深處,洶湧不止。說話,書寫。靜默,倒下。 (站在擁擠的宿舍門口抽一根菸是否有出路?) 離開老家前夕她曾說,用不著擔心。一路上仍難免對自己的質疑和未來 生活的不可預料,在心裡隱隱升起。不可預料指的不只是事前的無知, 即使在發生的當刻和久遠以後,也難以坦然。必須不斷培養,走出一條 升坡的渴望,預想一些光景,並獨自面對隨之而來的幻滅和垂降。那是 一個人對出路的陌生想像。 (衝出宿舍跟著大家一起跳上卡車是否有出路?) 終於明白了出路不存在任何人和實質的地方,只能站在原地暈眩。人在 暈眩裏懷念高潮。人在高潮裏明白暈眩。 依附離別 角色。曉軍和吳剛恰巧都是信差。曉軍和吳剛恰巧都只與她作了一次愛 ,然後她就離開。曉軍還載了她離開老家。她給吳剛寫了一封分手信。  她笑著乘列車離開家鄉,她痛著離開吳剛的愛。激情的狂暴在前者欣喜 的期盼之後生成,世俗的平淡在後者痛楚的刮除後降臨。 (和周偉分手離開北京時,由冬冬轉告。再次重逢則是十一年後透過另 一室友朱煒留給周偉的電子信箱。) 短暫彼此依附的日子,如同熾烈的汗與血的胎衣,在一陣搖晃和割除之 後,留下離別的沉默。 如此循環反復,不斷衰老的日子。恰可與政治熱焰的消去頹萎相對照。 小生活與大時代的激情曾予人的機會和背景,如今卻似杳杳無語? (然後呢?周偉問。)   十一年後周偉的車來到眼前,復而駛遠,像是一種負氣的報復。對一 整個時代,和鑲嵌在時代裏的生活種種,也像是對無以為繼的自己。 然後,沒有然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6.33.79 psylibra:轉錄至看板 movie 08/28 01:17
文章代碼(AID): #18jOlOOg (Artfilm)
文章代碼(AID): #18jOlOOg (Artfi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