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從《創造宇宙壽司男》談怪傑導演-三池崇史
《創造宇宙壽司男》三池崇史 訪談影片
http://blog.xuite.net/deegroup/jpmovie/24042284
對我而言,三池崇史是一個奇怪的符號,他是怪片王,卻能夠拍日本特攝電視劇集
《假面超人-奧特曼》、闔家歡家庭電影《妖怪大作戰》……他被稱為獨立精神的領袖,
卻能把商業片拍得有模有樣,比如《鬼來電》。他是暴力美學的死硬派,卻能拍出
《中國的鳥人》這樣溫情的作品。
三池就是這麼一個充滿矛盾和驚奇的導演,到底是我們的定義太簡單?還是人本來就不該
被貼標籤?三池崇史正是披著這種異色的外衣,成為當今日本影壇最難以捉摸的一個人。
我們不妨先從三池崇史的成長史說起。
1960年,三池崇史生於大阪鄉下,在他的青春期裡,三池崇史的最大愛好是飆摩托車,
甚至一度想成為一名職業摩托車手,這位暴走族,卻在18歲那年進了導演今村昌平創辦的
"橫濱放送專門學校",簡直讓人下巴脫臼。
後來三池自己坦白,當時主要是想找個地方待著打發時間,正好這個學校不用入學考試
……於是接下來的幾年,三池崇史在這過了一段非常文藝青年的生活,不過大部分時間
都在翹課,號稱自我放逐……。
畢業以後,三池被推薦進了當地的一家電視公司,在裡面差不多工作了十年之後,擔任
他電影圈的啟蒙老師-今村昌平的副導演。
"我之所以成為導演,因為我根本沒得選,我曾經夢想過當一個賽車手,我對摩托車更有
熱情。其實只要有錢,誰都可以當導演,……"這句話雖然有點諷刺,但倒是句實話。
而讓三池真正能夠自己拍片的機緣,則要歸功於趕上了日本上世紀90年代初的 "Original
Video"潮 (以直接發行錄影帶為目標的拍攝),當時那些遍地開花的電影公司都希望
找一些對電影充滿熱情,又費用低廉的新人導演,投資一些低成本、小製作的錄影帶。
三池的第一部執導錄影帶電影《Toppuu! Minipato tai - Aikyacchi Jankushon》就是
誕生於這種背景下,並在此後拍攝了好幾部錄影帶的作品。
1995年,當三池的電影院電影《新宿黑社會》獲得成功以後,三池終於得以獲得更廣泛的
關注,也能獲得更多的影片預算。
瞭解了這種一步步走過來的艱辛歷史,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如今的三池崇史雖然身為Cult片
大導,卻那麼 "惟利是圖"。
"拍那種預算和時間都很緊的電影肯定是一件苦差事,但是一旦你習慣這種狀態,那當你
有大把時間和足夠的資金的時候,你就能學會更好的利用它們,不過我大概還是會把它們
用來讓觀眾睡覺和自己High一下先。"
拍Cult片是環境所迫,拍商業片一樣是環境所迫,預算的問題永遠比藝術的問題更亟待
解決。
"我從來不考慮觀眾的感受,因為我根本就沒有這個管道去瞭解他們。去想怎麼努力
娛樂大眾是一件非常有日本特色的事,而且我覺得這麼想的人都是些縮頭烏龜!
他們總認為觀眾就是"觀眾",是一個群體,實際上每個觀眾都是不同的,因此,
對我來說,要娛樂所有人根本就不可能。"
這是三池的一段訪談,或多或少能從另一個角度,使他讓人捉摸不透的形象
在大眾眼中更為清晰。
真正為三池打開海外局面的,是1999年拍攝的《切膚之愛》(又名《再婚驚魂記》),
影片用極端的表現手法展現了日本美意識中所謂 "愛的極致"。
三池崇史殘酷,灰暗又隱約帶有日本幽寂感的影像語言從此為他贏得了國際的關注。
2001年對三池崇史是很重要的一年,在這一年,三池崇史極具代表性的作品《殺手阿一》
,《搞鬼小築》及《拜訪者Q》相繼登場。
《殺手阿一》三池把自己的暴力影像語言變得表面化,儘管到處血肉橫飛(超限制級版
更是如此),但是意識形態上卻少許收斂了以往的不知節制,讓電影風格向主流趣味妥協
,以此滿足一些心臟不是很強健的觀眾,也讓所謂的"三池風格"引爆更多人的討論。
《殺手阿一》正是以這種 "低度Cult片" 的曖昧姿態,成為一道三池熱以前的開胃菜,
此後三池早期的作品能夠在市場炒冷飯,也得多少歸功於《殺手阿一》這成功的敲門磚。
《搞鬼小築》則是翻拍1997年韓國導演金知雲的《死不張揚離奇失魂事件》,雖然故事
主線沒有改變,而且當年金知雲的此片也是大獲好評,珠玉在前,但是三池卻在這部
電影裡卻展現了他玩各種風格的導演才能。影片融合了恐怖片、喜劇片、歌舞片、
泥偶動畫片的元素,和原作相比又有了不一樣的趣味。它的重要意義在於,這是對三池
導演功力的一次檢閱,也是三池自己導演思路的一次拓展,此後的三池作品中一系列
玩大雜燴的影片都可以視此為濫殤,比如去年高雄電影節放映的《日式年仔一品鍋》。
而同年的《拜訪者Q》則被公認為"三池風格"的巔峰,影片刻意營造出小製作的粗糙感,
描述了一個荒誕、壓抑、暴力的故事。三池崇史在此片中延伸了一個導演的社會責任感,
見證了人和人的疏離和孤獨,影射出三池對諸多家庭問題、社會現象視角獨特的思考。
和以往作品相比,影片並沒有展現過多的血腥鏡頭,但是卻空前的感覺瘋狂。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我腦子裡那些不存於世界的景象用現實的手法表現出來。"
在這部作品裡,兩者真的做到了融合。
村上春樹曾說 "從國外看日本,日本如同在暴力漩渦中心的一個孤島。"
和三池展現的價值觀非常接近。
在三池的作品中,一直貫穿的是一種荒謬的幽默感,一種根植於非現實中的無厘頭效果。
開人體器官玩笑、玩弄屍體,或者對人性陰暗面的嘲笑都是三池慣用的招數,這種惡趣味
儼然成了三池作品不能缺少的調味料,否則就會只剩下生命的黑暗面了。
在近20年的導演歲月裡,三池已經完成了60餘部作品,屬於高產量的導演,並作為
唯一一個日本人在《時代》雜誌評選的非好萊塢10大未來應受矚目導演中入選。
其實平心而論,三池的作品不僅僅意識形態是富有爭議性,品質參差不齊也是顯而易見的
,爛片絕不在少數。他並不是一個很愛惜羽毛的那種藝術型導演,一切只為自己玩High
順便賺賺錢,這種真實性倒是讓他作品顯得更為平易近人。
三池說:"我不給自己訂立規則,我還沒學到怎麼弄這個,我其實有點傻。我花了我一輩子
的時間在搞電影,所以我必須讓自己從中獲得點快樂,雖然有時候檔期緊、預算緊,
但這終究還是件讓人高興的事情。電影完了,能獲得成功當然也不錯,
但最好可以是一個我們玩的作品成果被大家認可,那就很爽!"
他骨子裡還是那個18歲披著導演外衣的暴走族。
--
※ 編輯: filmwalker 來自: 123.192.206.64 (05/17 19:48)
Artfilm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