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紀錄片雙年展 深刻看世界

看板Artfilm (藝術電影)作者 (外面的世界)時間17年前 (2008/10/30 23:51),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吳垠慧/台北報導  (20081029) 中國時報  如果你對紀錄片的觀感,還停留在宣傳影片般的拍攝手法,那麼今年的「台灣國際 紀錄片雙年展」會讓你刮目相看!從這些世界各地的一一五部紀錄片,可以見到當代紀錄 片導演,除了傳統強調的客觀紀錄,更大量加入創意手法。不少運用劇情片的語彙,有的 更充滿實驗性,展現多元面貌。  「二○○八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卅一日在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登場,涵蓋的議 題廣泛,包括環保、偏遠族群、勞資糾紛、外籍移工及異國婚姻等社會議題。今年的紀錄 片雙年展首次和歐洲紀錄片影展、亞洲釜山影展結盟,推薦歐亞不同觀點的作品。  開幕片《假裝/看不見》五導共製  開幕片邀請到德國名導溫德斯和四位電影導演共同拍攝的五段式紀錄片《假裝/看 不見》,是「無國界醫師人道組織」所發起的拍攝計畫,以溫德斯為首,號召三位西班牙 導演和一位祕魯導演合作。他們各自尋找被世界視而不見的弱勢族群為拍攝主角。  溫德斯的《看不見的罪》以剛果遭性侵害的婦女為主角,片中受害婦女以平靜口吻 述說自己和女兒、丈夫,如何遭受叛軍和政府軍的輪暴與毆打,連逃離時都因遭受輪暴, 下體疼痛萬分,得以四肢爬行。這些女性面對鏡頭說故事,在口述過程,她們的身影竟像 隱形人般逐漸消失。溫德斯加入劇情片小技巧,比喻這些身心受虐的女性,對國際社會來 說好像不存在似的。  歐亞不同觀點 多元創意實驗性  西班牙導演科榭(Isabel Coixet)的《給諾拉的信》,以從南美洲玻利維亞遠赴 西班牙幫傭的一位年輕母親作為拍攝對象。片子拍的是這位年輕母親在療養院擔任看護工 ,又到一般住家當幫傭的一天生活作息。旁白部分是遠在家鄉的親人寫給她的家書。當這 位年輕母親在西班牙顧別人小孩的同時,她在玻利維亞的小孩卻罹患「猝死症」(俗稱「 窮人病」)死亡。片尾文字寫著,沒有任何一個醫療機構針對「窮人病」進行研究,但是 全世界每天都有幾千、幾萬種減肥藥在研發。  開幕片的另一重點活動是《大台中紀事二:另眼看台中》的六部短片,六位導演從 微小的地方觀察台中。  巧的是,《假裝/看不見》計畫與《假裝/看不見》的導演們都是非紀錄片導演出身 ,他們有的是劇情片導演,有人是錄像藝術家或實驗短片創作者。雙年展策展人游惠貞指 出,非紀錄片科班訓練出身的導演,少了傳統紀錄片包袱,「他們除了掌握紀錄片必須是 真人實事的客觀精神外,在影像表現上其實是更加活潑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2.200.59
文章代碼(AID): #192TVsKq (Artfilm)
文章代碼(AID): #192TVsKq (Artfi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