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心靈暗湧 (有雷)
心靈暗湧:救贖與罪愆的悖論
影音圖文網誌版:
http://blog.roodo.com/hostsonaten/archives/11093269.html
導演: Erik Poppe
出品: 挪威 / 2008
婦人阿妮絲攜著幼子沿河岸散心,將嬰兒車停在咖啡店前,想在晴暖好天享受一杯
熱可可,卻有兩名愛鬧事的青少年將嬰兒車推走,意外導致其幼子身亡,並棄置其
於湍流中,心碎的母親焦急苦尋,最後卻連孩子的屍首也找不回,甚至得不到一個
道歉與關於兒子死亡真相的答案。
當時年少輕狂的犯人-楊.湯瑪斯瑯璫入獄多年後,獲得了假釋的機會,在教堂找
到風琴師的新工作,並邂逅了單親女牧師安娜,絕口不提過去的他,面對得來不易
的信任與愛,逐漸敞開心房,迎向新生。而在悲劇的另一端,正當婦人阿妮絲試圖
尋回失落的天倫之樂、生命重現曙光之際,她偶然發現楊已獲釋,在外頭如常人工
作、行走,身旁還跟著一名天真活潑的男童,她因而再度陷入喪子的苦痛中,瀕臨
心智崩解的邊緣。
兩個被過去囚禁的破碎靈魂,在命運的隘口間狹路相逢時,該如何面對彼此?當惡
水的記憶漫延襲來,他們該坦然接受木已成舟的現實,還是將自己窒息在心靈的水
牢中?
「贖罪」的老梗早被許多經典影片玩爛,此類題材往往易流於濫情通俗,但《心靈
暗湧》卻能以對仗工整的敘事體裁、細膩繁複的剪輯技法、及意象淋漓的攝影構圖
,娓娓訴說一場令人歎然、又坐立不安的悲劇。「贖罪」不再是廉價的悲情與憐恤
,而是經歷千迴百轉的糾葛、狠狠剝開瘡口並直視真相的痛楚後,深切的同理與釋
然。
「看不見」的命運反面:對位的雙重觀點
《心靈暗湧》的原文標題《DeUsynlige》意指「看不見的」(the invisible),這個
乍似有些摸不著頭緒的片名,可能暗指兩個角色內心潛藏、不被查覺的深沉秘密,
亦可能指那位冷冷俯視著人類罪行的神(片名刻意玩弄雙關,略過空白處將兩字串在
一起,而deus在拉丁文中即指「神」。)但個人認為,「看不見的」乃是指兩位主角
偶然聚合的平行命運中,在彼此身上未能看到的故事。
本片體現了電影這門時空經濟藝術的精妙所在,以兩大段近乎等比例的工整剪裁,
一前一後交待了悲劇中兇手與被害者母親的各自遭遇,迥異對立、卻又互補反詰的
雙線敘事,恰巧交織出人類觀點的侷限,而片中角色們正是囿於自身視域、無法窺
見全局真相,因而徬徨失措,並險些在擦槍走火間釀成大禍。
故事以楊的敘事觀點展開,其出獄後找到工作、覓得棲身處、結交女友......等重
新被社會接納的種種歷程,不禁令人聯想到另一部描寫更生人自新的英國電影《心
靈鐵窗》(Boy A)。巧合的是,兩片主角不僅都因青少年時期一時糊塗的結夥刑案入
獄,也都透過大量過去、現在的交叉剪輯,重現犯罪現場的真相,逼視著主角內心
深埋的罪愆,與現下的壓抑和無助。兩片主角的表演都出色動人,但相較下,《心
靈鐵窗》男主角的純真稚氣固然令人心碎,但本片中保羅史維瓦漢黑根(Pal Sverre
Valheim Hagen)所演繹出的沉鬱、畏縮,更像歷經多年風霜的受刑人,而較具寫實
的說服力。
儘管身形高大,楊卻低調、寡言,深怕被別人注視,他選擇隱匿在教堂上方一隅的
風琴,利用澎湃的琴聲渲洩情緒,其受傷的手象徵了內心的枷鎖,每次的彈奏都伴
隨了無法言說的痛楚,指間起伏不只是莊嚴的聖樂,更像個人內心的獨白告解般,
將稠重的心緒、不堪的回憶化為高壓迫感的層層音浪。某場戲中,他為參觀教堂的
學童彈奏名曲《惡水上的大橋》(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其身影隨節奏擺
盪,切換在唯美、流暢的多角度運鏡間,氤氳的畫面中陽光微微過曝,音樂悠揚而
溫暖,彷彿其藉由演奏,逐漸從繭中蛻變新生,超脫了過去的罪身血債。
然而,過去的罪孽是否真可如此輕易消除?
《心靈鐵窗》中描繪了更生人被社會排擠的無奈,僅管催淚感人,卻似乎流於單方
面表述、忽略受害者的回應。令人欣慰的是,題材相似的《心靈暗湧》補足了這塊
失落的觀點。
影片的前半段,我們不時可感受到來自暗處不知名人士的惘惘威脅,是誰向教堂主
管打小報告?是誰把楊的琴譜弄得散落一地?又是誰跟蹤他和女友到超市,甚至試
圖偷偷帶走她的孩子?在懸疑臻至高峰時,影片戛然而止,切換至受害兒童的母親
觀點,用不同視點演繹先前相同片段,轉折迭宕的反向觀點敘事,將全片拉至不同
的格局與高度,推衍出難解、曖昧的道德提問。
全片最精采的轉捩點,就是後者觀點所重現先前楊彈奏《惡水上的大橋》的情景:
當學童們一臉仰慕地聆聽琴聲,彷彿他再度獲得世人的認可與尊敬,但此刻站在一
旁的老師,原來正是罹難孩童的母親阿妮絲!她認出楊的身份後,短短數秒間細膩
的表情變化、淚眼潸然,完美演繹出媽媽發現弒子兇手的震愕。而這首以「惡水」
為名的曲子不僅提示了多年前的悲劇,原先聽來撫慰人心的樂聲,更反襯其內在的
黯然神傷,霎時化為一位母親散落滿地的心碎。
身為人母:細膩的角色演繹與情節編寫
演出阿妮絲的,正是當今丹麥影壇技驚四座的影后──崔娜蒂虹(Trine Dyrholm),
其已連續五年在丹麥的影評人協會獎Bodli、業界最高榮譽Robert影展中入圍最佳女
演員,更分別以《肥皂》(A Sopa)、《愛你在手心》(In Your Hands)二度在這兩
大獎項中同時掄元,可謂當今最會得獎的丹麥女星。她將這個因亡子而神傷、急切
尋求真相的母親演得絲絲入扣,一會兒是溫文和藹的慈母、一會兒又是陷入瘋狂的
母獸,儘管角色形象極端,蒂娜的表演卻未流於刻板、失真,反而營造得寫實動人
,當她因憂懼、殤痛而逐漸喪失理性時,觀眾能充份理解內心糾結的愛與憎,進而
寬容她的執迷不悟,而未拘泥於戲劇情節的合理與否。
導演艾瑞克波貝(Erik Poppe)的年幼姪子曾因酒駕肇事而遇害,本片可說來自他的
親身經歷,他花了三年與編劇琢磨劇本,期間拜訪許多的重刑犯、更生人,及因刑
案驟失親人的破碎家庭,進行詳實的田野調查,也因此他在描寫這兩段交纏的命運
時,能夠細緻地描寫其心境轉折與衝突。
相同的題材,往往能因細節刻劃的功力而立見高下,本片除了加害者與被害者的二
元視點外,更有諸多呼應主軸、卻又綻發光采的支線,經營出道德主題之外的感性
層次。
本片不斷對「母子親情」旁敲側擊:阿妮絲對死去稚子、及兩名亞裔養女的關愛,
散發出人母的無盡慈暉;當她在酒席間與另一名陌生婦人聊及亡子時,對方突兀地
提起自己嗑藥而離家的兒子,兩人都對彼此肉體或精神上逝去的孩子感到無限悵惘
,但言談間卻是雲淡風清,而這種沉抑、不張揚的演法,反而比聲淚俱下的激情戲
更令人揪心。(在影片前段出現了一位毒癮發作、求助教堂的年輕人,會是她的孩
子嗎?)而從單親牧師安娜對孩子的依戀、男主角楊因青春叛逆時疏遠母親的悔恨
……,都看出導演企圖以多組親子關係的對照,烘托出普世情感的張力。在片末,
當阿妮絲宛如看著受傷的孩子、伸手觸摸楊的臉龐時,不只代表了她的寬容、悲憫
,反而更似慈母撫慰浪子般,進一步拉扯出親情在全片中的複雜意涵。
水:時間的迴旋、視覺的鏡像
孩童死亡、被沖入急流的那一天,是全片的起點,也是迴歸的終點。
一般電影慣以雙線交叉剪輯,來呈現共時發生的事件,《心靈暗湧》卻另闢蹊徑,
將同時間的故事拆成獨立的兩大段落,形成後激盪的對照觀點。但另一方面,大量
穿插、倒敘的記憶片段,卻如水滴般滲入兩位主角的現下人生。導演並未透過字卡
、融鏡、或轉場鏡頭來清楚區分過去、現在的時態,反而以情感的伏流為引,大膽
串聯著不同時空中跳躍、破碎的鏡頭,卻又維持了一氣呵成的流暢感,例如:當楊
被獄友押入油槽、阿妮絲在泳池游泳時,兩人不約而同看見了被幽暗河水中被漩流
沖走的死亡孩童,清楚陳述了他們困陷於過去、走不出來的心境。(此種今昔間來回
迴旋、卻又不著痕跡的意識流剪接,令人聯想《時時刻刻》、《為愛朗讀》的導演
Stephen Daldry,而本片部份配樂也意外地與Philip Glass的作品有些許神似。)
逝者如斯,一去不返,但河水在本片卻是「過去」的重要提喻,全片開場鏡頭正是
以一個與水平線垂直的潺潺河流,而曾接受過靜態攝影訓練的導演,亦在本片中設
計了大膽、精緻、又別具深意的構圖,來呈現主角在過去與現實間來回拉扯的分裂
心靈。
當楊假釋後搬進新居時,他對著破裂的鏡面覆誦自己的名字,並左右移動於兩個映
像中,彷彿在確認自己已拋開過去的罪犯身份,重拾社會人的新生。而阿妮絲游泳
時,導演以慢動作、優雅的水中攝影,捕捉其浮沉於水面間的身影,正反顛倒的鏡
位讓她一會兒彷若懸空於水面、一回兒又潛入水底,暗喻其內心失重的迷離感,及
迴游在理智與失控間的雙重自我。
本片另外值得注目的視覺手法,便是頻繁使用長焦距鏡頭、製造前景大片模糊失焦
的面部特寫。對於理論家巴拉茲(Bela Balazs)而言,臉的特寫超脫了週遭的時空、
並以顰眉變化取代文字對話的內心獨白,而片中那些漫漶難辨的面孔,消抹了角色
的表情與自我存在,卻同樣隔絕其於現下時空之外,表現他們墮入回憶的思緒,及
無以名狀、混沌不安的心理狀態。
許多場教堂的戲中,導演以失焦特寫捕捉男主角臉孔,卻在背景一隅清楚聚焦於基
督的宗教聖像上,彷彿告示著:人卻總困在自己的主觀世界中,辨不清眼前景色(
如同前半段彈奏風琴的楊,並未辨出背景中模糊的阿妮絲一般);但總有一雙全知
的眼睛,在凝望著世間不願正視現實的迷失靈魂。
「如果神真的存在,那罪惡是否也是他計劃的一部份?」這個主角對女牧師犀利的
提問,其實也是丟給觀眾的一道難題,洗禮、聖餐禮等儀式表面上應該加深男主角
對奇蹟與救贖的信念(其教名Thomas正是聖經中那位多疑的信徒),但峰迴路轉的情
節,卻又在在挑戰了人們對於「寬恕」、「重生」的宗教、倫理觀。結局中,兩位
主角的命運在交會、纏鬥後再度岔開,曳向各自的人生風景,導演並未對角色的道
德抉擇作出判決,反而透過觀點的互詰辯證、情感豐沛的親情戲碼,將其留給觀眾
細細玩味、咀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31.30.45
推
12/24 12:52, , 1F
12/24 12:52, 1F
→
12/24 14:36, , 2F
12/24 14:36, 2F
Artfilm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
204
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