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愛在聖誕夜

看板Artfilm (藝術電影)作者 (重新開始)時間14年前 (2010/12/27 01:06),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圖文網誌版:http://tonlinphoto.pixnet.net/blog/post/27970335 BBS純文字修改版: 好幾個禮拜沒走進電影院了,生活都被其他玩耍的行程給佔據。這一次是參加Pixnet電 影圈的A好康活動,抽到了《愛在聖誕夜》的特映券。拿到特映券時,同時也夾帶了一張 電影酷卡,我本身非常喜歡這張沒有人物的海報(因為還有另一款人物為主的,比較不 得我緣),很有濃濃的聖誕味:一輛卡車載著有繽紛燈飾的聖誕樹,往路的那一頭開去, 路旁的雪景,是台灣不容易看見的景象,但卻是我心中聖誕節最適合的背景。 這部片是由挪威導演班特哈默編導的作品,導演是根據挪威作家李維亨利克森(Levi Henriksen)暢銷短篇小說《Only Soft Presents Under the Tree》來改編,以「回家」 作為整部電影的主軸,描述16個人物在聖誕夜裡發生的故事,劇情為多線同時進行,穿 插呈現但又環環相扣。 跟酷卡上的文案一樣,基本上我們也可以把這部片定義為挪威版的《愛是您‧愛是我》, 看過 《愛是您‧愛是我》的人都知道,就是好幾條線中的角色,在聖誕夜裡發生的故事。 因為劇情溫馨感人,聽朋友說,聖誕夜想去租片店裡租《愛是您‧愛是我》,居然被搶 租一空,看來大家在聖誕夜裡也想在家裡應應景啊!想來明年《愛在聖誕夜》應該也會 成為聖誕節慶裡的搶手片? 不過和《愛是您‧愛是我》有所差別的是,《愛在聖誕夜》在溫馨感人的劇情中,也探 討了人性的許多脆弱卻充滿愛的面向,如同酷卡及海報上的文案「微妙的人性光芒,匯 聚成浩瀚奇蹟」。 與妻子分居的丈夫,為了想要送孩子聖誕禮物,打昏妻子新男友,假扮成「新男友應該 扮成的聖誕老人」到妻兒的住所,度過了珍貴了片刻光陰;聖誕夜出外行醫的醫生,不 忍新生兒與父母的無助,留下了自己的車,在聖誕夜裡徒步從森林裡走回市鎮。這些劇 情寫起來很普通(應該是我文筆太差),但是當你在電影院裡,看到那些愛與關懷的片 段,除了會心一笑,還會有深層的溫暖湧自內心。 其中出外行醫的醫生,在出門之前,幫妻子放上聖誕燈飾並點亮後,與妻子擁抱的那一 幕,以及後來行醫後,走回市鎮的路上,因思念而與妻子通話的片段,都讓我有很強烈 的感動。我常在想,聖誕節、跨年、農曆新年等的節日,重點不是街上滿滿的燈飾,也 不是豪華的大餐或禮物、紅包,而是重要的人能夠團聚在一塊,一起度過這個溫暖的日 子。 (因為我本身沒有宗教信仰,所以就略過了「聖誕」的原意了,請見諒。) 穿插交錯的劇情中,有感動及喜悅,自然也有悲傷與遺憾。不過總體而言,整部片都是 在描述在挪威小鎮,聖誕節對這些人的意義,無論是千里迢迢趕回家鄉的遊民、狂歡一 夜卻又失去希望的第三者,都闡述了對他們而言,所謂「聖誕節」的真意。 電影最後,往與家人相聚的旅程中所出現的極光,在一般人的印象裡,是幸福的象徵。 我原本以為電影中的極光是特效,不過上網作了功課後,發現這一幕是真實的極光!導 演及整個劇組為了拍攝到極光,想盡各種辦法,嘗試了各個時間、各種角度,還冒著大 雪突擊和凍傷的危險,最後終於拍到完整的極光景象,變成了我們戲院中,最後感受的 動人畫面。 (插個題外話,過去台灣也曾上演過「北極之光」這部舞台劇,也是在描述極光對於主 角,代表幸福與夢想的意義,雖然我個人沒有太喜歡這部片,不過表現的手法也蠻特 別的。) 跳脫出我們常見的喜劇片形式,《愛在聖誕夜》開頭沒有太吸引人的笑點與高潮迭起的 劇情,反而是平實地鋪陳了各條分線的背景。幽默的、感人的劇情,從中段開始,慢慢 發酵到走出戲院的那一刻。過了幾天,回想起這部片,我還是覺得蠻感動的,跟大家分 享一下囉! 遲來地祝福大家聖誕節快樂!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3.115.234 ※ 編輯: tonlin 來自: 114.43.115.234 (12/27 01:06) ※ 編輯: tonlin 來自: 220.130.193.226 (12/27 12:56)

01/03 13:02, , 1F
這部片後逕十足 值得在看一次
01/03 13:02, 1F
文章代碼(AID): #1D5tO5AV (Artfilm)
文章代碼(AID): #1D5tO5AV (Artfi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