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靈魂冷凍庫Cold Souls

看板Artfilm (藝術電影)作者 (後現代女人)時間15年前 (2010/01/02 20:30),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2009金馬影展-11/7 23:00新光三廳 頂著前晚只有睡3小時的疲倦,我得感謝導演兼編劇蘇菲巴瑟斯(Sophie Barthes)用諷刺 又幽默的手法,拍了這樣一部題材嚴肅引人深思,卻不流於沉悶說教的電影。它不在情緒 上加重觀影者的負擔,卻成功地使用各種隱喻/替代的元素,讓觀者自行尋找鑲嵌在電影 裡的迷謁。雖然它有不少笑點(Paul對眼前的"雞豆"大餐瞪眼、Paul做完靈魂抽出/保存程 序後回家量體重...等等),不低級卻又刺人。它讓我們陷入自省,甚至也開始天馬行空般 地想像,那個居住在自己軀殼裡的靈魂。 保羅吉爾麥提(Paul Giamatti)來飾演劇中Paul這個角色實在非常適合。些微的神經質、 愛碎唸、富才華、時而感性自負時而缺乏自我認同,身為演員角色又是演員,Paul在劇中 得用六種方式演繹同一個人(100%自己的靈魂、5%自己的靈魂、租來的靈魂,分別詮釋 Paul自己和舞台劇排演的角色),層疊交錯,演技令人大呼過癮。保羅吉爾麥提當然不是 一個帥哥,從"尋找新方向(Sideways)"裡的酒鬼作家、"史密斯先生(Shoot'Em Up)"裡精 明狡詐的黑道老大、"水中的女人(Lady in the Water)"裡平淡沒有味道的公寓住客、到 迷你影集"約翰亞當斯傳(John Adams)"裡為美國獨立奔波的政治哲學家,後來我都會特別 注意有他出現的電影。這次刻意犧牲睡眠、擠出空檔(工作週時數六十小時周休一日實在 沒什麼空)選了"靈魂冷凍庫"作為金馬片單之一,就是因為保羅吉爾麥提是主角而且題材 有趣。 如果"紐約浮世繪(Synecdoche, New York)"講人生、講他人定義我們自身的存在,那麼" 靈魂冷凍庫"想要表達的,大概是我們得為自身所擁有的靈魂付起責任。主角Paul是一位 在工作上遇到瓶頸的舞台劇演員,從朋友處得知"靈魂寄放"這種新興服務。他將己身感到 的壓力、沮喪、負面的情緒歸咎於靈魂的存在,於是在被半推就下進行了寄放靈魂的交易 。只剩下5%靈魂的他不再悲傷、不會憤怒、也無法感受到喜悅;沒有同理心,在工作上表 現荒誕、甚至對枕邊人失去性趣。為了迫在眉睫的舞台劇公演,他被推銷租用了一位俄國 詩人的靈魂,而自己的靈魂卻陰錯陽差飄洋過海到聖彼得堡,住進三流女星的身體。Paul 被迫到俄國找回自己的靈魂,卻發現他所租用的靈魂主人已因為後悔出賣靈魂而自殺... 。 以核磁共振儀為雛形的靈魂抽出設備、像骨灰罐一樣的透明靈魂儲存罐、納骨塔般的靈魂 保險櫃,那些本來用存放死後軀殼殘骸的硬體,在電影裡被用來禁閉靈魂。各式各樣的靈 魂面貌: 黑色腫瘤、雞豆、磨菇、彩色液體...,世俗本用來批評個人外在的審美觀,在 片中變成評斷靈魂的標準(即使我們都知道,以貌取人並不是客觀的方式)。我們常可以看 到"交換身體"(如:辣媽辣妹、小姐好辣),或"老靈魂/年輕軀殼"(如:回到17歲、第三朵玫 瑰)這樣題材的電影,但本部片卻是"用自己的身體,住別人的靈魂"來發揮,別有一番咀 嚼的樂趣。靈魂的外貌雖不代表它的本質,但劇末Paul終於從三流女星身上拿到自己的靈 魂時,卻發現它乾扁失去色澤,暗示著靈魂需要精神層面的滋養,才能維持原始的樣貌。 Paul從一開始不喜歡自己的靈魂(用過的人卻非常喜歡...:P)、發現靈魂失蹤後的恐慌、 靈魂排斥回到他的身體、檢視"內在"、到終於大功告成物歸原主,整條線像某種"了解自 我並接受自我"的頓悟歷程。而真實社會中,我們有器官捐贈、有黑市的器官交易;電影 中,則有為了錢去販賣自身靈魂的小人物。我們的靈魂能價值多少? 把避險基金、商業包 裝、種族意識都扯進來湊了一腳,蘇菲巴瑟斯的許多點子雖然談得不夠深,整部電影卻不 失為一頓菜色豐富的懷石料理,每道菜都少少小小,不知不覺地吃起來也甚飽。 縮減幾段過於零散的剪接與換場,內容再濃縮一些,整部片就可以更加完美。此外,我個 人非常喜歡Paul進入內在"看"靈魂的片段,形式上更隱喻、情感更深沉,很美。 -- 雲朵裡的廢墟 http://www.wretch.cc/blog/nephofelin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20.144.22
文章代碼(AID): #1BFpnxVT (Artfilm)
文章代碼(AID): #1BFpnxVT (Artfi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