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柏林地下情》:個人即政治,性別操演的酷兒運動片
表面上看來,《柏林地下情》(Berlin 36’)只是以
電腦尖端科技重現36年柏林奧運的精彩盛況(重點似乎是
那天空大型的飛船,其實也沒甚什麼)的勵志運動片,又
一部《火戰車》或《長跑選手的孤寂》,然而電影潛文本
(sub-text)的真正目的,卻是重新爬梳且復活那不為人
知的人物心境與內在動機,而這些反時空、不合時宜的心
境動機往往是引領我們了解真正人性品質的最高指標。
在眾多反思納粹的抵抗論述中,《柏林地下情》有著特
別吸引人的『刺點』(羅蘭巴特),透過主角男扮女裝的
性別操演,試探他者/主體的逾越(愉悅)可能;更透過
呈現運動場上的身體的(無法被)馴化,批判軍國主義下可
怖的、且無所不在的規訓與懲罰。
甚至,如果我們把《柏林地下情》和納粹主義編舞家,
女導演瑞妮.萊芬斯坦的《意志的勝利》或《奧林匹亞》
並置而觀,就更能體現《柏林地下情》在那歷史的映照下
,完全是一部「不合法」的文本。
畢竟,萊芬斯坦的美學,在於呈現整齊劃一,集體意識
的軍容之美,《柏林地下情》卻處處呈現那個體無法被ISA
/RSA(阿圖賽)收編的獨立意識,尤其聚焦在性別不明/
雌雄同體(androgyny)作為身體政治的抵抗論述。
Yes,the personal is the political,個人即政治,
《柏林地下情》處處充滿不合法的圖騰與禁忌,包含同/雙
性戀的暗示與對女體的凝視,最終以無法被馴化的身體和個
體意志作為抵抗的場域,抵抗了正常對於異常的收編與迫害
,也抵抗了歷史欲消音那存在卻隱無的他者魅魎。
http://www.wretch.cc/blog/calvinoblog/28382486
--
如果在冬夜,我,一個旅人
http://www.wretch.cc/blog/calvinoblo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72.219.71
Artfilm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
10
12
104
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