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Father<<然後,有了光>>

看板Artfilm (藝術電影)作者 (小文)時間14年前 (2011/06/29 22:05),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題外話,原先老狗的票就這樣流標了,因敝人20:00就已不在台北市 了,若有人向隅,先向您說聲抱歉,也向老狗說聲抱歉........ 回歸正題,以下心得,有雷,不喜勿近 這是我在台北電影節看的第一部電影,就如同眾多評論所說 它是一部強調光影的影片,後來結束後的座談製片告訴我們這 都是自然的光線,沒有特別打光,著實讓我讚嘆他們的專業。 一切就要從Basque Country開始,因為事前的功課做得不夠 就只知道這是部西班牙的作品外,其餘一概不知,這也如製片說的 這樣的觀眾反而像是一張白紙,更能投入想像的空間。 老實說,這部片我看不大懂。所以看完片後,查了一些資料 據當時製片所說Basque Country是位在西班牙邊境與法國交 界的一個獨立區,有三種主要語言(還是三種主要民族,不確定) 但不是所謂的拉丁語系,似乎考古的結果是高加索地區的語言,片 中的那一棟房子是導演所獲得的遺產,為了維護像古蹟般的房子,他 耗盡了金錢,所以或許片中的housekeeper就是導演自身的化身。但 是不是個性的投射呢??製片僅告訴我們,導演是一位內向、害羞但 卻十分專注的人,這倒是有點顛覆我對導演的看法,遍觀台灣,唯一 想到鄭有傑導演??他似乎有這種特質。 唯一記得的一句對白是「歷史很慢,人生很快」,最有印象的一 幕是小孩看的那扇窗??那到底是畫還是窗啊??我覺得會翻成「 然後,有了光」是因為每天守門人在開窗的時候,會把原本黑暗的屋子 瞬間光亮起來,這個地方也讓我印象很深。 片中最出色的,應該就是那道白光了吧,因為敝人遲到了五分鐘, 不知道是不是開場的人員和製片有討論一下劇中的背景,那些元素據 製片所說是1920~1930年間的資料照片,他們將之搜集,複製之後,盡 情的在複製品上用各種的方式(刮、塗抹等)去拼湊出片中主角的的回憶 自小到大,自家庭到學校到群眾,最後好像映照出在他年輕的時候,在 他的臥房裡,同樣也有這一道白光,我想他指的那道光,就是我們心底 的回憶,是不停翻動的光影。 電影後的座談,開放民眾提問,有一位反應了一個中山堂的問題,就是 緊急出口的燈太亮,投射到影片上去了??其實我不是專業人士,可能沒 什麼太注意,但我想站在尊重藝術的態度上,應做適當的調整。 如果想看劇情片,就不建議這部了,但製片說了我覺得滿贊同的話 其實大家都忘了電影的初衷,電影一開始是沒有對白的,純粹是以影像 來影響觀眾,來引導觀眾回到一種原始的情感。唉!真得很深啊,凡夫 俗子的我最後給了這部片4分,外帶一提,劇中演員是當地的民眾,不是 專業演員,鼓勵大家來看,但千萬不能帶著一種,對電影的偏見。 第一次看這種電影,只能領會到這種程度了,希望下部會更好。 by 文斗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32.99.170

06/30 13:01, , 1F
推製片說的回到電影的初衷:)
06/30 13:01, 1F
文章代碼(AID): #1E2p4iAK (Artfilm)
文章代碼(AID): #1E2p4iAK (Artfi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