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台北電影節】《控訴風暴》

看板Artfilm (藝術電影)作者 (Rick)時間16年前 (2009/06/05 00:54),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網誌圖文版 http://blog.yam.com/mreosrick/article/21399764 (刪掉了一段跟影片無關的描述) Hans-Christian Schmid導演的《控訴風暴》(Storm, 2009)描述一位國際法庭的 女檢察官,在面對起訴南斯拉夫軍閥在波士尼亞戰爭的罪行時,重重困難之中卻意 外扯出案外案的集體強暴事件,在政治力介入跟條件交換之下,主角將面臨犧牲正 義的情況。電影的情節精采,戲劇張力強烈,堪稱毫無冷場的法庭鬥智片。我要談 論的是片中女性的身體意識跟心理定位,為此先釐清女性的社會主體性問題。 就像男人不懂懷孕,十九世紀的歐美男人都認為自己懂,當女人因為產後憂鬱而情 緒起伏時,男人的腦袋判斷這些都是胡思亂想的結果,開立的處方就是休息療法, 可知躺在床上看似閒適的軟禁,是引導人性走向瘋狂的開端。Charlotte Perkins Gilman在她的短篇《黃色壁紙》控訴了男性的醫學知識霸權對女性心理的剝奪; 《控訴風暴》則在男性意識型態領導的政治跟軍事行為中,為被物化女性所受到侵 犯做掙扎的一呼。 女人怎麼能不懂女人多一點?女主角漢娜(Hannah)身在作為正義代表的國際法庭 ,卻必須屈就於男性主導的政治性條件交換,犧牲掉軍閥在戰爭中狹持婦女集體強 暴的事實,好挽救官司的敗訴危機。女人怎麼能不懂女人?她可以瞭解身體被殘酷 侵入的痛苦,那是挾陽具自負的男人永遠不瞭解的。不幸的是她處於對女人毫無理 解的環境中,對軍閥的審判、種族、國家、法律、政治力這些問題,女人不論如何 投入,她總必須先卸下女性對情感的敏銳跟情緒,以冷淡的理智服膺父權世界所制 定的遊戲規則,削減掉她的性別表徵。這些看似理性公平的方法跟規則,卻充滿著 理念化的雄性陽剛邏輯。如此看來,女性參與這些公共領域並不代表第二性的意見 已經完全融入遊戲規則之中,卻常常是弱化自我性別來攀附第一性的意識型態霸權 ,那麼何來的正義?正義一詞也不過是個勝利者的形式用語而已。 飾演漢娜的紐西蘭演員Kerry Fox沒有一般女主角的美艷纖瘦,她用顯得疲累的中年 肉體取悅歐盟官員來滿足情感上的依靠,這段工具性的感情卻脆弱得不堪一擊,在 她為證人米拉(Anamaria Marinca飾)做絕處逢生的努力時更顯得孤立。她所控訴 的這場戰爭本來就是男人間的權力爭奪,女性僅僅被設定成慰安的工具;想不到這 場控訴官司也是男人的角力戰場,漢娜只是個達成目標的武器,她不斷對自己陞官 的失敗感到懊惱,對助理受控於他人感到生氣。漢娜所忿忿不平的,是自己的被忽 視,然而她沒想到,要在身邊圍繞著男性霸權的遊戲裡做異性的登高一呼,需要什 麼樣的眼光跟勇氣。 有些性別理論是反本質的,這是兩性平權重要的開端跟思考,但若忽略了性別在本 質上的相異,卻會讓自己陷入被社會霸權掌控的陷阱之中。漢娜若打贏這場官司, 表面上成就了正義在人權跟政治上的平衡,卻犧牲掉自己性別的身體意識,間接也 承認了女性的工具性功能。父權的陽剛體制之下,女性顯得孤立無助。然而弱勢的 傷者卻需要更多的勇氣來發聲,用更多的犧牲來換得正義的代表權,在殘酷的戰爭 之下,真正無助的人不該只是被標示作換算成數字的受害者,微觀世界需要更多的 智慧跟包容力,這點不論男人或女人,在人類世界中是一個必須不斷學習的課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121.252.207
文章代碼(AID): #1A9_nRGg (Artfilm)
文章代碼(AID): #1A9_nRGg (Artfi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