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搖滾我還要》-再一次的狂High悸動!

看板Artfilm (藝術電影)作者 (第十二屆台北電影節)時間15年前 (2010/04/12 13:45),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documentary 看板] 作者: TIFF2010 (第十二屆台北電影節) 看板: documentary 標題: [心得] 《搖滾我還要》-再一次的狂High悸動! 時間: Mon Apr 12 13:42:09 2010 《搖滾我還要》-再一次的狂High悸動! 文∕小智(台北電影節網站編輯) 瑞典國寶搖滾天團「歐洲合唱團」(Europe)於前些時日來台開唱, 老中青歌迷趨之若鶩,就連咱們辦公室經理級同仁都先暫放手邊工作 ,一身搖滾勁裝前往Rock。可見在這人際疏離、社會價值逐漸紊亂的 年代,搖滾力量依舊撼動人心,展現凌駕在語言文字之上的情感及價 值,也讓我們在對現實喧囂感到無力的同時,透過搖滾反叛血液得到 救贖。一如《搖滾我還要》(Do It Again)這部音樂紀錄片,刻畫 著波士頓環球報一位熱血編輯,試圖想要重組已經解散的奇想樂團 (The Kinks),並將這個重組過程給拍成紀錄片。 奇想樂團是何方神聖?或許是我過太年輕,透過影片才得知他們是六 七零年代樂團當中,唯一一個所有創始團員都還健在的樂團,並在當 時與披頭四(The Beatles)及滾石樂團(The Rolling Stones)齊名 ,一同掀起所謂的「英倫入侵」(British Invasion),風靡世界樂 壇。可惜的是,他們的曲風跟披頭四實在近似,導致他們成為最可惜 的犧牲打,不然像我們這輩耳熟能詳的綠洲合唱團(Oasis)、年輕 歲月(Green Day)或是法蘭茲費迪南(Franz Ferdinand),其曲風 其實也跟奇想樂團有異曲同工之妙趣。 既然這個樂團「團員全部健在」,那似乎也就可以讓他們再度出發囉? 這位記者雖然沒有搖滾一族的叛逆外表,但想必骨子裡也有叛逆基因, 不然好好編輯不當,何苦吃力不討好去幹這「不可能的任務」呢?之 所以稱作不可能,原因在於想要重組,就得讓團中一對鬩牆兄弟重修 舊好,之後還要再說服吉他手跟鼓手同台演出,畢竟鼓手之前拿鼓棒 打破吉他手的頭…。總之,這並非一部純粹拍攝奇想樂團的紀錄片, 而是一部試圖勸說他們重出江湖的紀錄片。片中甚至還找來眾多藝人 現身說法,如知名歌手史汀(Sting)、演員歌手身分兼具的甜姐兒 柔伊黛絲喬諾(Zooey Deschanel),都現身片中表達他(她)們對 奇想樂團的熱愛。搭配全片輕盈的調性,以及拿捏自如的灑脫感,無 疑是一帖夏日沁心良方,當然裡頭更有他們動聽的搖滾好音樂。 解散,並不意味永遠不再出現,只要有心,重組之路就在眼前。喜歡 音樂的影迷,且不妨跟著《搖滾我還要》再次狂High吧! 更多資訊請見【台北電影節官方網站】 http://www.taipeiff.org.tw/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22.53.145 ※ 編輯: TIFF2010 來自: 211.22.53.145 (04/12 13:44) ※ TIFF2010:轉錄至看板 Indie-Film 04/12 13:44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22.53.145
文章代碼(AID): #1BmhDc2q (Artfilm)
文章代碼(AID): #1BmhDc2q (Artfi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