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女性影展閉幕片-借來的幸福

看板Artfilm (藝術電影)作者 (ㄚ信)時間15年前 (2010/10/18 17:26),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一開始,我就先來談談進場的情況 之前在PTT上面看到女性影展票房不如預期 進場倒還覺得令我意外! 這場應該是滿座!!! 我想,如果藝術電影有這樣8成滿,就應該很棒了! 之前一片的座談會也是很多人喔! 票價是買1200的套票,還算OK啦! 但,讓我不滿意的?主辦單位,還讓那些遲到的人進場觀影 這,真的挺干擾的~~(我坐得比較前面) 片中一開是對女主角作一個性格描述,一個充滿個性的女性 還蠻多手持攝影的畫面,有點晃,但也讓我多少造成一些些不安的氣息 我想,一方面也是省點成本吧~~ 媽媽的行為與角色設定,我還挺喜歡的 例如,當他知道來者不善時,轉了幾下手中戒指 醞釀了不安以及要保護家庭的象徵 在浴室裡,跟女主角的對話時,不安的走來走去 跟女主角看完影片之後,也在那個房間裡走來走去 這兩個設定,我還挺喜歡的 阿公與阿嬤的加入,是讓不安的氣氛,多了一點輕鬆的效果 當然,這個衝突讓那頓飯,充滿張力 導演巧妙的安排,在對話中,兩位長者 在無意中,說出許多人生真理 而且還是從第三人稱說出,更具說服力 這個手法是挺常見的 這頓飯,女主角敲玻璃杯一下,是片中很重的一拍 敲響爸爸與媽媽心中的不敢面對的事情 如果沒記錯,女主角拿的是叉子,更有一種刺痛的意涵 我還蠻喜歡的,也再一次設定女主角喜歡用聲響 來表達自心中的情緒 這頓飯,也提到大眾利益與個人利益的平衡 真的,在當下,有時真的很難拿捏 如何讓雙方滿意,我想是我們人生的功課 這樣的議題,讓我想起<永不妥協>這部片子 也讓我想起現在的工作(本然在非營利組織裡服務) 這頓飯,阿公阿嬤顯然是狀況外,造成反差的效果 到最後,阿公搖頭看來看去的動作 卻還有人發笑,更讓我有一種可怕的矛盾 別人的不幸,我們還會有置身之外冷眼旁觀的可怕 有點像<大逃殺>,最後幾個人死時,許多人都笑了出來 我們都被媒體的胃口養大了,對那些人來說,那才是真正的傷害 在車子裡的安排,反差就更明顯了 女主角繼續使用她表達情緒的方式 希望獲得別人的注意以及關愛的自卑感! 現在人,很多人都是如此,只是方式不同 片後講評也對,整片還算安靜,但這裡 卻是運用喇叭、收音機的聲音 動中取靜,聽到雙方內心的對白 不過,我覺得這個手法倒是挺芭樂的 父親的一巴掌,是片中最後一個重拍! 象徵著回應與反擊 也在瞬間,讓三方反思(爸爸、媽媽、女主角) 誠如片後講評一樣,母親為了想保護小孩 知道父親已到極限,進而說出當時的真相 (我想父親會到極限,應該是放在桌上的那堆照片,讓大家都知道) 妹妹的反應,如我預期一樣,說了COOL 那樣叛逆的性格,展露無疑 但也在事後,卸下防衛(帽子拖掉) 影片到後面,呼應了前面母親所預留的伏筆 消失了一陣子,回到德國,看得出來 雙方已經原諒了對方,但我覺得父親還沒有 卻可以尊重母親的決定,我想這是整片結束後 我們不會討厭任何一個角色的關鍵(這裡也呼應片後講評的看法) 這是女性同理以及寬容、偉大之處 就算造成傷害,能知道事情的真相 都會選擇原諒!這裡,讓我想起了<眼淚> 即使對蔡振南噴了藥水,還是願意送他去醫院 畫面的最後,是停留在一個風景上,長鏡頭 讓我馬上想起<戀戀紅塵>,到最後 大自然以及時間會撫平傷口,撫平一切 整部片,在法國邊界一個空曠的葡萄園 看似空曠,一家人的糾葛卻鎖在這裡出不去 走出了這片土地的母女,令我感動以及喜歡 很像劇場的概念,不愧是劇場出身的導演 劇名中文翻譯我不是很喜歡 對女主角來說,她的幸福是搶來的感覺 原本的片名比較好 The Day Will Come 這一天總會來 (讓我想起了弘一大師的詩句:華枝春滿,天心月圓) 我們的生命,總是會相遇 相遇不只是人生歷練,更是讓彼此的生命更完整 這個心得,跟所有看過的人分享 在此回應,片後有人提出女主角為甚麼可以這樣做 她又不是上帝!我想,如果她不這樣做 就沒有這齣戲了! 很多時候,我們看戲的人會覺得 為甚麼誰誰誰可以這樣或是為什麼不那樣 我想分享,更應該去思考 導演為什麼要這樣 想表達甚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2.39.59.97
文章代碼(AID): #1Cl1BQtN (Artfilm)
文章代碼(AID): #1Cl1BQtN (Artfi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