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奇士勞斯基:電影是了解真相的管道

看板Artfilm (藝術電影)作者 (外面的世界)時間12年前 (2012/12/11 12:45),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2012-12-11 中國時報 江家華/台北報導 http://showbiz.chinatimes.com/showbiz/110511/112012121100003.html 波蘭電影風格獨樹一幟,這個曾經被德國納粹、俄國共黨統治的磨難之地,人民在壓抑的 生活中,竟在電影找到了發洩管道,也難怪導演奇士勞斯基曾說:「電影是波蘭觀眾了解 真相的管道。」  波蘭電影轉向現實主義,源起於二戰前期,當時的代表性導演福特(Aleksander Ford )一九三二年曾以《街頭夥伴》及新聞報導片《青年之路》反應社會,遭到審查機構的刪 剪。福特也是華依達的啟蒙老師,並掛名華依達首部電影《這一代》的藝術指導。  二戰後的殘破,讓波蘭電影院數從八百家一下銳減成五家,每年也只剩一至兩部電影可 播放。此時,檢查制度較為鬆懈,讓波蘭導演多了創作的空間。一九五五年「電影創作小 組」組織誕生,倡導導演獨立創作,不受政府監控,得以脫離官僚制度,更讓一批電影工 作者聚成「波蘭學派」,華依達是當中影響力最深遠的導演。  「波蘭學派」漸掌握發言權,華依達甚而在影片表達對威權質疑。然而好景不常,政府 也幾度對導演打壓,讓華依達出走海外,因此將波蘭電影推向國際。  七○年代,波蘭導演贊努西(K.Zanussi)開啟「道德焦慮」的電影類型,電影也從關 注國家民族、社會傾向,轉為關注私人道德與困境。奇士勞斯基、波蘭斯基等人於此時竄 起,他們都曾公開贊揚華依達。  華依達在七○年代拍攝《大理石人》與《波蘭鐵人》等片,打開波蘭電影的興盛十年。 雖然之後也有起起落落,但已讓波蘭影人在世界獲得高度認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28.63.106
文章代碼(AID): #1GnhfHAt (Artfilm)
文章代碼(AID): #1GnhfHAt (Artfilm)