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讓愛飛起來》:歐容溫馨的現代寓言

看板Artfilm (藝術電影)作者 (沉潛)時間15年前 (2010/05/07 06:53),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文/洪光遠   歐美多位以擅長描繪人性黑暗面、且手法犀利的知名導演,其近作都變得較為 溫婉;以國內推出的順序來說,像柯波拉的《第三朵玫瑰》、肯.洛區的《尋找艾 瑞克》、阿莫多瓦《破碎的擁抱》,乃至華達的《沙灘上的安妮》,莫不如是。歐 容新作《讓愛飛起來》,更是溫馨地嗅不出辛辣味。   帶著有點早熟女兒的單親媽媽,遇見了生命中的第二春,有了新生兒後,一家 四口,在平價住宅區中,共同經營一個平凡的小家庭。導演似乎有意著墨於家庭成 員對新角色的調適上,特別是女兒麗莎:從「與母親相依為命」、「加入競逐母愛 的巴可」到「多了位全家矚目的小瑞奇」,相信心中有著不小的失落感。影片一開 始,導演讓她兀自坐在校車上,隔窗向載著母親、急駛而過的摩托車熱切揮手、卻 無人理會的鏡頭,不難看出她的落寞。可是也僅止於此,本片並未循此線發展下去 ,成為一部或許也不太難看、但光采盡失的社會寫實劇,反而以麗莎的純真、懂事 ,反襯出大人的多疑與愚昧。   瑞奇意外地長出了翅膀,片子有了出乎意料的轉折,似乎又出現了歐容奇幻的 味道,可是筆觸卻是喜趣、溫潤的。母女兩人全心接納、並護衛瑞奇,彷彿他只是 「長牙、學步」而己。在百貨公司意外地讓瑞奇展翅高飛,不僅揭開了天使男孩的 祕密,破壞了母女平靜的生活,更重新組合了曾經破碎的家庭。走筆至此,導演似 乎要玩「小人物趁勢翻身」的戲碼,可是就在媽媽抱出男孩、在媒體前展技時,看 到瑞奇興奮地直沖雲霄的神采,不知不覺就鬆開了握在手中的繫繩,只見他越飛越 高、越過湖濱,消失在遠處的森林區,此時媒體一哄而散,留下錯愕與心急如焚的 親人。   痛失瑞奇的一家人,除了希望、期待奇蹟外,仍彼此扶持,而未相互指責,共 同走出失落的悲痛。當事情逐漸平息後,導演讓失神的母親投身於痛失愛兒的湖中 時,居然看到了更為健壯的瑞奇飛身眼前,旋即振翅而去。經過這段奇遇,母親得 到了救贖,重新活了過來。接著,導演又回到最初的筆調,寫實地呈現出這家人更 加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生活切片,最後讓我們看到母親橫躺在長沙發上、輕撫隆起的 腹部,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神韻與光采。瑞奇的現身與走失,彷彿是一帖黏合親情的 膠著劑、與照見大眾與媒體嗜血性的照妖鏡。   然而,在整個看似圓滿的事件背後,切不可輕忽另一位天使:麗莎。她一直堅 強地面對各種可能的剝奪與失落、默默承受著超齡的家庭責任。讓我們不禁想到當 前社會中越來越多的單親兒童,因為社會變遷,使得他們過早承擔著成年人的家庭 責任、結束了原本可以無憂無慮的童年。相對某些軟弱與愚昧的成人,他們反而是 支撐起家庭功能的正向力量(像最近幾部描寫變調親情的國片:譚家明導的《父子 》、陳沖主演的《意》)。生命是很奇妙的,只要不輕言放棄,無論在怎麼困頓的 環境中,總是可以找到出路。   導演藉一則現代寓言,揭示了平凡生命中的真善美,似乎要我們懂得珍惜、好 好體驗。與歐容以往的風格相較,本片與肯洛區的《尋找艾瑞克》一樣,幾乎顛覆 了我們對導演的印象。就如同本文開頭提到的幾位慣以悲憫胸懷嘲諷,甚至控訴人 性醜行的名導般,歐容在一味沈重痛下針砭之餘,似乎還沒忘記給予我們輕柔的撫 慰與期盼。或許是在經過歲月的淘煉後,他們不僅能更加睿智地觀照到事物的全貌 ,視野與胸襟亦更為寬闊與包容。且讓我們拭目以待他們的新作吧! ─資料來源─────────────────────────────────── 國家電影資料館 洪光遠:《讓愛飛起來Ricky》—歐容溫馨的現代寓言 http://www.ctfa.org.tw/news/news_show.php?news_id=628 -- ※ 編輯: Loreto 來自: 123.195.169.86 (05/07 15:57)
文章代碼(AID): #1BuqX_DP (Artfilm)
文章代碼(AID): #1BuqX_DP (Artfi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