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2009金馬影展觀影速記 (3)
巴西:http://mbm.idv.tw/?p=1089
警察,形容詞:http://mbm.idv.tw/?p=1083
聽媽媽的話:http://mbm.idv.tw/?p=1086
寶萊塢記憶拼圖:http://mbm.idv.tw/?p=1108
一鏡到底之人體炸彈:http://mbm.idv.tw/?p=1109
2009月球漫遊:http://mbm.idv.tw/?p=1121
◎11/11
巴西
Brazil
分數:*****
與夢中情人共纏綿,你是否曾作過這樣的白日夢?既然是夢中情人,就是因為各種原因最
終無法在一起的情人,因此更顯得白日夢當中的美好及夢醒時的失落,如果你有這樣的體
驗,我相信你一定會愛巴西這部電影。
巴西雖然也是影史經典之一,但觀眾對本片的態度應該是愛恨分明,喜歡的極度喜歡,不
喜歡的大概整個無法理解導演在搞什麼玩意。有個BLOG說的好,本片導演Terry Gilliam
在拍攝的時候一定有嗑藥。前面一大段如果沒有耐心看下去的話,還真不知道導演到底在
玩什麼鳥?事實上,即便有花耐心看下去,還是看不出來導演到底在玩什麼鳥…:P
一言以蔽之,前面一大半段的劇情有如拼布般貼貼湊湊,東拉一塊,西扯一邊,劇情的進
展毫無方向也零亂無章,不知道導演究竟想幹麻的人可能以為是在看一段又一段有時有趣
有時又不知道在搞什麼鬼的短劇。事實上前面一大段可以說是Terry Gilliam對未來烏托
邦世界幻想的具體呈現。不論是吃起來相當美味卻根本就是「噴」的食物、不管年紀多老
都可以青春永駐的「拉皮」(拉皮照可是經典中的經典!)、到處都有各種大大小小的「螢
幕」傳遞訊息,甚至連在郊外都是一串精心製作的廣告擋住原本的山明水秀,上面這一切
看起來都是「進步」的象徵,但在「巴西」這部電影看起來卻如此突梯荒唐,但仔細想想
,這不也是我們現代生活的誇大卻真實的縮影?
此外,對現代社會公司金字塔結構的科層組織亦有諸多諷刺,從表格填寫、服務電話撥打
、小小辦公桌的爭奪以及對權利慾望的追逐,看起來十分荒謬,卻又真實不已的讓我們哭
笑不得。(巴西這段關於整個科層組織的描寫,在後來電影「The Hudsucker Proxy」(金
錢帝國)當中也可以看到相似的影子。其實這個主題可是從卓別林時代就一直探討到現代
呀!)
光看前面這一大段Terry Gilliam關於烏托邦的想像,以及用看似簡陋的器材,卻相當有
創意的美術以及呈現方式,的確十分有趣。
的確,看慣大場面及聲光特效的觀眾對這部1985年「才」出品的「巴西」一定覺得這特效
是什麼鬼?中國民間故事的水準嘛!!!想想也不意外,電影結束後回想了一下1985年可
是有「回到未來」這種特效水準的電影,拿「巴西」的聲光效果跟特效去跟「回到未來」
比真的是拿雞蛋碰石頭,沒得比!但如何用最純粹的拼貼方式呈現想像中的世界,「巴西
」當中看似十分落後的未來世界,卻又會給你處處驚喜。
但除此之外,巴西這部電影的結局更還讓人久久不能自己,也是讓他分數在最後爆表的主
因。
看著坐在刑求台上的主角,眼神呆滯卻微笑地哼著「Brazil」這首歌,作著浪漫美好結局
卻永遠不會醒過來的美夢,此時鏡頭拉遠讓主角成為孤單渺小的身體,被吞沒在漆黑無邊
的巨大水泥怪獸中,隨著Ending字幕揚起,耳邊傳來的卻是歡愉的「Brazil」音樂………
這麼意味深長及富有意境的結尾,卻沉重的叫人無法承受。
面對巨大而如影隨形的社會機器,也許我們真的太過渺小沒有辦法改變任何事情,甚至對
自己的命運也無從掌握(雖然大家都說自己的命運是自己創造的);只有在夢裡才能實現我
們自己對人生、社會、愛情等一切一切的美好願望。
如果可以選擇的話,我們究竟要停留在那美好卻終究是「夢」的夢中,還是要醒來面對這
個理想又進步,卻是冷酷無情而我們無能為力的世界呢?
又或者說其實現在的人生,只是一場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醒來的夢而已…
「烏托邦的故事甚少以喜劇收場,原因也許在於烏托邦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場悲劇。」這是
我在看完「巴西」之後在噗浪上的喃喃自語。也好在「巴西」是採用Terry Gilliam自己
版本的結局,而不是片子引進美國時美國片商修剪的大歡樂結局!(大歡樂結局可以參考
下面這個影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6RCvs3cA6PU
這結局是會讓人覺得很有希望沒錯,但整部片的意境就完全毀掉啦!!!
「巴西」這部電影真的是喜歡他的會愛的要死,不喜歡他的會懷疑你們究竟在迷個什麼勁
的鬼東西?從Youtube上「巴西」各個片段充滿著死忠死迷討論就可以知道這部真的可說
是道道地地的「Cult Film」(註),不是每個人都會喜歡這部電影,但當對了你的味的話
,光「Brazil」這首歌以及電影裡面的各個片段會在你的腦袋不斷重播到讓人愛不釋手。
甚至連蕭邦的「夜曲」放出前兩個音之後,都可以讓你直接接上「Brazil」的主旋律。:P
註:關於「Cult Film」的說明,可以參考以下兩個來源
美麗新世界 (這是一個關於電影的Blog)
http://mimibao.pixnet.net/blog/post/19220147
維基百科的說明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2%AA%E5%85%B8%E7%94%B5%E5%BD%B1
◎11/12
警察,形容詞
Police, Adjective
分數:****
警察,形容詞也是本次金馬影展相當期待的電影之一,從金馬影展的文案(又是文案!!
!)看起來,這似乎會是件很特別的電影,再加上羅馬尼亞出品這特別的影片出生地,讓
我在觀影前充滿了好奇心。
如果完全沒有帶著任何預期心理進電影院觀賞這部電影,就像我甚至還忘了先複習一樣金
馬影展的介紹文案,帶著空空的腦袋進電影院,看到一半的時候只會有個感覺:「這導演
是在搞人嘛!!?」
完全沒有配樂的場景、一鏡到底好像永遠不會結束的跟監,一鏡到底好像永遠吃不完的晚
餐、明明是演「警察,形容詞」卻為什麼要跟老婆爭論歌曲的意義?我是進電影院看電影
,導演你幹麻演我們再平常也不過的日常生活給觀眾看?
但隨著劇情演進,原本按耐不住的性子,幹譙坎城影展看走眼的內心怒吼似乎像清晨的薄
霧般漸漸消失,似乎掌握到導演想要表達什麼的我緊張地等待劇情的流逝,終於在眾人推
崇不已的戲末名詞討論高潮戲結束後徹底引爆。
幹!這導演真的太屌了啊!!!
從金馬影展電影文案還有一些網友的意見,認為,「警察,形容詞」這部電影是在討論法
律與道德的界線。我個人的觀點認為關於道德與法律導演也想要討論,但不是這部電影最
大的重點。
「警察,形容詞」這部電影講白了點,根本就是由警察當主角的「呆伯特」啊!!
這部電影在辦公室的描寫處處充滿了諷刺性,從主角不肯讓同事加入足網隊,到後來有求
於他反被婊,請別部門同事幫忙的本位主義人情冷暖,主角報告沒作好躲老闆,到後來進
辦公室被擺譜故意耽擱,更不用說前面有提到整部電影最高潮戲:字詞辯論,看老闆在大
螢幕上講的頭頭是道,在電影院的我卻被這諷刺而荒謬的情節笑到無法自己,但更可悲的
卻是這種情節卻每天在辦公室裡面見到,究竟是電影荒謬還是現實人生比較荒謬,我都快
搞不清楚了。
反正老闆早就打定主意硬幹,不論你多麼的有道理,小人一點的就直接裁示硬上,偽君子
的就會像,「警察,形容詞」這部電影裡面的老闆一樣裝開明,講的一口莫名其妙的「大
道理」,即便你說破了嘴,反正「老闆一定是對」就對了。
想不到廣博精深的中華文化裡面「官大學問大」這個不變的道理,在世界各地都能看到影
子,不禁叫人啞然失笑。
而這部電影另外叫人喜歡的場景就是關於人生的描述。沒錯,就像電影裡面百般沉悶及無
聊的場景一樣,人生就是充滿了狗屎,以及浪費一大堆時間在許多無意義的事情上。
本片中跟監與家中用餐兩幕場景尤是其中翹楚,電影片頭即用長達數分鐘毫無台詞的跟監
場景震懾所有觀眾,讓觀眾看完男主角從頭用餐到尾也叫人摸不著頭腦,但之後這兩幕場
景持續出現,場面還是一樣的無聊,仔細參透之後就會發現,這才是我們人生再真實也不
過的場景,多數的時候都是自己獨自一人,沒有任何語言的交流。
不過說到語言的交流,男主角與老婆分別在廚房與書房用餐及對話的場景,是除了片尾片
中另一高潮,原因除了台詞比較多之外,一鏡到底分別Take餐廳、書房以及房間三個場景
讓演員一氣呵成的演出也別具特色,也值得一瞧。
當然!說這麼多,「警察,形容詞」這部電影還是以「悶」為基調,甚至還有人說從頭到
尾看不到一把槍的警匪片(形容的還真貼切),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接受導演那一套,但如
果對了味的話,「警察,形容詞」可真的是一部非常荒謬及殘酷的黑色喜劇。
◎11/13
聽媽媽的話
I Killed My Mother
分數:****
「聽媽媽的話」原本也是本次金馬影展預備用套票畫位的電影之一,但看英文片名「I
killed my mother.」再加上電影文案的暗示,讓我很害怕這部片最後會不會變成動刀動
槍的血腥片,於是放棄本片。
想不到金馬影展上映上佳評不斷,把握住好不容易加映的機會,終於看到了這部電影,怕
演成血腥片大悲劇的擔心在看到電影結束字幕拉了上來也鬆了一口氣。事實上,男主角在
「聽媽媽的話」也真的「殺」了他的媽媽,只是用的是比較聰明又不見血的方式,還帶有
些黑色幽默呢。
「聽媽媽的話」放在本次金馬影展「青春紀事」系列裡面恰如其份,不只是家中有在青春
叛逆期小孩應該要看這部電影,就算家中的小孩已經成年,更應該闔家大小來看這部電影
,尤其是單親家庭!而裡面所探討的點更是直切要害叫人感同身受,年僅二十歲的男主角
兼任導演一職,能有這麼精準的觀點的確是前途不可限量。
身為人子,我完全能夠百分之百體會男主角所說:「我愛不了我媽媽,但我也恨不了我媽
媽」那種感覺,母子間本來就會有許多衝突,家人間更因為沒有距離,情緒中的言語及態
度用起來傷人更深。就像成長過程當中,甚至到了現在我們還是會因為母親許多無法叫人
理解的行為而憤怒不已,「為什麼我媽媽要這樣傷害我!?」「為什麼我媽媽都不懂我在
想什麼!?」,小小的不滿及誤解累積下來只會是下次更大規模衝突的遠因,有時候更會
痛恨自己「為什麼我要身在這種家庭中被這樣對待?」,也難怪「聽媽媽的話」中男主角
為什麼恨透了他母親,希望她永遠消失。
母親與小孩的衝突只會隨著孩子成長不斷發生,在母親眼中孩子永遠是孩子,但事實上孩
子在成長過程中逐漸成熟,已經不能再用當年那個小孩子的眼光來對待他們了,於是乎爭
吵與糾紛由此而生。「你現在翅膀長硬了會飛了嘛!」「為什麼你都不瞭解我!!?」這
種類型的鬼打牆對話重覆不斷的出現。
事實上,能降低親子間衝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隔離。
也因為隔離,親子間不用每天尖銳地對立,在距離分隔之下,親子間反而因為少數的相聚
機會而更珍惜彼此,成年後的親子關係可以接受這種分開的隔離,但處於青少年的親子關
係,對親子雙方來說都是煎熬的經驗。
只是距離降低美感,如果又回到親子同住的情形,爭吵保證隨之發生,而親子間距離與親
情間的拔河拉鋸,是一道永遠解不開的難題。這也是為什麼「聽媽媽的話」這麼寫實又好
看的原因。
對父親親子關係的一場戲更是讓人拍手叫好,身為單親家庭孩子的男主角,在母親找來父
親共同商議要將男主角送至寄宿學校就讀時,男主角直接對父親怒吼:「我四個月只看過
你一次,你憑什麼決定我的未來。」這句話應該講到很多人的心崁裡,為什麼我們要將我
們的未來交給一個完全不瞭解我們的人決定?只因為他是你爸?而究竟什麼是對孩子「好
」的選擇,憑什麼是由父母單方面決定,還是所謂「好」的選擇其實只是眼不見為淨而已
,這些都是影片後叫人深思不已的問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片中母親的演技也是一大亮點,尤其是影片結束前打電話至寄宿學校那
一段,一氣呵成毫不拖泥帶水的演出,最後憤怒摔電話的結果更為整場戲作為最高潮的結
束,連在戲院欣賞電影的我都想站起來鼓掌叫好了!(現在還真的有零星掌聲及歡呼。:P)
這段演出真的是本片必看的橋段!
「聽媽媽的話」探討的是全人類共通的語言:親子關係。也由於是這麼的真實與貼切,是
一部讓人在電影結束後,不但能給觀影者內心的觸動,還會讓人不斷思索的好電影。
◎11/16
寶萊塢記憶拼圖
Ghajini
分數:****
我只覺得好奇,為什麼「寶萊塢記憶拼圖」這部片沒有台灣片商願意進!
雖然片長長達183分鐘對台灣觀眾十分的不親近,但整部電影根本就是好萊塢的水準,要
不是不熟悉的印度面孔以及寶萊塢特有的歌舞場面,跟人家說這是部好萊塢的電影也言之
合理。
魔戒這麼長大家不都還跑進電影院看了,「寶萊塢記憶拼圖」沒道理會不對台灣觀眾的胃
口。有懸疑但又不會花太多腦袋的劇情,有華麗如MV般的歌舞,基度山恩仇記的愛恨情仇
,火爆激烈的追逐與武打,王子變青蛙的突梯滑稽,簡直就超適合配可樂及爆米花邊在電
影院裡面跟著劇情起伏鼓掌叫好或叫囂的電影,三小時一下子就過去完全不會讓你覺得冗
長或是沉悶。
如果還有人對寶萊塢電影還存有「都是蒙著面紗跳肚皮舞的歌舞片」這種刻板印象,更應
該要去看「寶萊塢記憶拼圖」,這部片告訴你穿時裝的寶萊塢電影會是什麼模樣。像我之
前總覺得寶萊塢電影女主角一定要穿著印度傳統服飾才有辦法演下去,這次看「寶萊塢記
憶拼圖」真的讓我大開眼界,不只可以當電影看,還可以當成MV看,還拉拔到沙漠出外景
,這本下的有夠粗!(畢竟主角可又是Aamir Khan,片商自然勇於投資。而且,看他秀肌
肉真是種享受呀呀呀呀~~(花癡))
而「寶萊塢記憶拼圖」雖然劇情概念擺明就是從「記憶拼圖」這部電影借來,但除了「只
有短期記憶」這點完全一樣之外,其他部份「寶萊塢記憶拼圖」則走出自己的風格。從這
邊也可以看出寶萊塢拍純商業片的能量,不管是演員、劇本、場景、燈光、剪輯、特效、
美術,不但已凌駕另一東方好萊塢香港,更表現出不輸美國好萊塢的水準!這是看「寶萊
塢記憶拼圖」讓我最感震撼的地方,以純商業片的觀點來說,人家寶萊塢真的已經上太空
,別再把寶萊塢電影只當成第三世界落後電影了!而更值得台灣日後在拍純商業電影時作
為借鏡。
當然,若要說「寶萊塢記憶拼圖」這部純寶萊塢純商業片有什麼缺點的話,那就是跟好萊
塢電影一樣有著虎頭蛇尾的毛病。有著龐大隻手遮天能力,叫女警噤若寒蟬的大魔頭
Ghajini(也是本片片名),最後居然躲到貧民窟裡面,讓男主角只靠著一根棒子就把
Ghajini身邊的廢柴囉嘍打的七葷八素直接進入至尊對決,雖然靠著陰招婊了男主角一把
,但被追殺到驚慌失措的Ghajini實在有失電影前面宛如佛地魔的氣勢,害我以為Aamir
Khan只是在痛扁路邊混混,而不是和龐大的黑暗勢力對決。這種好歹要先拿一把衝鋒槍瘋
狂掃射之後,再大吼「我要打十個~」,才有跟大魔王對決的氣勢呀!:P
在金馬影展看這種純商業片也是特別的體驗,除了所謂「藝術電影」之外,看看別的國家
純商業電影是怎麼拍的,瞭解非好萊塢以及香港的大製作以及大場面是怎麼一回事,也許
能給台灣在拍商業電影時帶來新的思維與刺激。
◎11/16
一鏡到底之人體炸彈
PVC-1
分數:***
這部電影真的太屌了,85分鐘真的一鏡到底一氣呵成!讓我覺得這根本不是在看電影,而
是在看變魔術!
當初會選這部電影的原因就是簡單的四個字:「一鏡到底」,對從來沒有看過這類型電影
的我的確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進到電影院看到一開始綁匪在車上準備的片段,本來以為一
鏡到底只是噱頭而已,想不到導演就真的一路從綁匪車子、肉票農莊、人力鐵軌、攀山過
河拍到最後拆除炸彈,完全沒有中斷鏡頭。雖然電影裡面只有短短85分鐘,但從場面調度
,人員安排等等都需要不知道多少時間的事前準備,否則一個環節出錯可是要全部重拍,
不知道要浪費多少底片。光想到要如何鉅細靡遺地安排這些東西,就不得不給導演一個大
姆指。
而正如前面所說的,看這部電影時,與一般看電影經驗大異其趣,平常看電影是想瞭解導
演想要表達什麼,但看這部「一鏡到底之人體炸彈」時就像在看魔術師表演魔術一樣,急
著想要看穿導演究竟怎麼在一鏡到底的限制下怎麼呈現他的「把戲」。
比如說那個神出鬼沒總是出來嚇觀眾的炸彈嗶嗶聲,就會猜想遙控器是否就在掌控攝影機
的導演身上,想按就按,連演員都不知道聲響何時會出來,才能抓到對炸彈恐懼的最真實
反應;而片中最後鏡頭近距離帶到那位不成事的主管時,就猜鏡頭外是不是有「魔術」正
在進行,果不其然,炸彈爆炸,觀眾只看到塵土飛揚主角倒地,這些都是趁鏡頭帶離時進
行,甚至為求節省化妝時間,搞不好連倒地的主角都是替身演出。(最近魔術看太多的後
遺症…:P) 有時候猜想導演及場景調度手法的樂趣,甚至超過電影情節本身,這些都是「
一鏡到底之人體炸彈」獨有的觀影體驗。
但「一鏡到底之人體炸彈」看完之後,卻讓我有「究竟什麼是電影」的思考。
「一鏡到底之人體炸彈」為求一鏡到底,必需犧牲掉很多東西,和我們一般印象中畫質精
緻,打光仔細,剪接繁瑣的電影大不相同。手持DV的畫質再加上沒有燈光,看起來根本就
是素人拍攝的家庭錄影帶。很多場景因為逆光的關係,幾乎是一片漆黑看不清楚;而85分
鐘的片長為了追求一鏡到底,許多「不必要」的場景無法刪除,劇情在綁架之後更只能期
待不斷的嗶嗶警告聲嚇唬觀眾,最後炸彈爆炸雖然符合真實事件,卻也是不得不然的選擇
,否則劇情將更為空洞。只是若真的將一鏡到底作為賣點,雖然說導演在片中的「把戲」
都玩的不錯,卻有「把戲」過少,創意不夠之憾。一鏡到底可以花的花樣一定不只這樣,
想想魔術基本的原則也不脫那幾種,卻有千千萬萬的變化,但在本片中卻沒有看到利用一
鏡到底變魔術的創意高度發揮,實在是相當叫人惋惜。
我們常要求電影要追求真實,「一鏡到底之人體炸彈」可說是最符合「真實」的電影,只
是這種「真實」我們是否能消受的了?甚至「一鏡到底之人體炸彈」這到底能不能算是一
部「電影」,或只是導演單純的魔術表演,這些都值得再深思及討論的議題。
以導演炫技手法來說,「一鏡到底之人體炸彈」是部叫人大開眼界的作品,但扣掉一鏡到
底的技術手法,以電影的角度來看本片,卻似乎不能稱作為及格。更可惜的是,導演的確
作好本份炫技的工作,但就進場前的期待來說,卻還希望導演能夠作出更多創意而沒作到
,這也是本片最叫人遺憾的地方。
◎11/20
2009月球漫遊
Moon
分數:****
凱文史貝西的聲音還是一樣好聽!
這部片除了有向經典名片「2001太空漫遊」致意的意義外,當初最吸引我選這部看的原因
當然就是凱文史貝西的配音。他的聲音還是一樣的這麼具有獨特的魅力,再加上可愛的笑
臉人表情,整個機器人好像真的活起來了一樣,讓觀眾融入其中而不覺突兀,這就是聲音
表情的功力。
與其說「2009月球漫遊」是一部科幻驚悚片,不如說是以科幻背景為包裝,但骨子裡是探
討資本主義中勞資關係的電影。一直隱藏到電影中間才揭開的複製人設定,正說明了其實
我們以為與眾不同獨一無二,但其實只是老闆眼中隨時都可以替換掉的棋子,只要那一天
被利用的價值沒了,就會不帶情面像垃圾一樣地被殘酷的丟棄。
另外,在複製人腦中所輸入對地球的回憶,使其抱持回家的願望而甘心努力工作等待合約
期滿的,更是勞資關係中,資方對勞方種種控制手段之一。以一張看似可口但實則虛幻的
大餅,不斷壓榨勞工的勞力,更厲害的是,勞工還心甘情願沾沾自喜,殊不知自己是被剝
削的那一方,那看似甜蜜的大餅,更變成叫人不斷努力工作而一無所獲的毒藥。
對於勞資關係的隱喻,是我最喜歡這部電影的地方,在電影院裡面看得叫人連連點頭不禁
感觸良深。而韓國公司的設定更叫人會心一笑,讓我想到80年代末期著名的電影「終極警
探」裡面也有日本公司將美國大企業買下來的情節,也許這些都代表導演心中所謂「大國
將起」的寓言吧!
以一部低成本的電影來說,能作出這樣的太空艙場景,以及遼闊的月球表面,就已經值得
嘉獎,而導演說故事的方式也叫人欣賞,從平鋪直述開始後中間的轉折,一開始叫人摸不
著頭腦不知道到底在幹麻,但隨著謎團一一解開讓觀眾逐步瞭解到,原來看似平凡的月球
任務,有這麼多隱藏在背後的謎團(或是陰謀?),而這些謎團,正是本片導演對「人性」
的探討,這是相當聰明的說故事方式。
更讓人意外的是,片中主角與複製人主角居然真的是兩個不同的演員飾演!也未免長的太
像了,不禁佩服選角以及化妝的功力。但仔細想想也十分合理,與其找一個演員分飾兩角
再用後製方式修片,不如就直接請兩個演員演出還來得簡單方便又省錢。:P
但本片結局難免也過於樂觀,讓複製人成功離開月球回到地球揭發大企業內幕的設定實在
太好萊塢,反而減弱之前對勞資關係擲地有聲的引喻。畢竟在真實生活要發生這情節的機
會微乎其微,要嘛就是複製人主角被「河蟹」掉,不然就是隱藏的逃生太空船也是大企業
的防衛機制一環,避免複製人自我覺醒「叛變」後反咬大企業一口,讓複製人進入隱藏的
太空船自以為可以回到地球,事實上也跟其他複製人一樣被「處理」掉。這樣的結局也許
太過殘忍,也會讓本片不知道該怎麼收尾,但畢竟冷酷的人吃人社會才是這個世界的真實
面。
總的來說,「2009月球漫遊」是一部清新有創意的科幻小品,雖然對結局的設定太過樂觀
以及部份情節有不盡合理之處,但整體來說仍瑕不掩瑜,以本片導演初執長片導演筒,就
能有此成績的確是相當不簡單,也令人期待他之後的電影作品。
--
╭═╮╭╮╭═══╮╭═╮╭╮
║▌╰╯║║▌╭╮║║▌╰╯║
║▌ ║║▌╰╯╯║▌ ║ http://mbm.idv.tw
║˙╰║║║˙╰╯║║˙╰║║
╰═╯╰╯╰═══╯╰═╯╰╯ 玩到死為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5.58.213
推
12/05 21:41, , 1F
12/05 21:41, 1F
推
12/06 02:56, , 2F
12/06 02:56, 2F
推
12/06 20:10, , 3F
12/06 20:10, 3F
推
12/06 20:13, , 4F
12/06 20:13, 4F
Artfilm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
202
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